第125章 講和(霸王票加更+3))(1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8588 字 4個月前

秦趙在上黨之地僵持住了。</p>

當初趙國派廉頗為將,就是看中廉頗能守的用兵特點,隻要廉頗能守住,背靠趙國之便,就能將遠軍作戰的秦國給耗死。</p>

秦國自己撐不住,可能就退兵了呢?</p>

廉頗也是這麼做的,他除了在高平關和界牌嶺布置的防線稍微粗糙之外,在高平關和丹水之間更是修築了南樟城和北樟城來阻攔秦軍,但秦軍野戰無敵,趙軍根本擋不住秦軍的進攻,好在,依據丹水之勢,他可以重點修築第二道防線,將秦軍阻攔在丹水以西。</p>

廉頗阻攔住秦軍,並不是趙王想要得到的結果,因為,四十多萬大軍在外,每日都要消耗無數的糧草,更何況,上黨南部近二十萬上黨百姓都在長平關附近躲避戰亂,他們是信任趙國,才將上黨獻給趙國,如今上黨南部淪為戰區,他們無處可去,趙國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吧?</p>

否則,趙國將以何麵目麵對他國百姓?</p>

所以,趙國的供糧壓力,空前的強大,偏偏趙國,並不是一個產糧大國。</p>

趙王一封封王令送去上黨廉頗那裡,要他主動出戰,但廉頗是個非常傲氣的將領,對打仗,他有自己的看法,趙王遠坐王宮之中,他了解戰場形勢嗎?他懂得如何打仗嗎?</p>

他不知道。</p>

他不懂。</p>

所以趙王是在瞎指揮。</p>

廉頗不聽他的,繼續安心防守丹水,然後,在長平關與故關之間的山嶺上修築長城,這條後世被叫做百裡石長城的防線,向東一直延伸至蒲水,就是為了防住秦軍從東麵繞到趙軍的後方做突破。</p>

修築這條長城的人力,除了部分趙軍,就是原戰區的南上黨的百姓們了。</p>

秋收早就過去了,天氣越來越冷,再不出戰,趙軍這邊,四十多萬大軍加上黨二十來萬百姓,就要在外過冬了,趙國這邊不僅要提供軍糧,還要提供過冬用的冬衣,趙國,能支撐的住嗎?</p>

廉頗是老將,可以忍的住,但趙王還是年輕的君主,他忍不住。</p>

趙王一邊又給廉頗送了一封催戰令,另一邊,他叫來樓昌和虞卿商議與秦和談的事。趙王的打算是,一邊讓廉頗出戰,一邊與秦國和談。</p>

如果廉頗出戰順利,那就打,將秦軍趕出上黨,上黨就是趙國的了,如果出戰不順利,那就和談。</p>

/>趙王這種又想占便宜還想賣乖的表現,足可證明,他對與秦國作戰,心中並沒有勝算。</p>

樓昌曾經兩次在秦國做過相邦,他是趙國堅定的親秦一派,趙王向他問計,他非常堅定的說要派使臣去秦國請求議和。</p>

樓昌的堅定,影響了趙王的堅定,趙王再去問虞卿,虞卿不同意趙王現在就去向秦國請和,他勸諫趙王應該先派遣重臣去到楚國和魏國,以讓秦國懷疑趙國欲與他國合縱攻秦,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再派遣使臣去秦國,才能達到和秦國講和的目的。</p>

當然,虞卿其實還有另一層目的,若是趙王派遣的重臣真的說動楚國和魏國出兵,合縱攻打秦國,那是再好不過了,打,秦國又打不過,就隻能講和了。</p>

就是楚國和魏國不出兵也沒什麼,做一做姿態,給秦國一種諸侯將要合縱的態勢也是好的。</p>

此時的虞卿,自然是不知道秦國已經搞定魏國了,至於楚國,楚國的權貴礙於某種壓力,也未必會願意出兵。</p>

心裡已經有了講和的想法的趙王此時有些聽不進虞卿的話了,都是講和,偏你要搞這麼多花樣,都是講和,有差彆嗎?</p>

趙王直接叫來自己的叔叔平陽君趙豹,問他要派遣誰作為使臣去秦國。</p>

平陽君趙豹自從上次與趙王鬨不愉快之後,已經很久沒有進宮了,此時趙王侄子把他叫來向他問計,而且是詢問要派誰去向秦國求和的計謀,趙豹隻當大王侄子已經認識到與秦國開戰的壞處了,向自己問計,就是在側麵向自己服軟,想了想,就建議派遣使臣鄭朱去秦國。</p>

順便去看看平原君趙勝。</p>

鄭朱是趙國的貴臣,還是兩朝老臣。</p>

當年秦趙換地的時候,秦國從藺地、離石、祁地三地撤兵,將這三地交給趙國,結果趙惠文王反悔,不願意將焦、黎、牛狐三地給秦國,秦王派公子繒來趙國要地,趙惠文王就派的鄭朱去回答公子繒,耍無賴說“換地都是那些不聽話的臣子們做的,寡人並不知情”。</p>

現在,趙豹又建議讓鄭朱去秦國請和,鄭朱熟悉秦國,身份上有分量,還是老臣,能處理秦趙之間的關係,以及為平原君斡旋。</p>

趙豹和趙勝關係算不上多好,但也沒差到一定要他死的地步,在一致對外方麵,趙豹還是願意和趙勝站在一起的。</p>

鄭朱是使臣,入秦很順利,在聽到秦王借用新年大宴宴</p>

請鄭朱的消息之後,趙王叫來擅於判斷形勢的虞卿,問他:“我聽說秦王已經接納鄭朱了,你認為和談的進展會怎麼樣?”</p>

虞卿非常不看好這次和談,他道:“和談一定不會成功。”</p>

趙王驚訝:“為什麼?”如果秦王不想和談,</p>

又何必見鄭朱,還大開宴會宴請他呢?直接轟走不見不就行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