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魏國(1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13721 字 4個月前

王齕率領三十萬大軍攻下趙國的皮牢之後,諸國才知道,趙國敗了,還未等邯鄲趙王君臣反應過來,王齕已經率領大軍到達邯鄲城外,作勢要攻城了。</p>

趙國上下無不大驚失色!</p>

王齕作為領軍大將,話說的很客氣又很不客氣: “趙國君臣出城投降,在下可以保證,絕對不傷害邯鄲城裡一個百姓,不燒毀一座房屋,打打碎一片瓦片。"</p>

邯鄲城門緊閉,無人理會他。</p>

無人理會才是正常的,王齕說這話,隻是例行的宣戰而已,說完這番話,他開始布置攻城與防禦工事,勘探地形,截斷往來邯鄲的道路和水源,做足了打算長期圍攻的架勢。</p>

王齕在為白起攻陷蕩陰做時間上的緩衝。</p>

此時天下目光都在邯鄲這裡,都還在猜測秦國在此次上黨之戰中損耗多少,還是否有餘力出兵去攻打其他城池,都不確定秦國到底俘虜了趙國多少軍卒。</p>

白起帶大軍趁諸侯心神未定的時候陡然出擊魏國的蕩陰,可謂是手到擒來。</p>

攻拔蕩陰容易,難的是如何將河內與蕩陰之間銜接起來。</p>

為了不給魏國做反應的時間,白起率領四萬騎兵,從懷地出發,一路疾馳,連續拔殷、寧、汲、朝歌、蕩陰等十九座城池,白起在前頭攻陷城池,王翦、圖、陵、賁等大小將領就率領徒軍卒在後頭占領。</p>

白起以騎兵的機動靈活和快速性在攻陷的各城池間不斷來回奔走,像是穿針引線一般將所有的城池都串聯網織起來,彼此呼應,不使斷聯一處。</p>

新占領的這十九座城池,同樣被劃分到河內郡,與舊河內作區分,新的城池土地被叫做東河內,舊的南陽之地,則是被稱作南河內。</p>

這個南河內,既是南陽的南,也是蕩陰在北,南陽在南的南。</p>

騎兵串聯、徒兵占領,然後就是湯榆奉秦魚的命令,帶著從鹹陽、櫟陽調集來的官吏和河內一些很有經驗的基層小吏們,去接管這些被占領的城池。</p>

前有上黨二十萬百姓,後有趙近四十萬降卒,近六十萬不是秦人的俘虜已經超出了秦人管轄範圍之內,所以,對已經攻陷的城池裡,那些原本是魏國百姓的魏人,秦魚下令,願意走的就放走,家人奴隸家財想帶走的都可以無條件帶走。</p>

有願意留下的,秦人也會好生對待。凡有反抗者,惹是生非</p>

者,格殺勿論。</p>

既然已經占領了,接下來就是治理,要想在短時間內將新到手的土地牢牢的握在手中,修路和遷徙百姓是必須的。</p>

修路可以加強新地和舊地的聯係,從內地遷徙百姓,則是可以牢牢的占領這些新的的土地。</p>

要論修路,之前收下的趙軍卒俘虜就有了用處。近四十萬趙軍降卒,全部都被分散到從蕩陰到懷</p>

地的這一條主線上。</p>

他們被分發了鑿子和罐頭,打通山路,平整溝渠,重新修建可供大軍通行的河內直道,將東河內與南河內緊密的連接起來。</p>

而看管這些降卒,不讓他們生亂的法子,一部分是不停來往奔馳的騎兵,以及駐守在各城池據點的守軍作為監軍,監督他們乾活,另一個非常大的部分,就是不斷從河東和關中腹地遷來定居的秦人百姓。</p>

這些秦人百姓,十個裡有五個半都上過戰場,其強壯的體格,睥睨的精神,走在趙降卒身邊,就是有心搞事的降卒,心裡都得掂量幾分。</p>

畢竟,秦人可不是好脾氣的,他們不犯錯老實乾活還可以,要是一旦被發現有搞事的苗頭,先罰再伸冤,若是一個不小心被殺死了,那也是白死。</p>

說到遷徙百姓,考慮到他這裡已經沒有多餘的人手和精力專門騰出來去管理百姓遷徙的工作,秦魚製定的這一次百姓遷徙計劃和政策,非常優厚。</p>

優厚的前提是,需要百姓自費口糧,自行前往。當然,為了能方便百姓,不讓他們有心無力的遷徙,秦魚還下令,當地官署,可以向百姓提供部分利息極低的官署借貸,等百姓們來到新家之後,再在五年之內還清就行了。</p>

這一次遷居,遷居的百姓可以從爵與稅上,同時獲得相應的補償。</p>

凡是自願去到這些城池居住的原秦人百姓,都可以不分階層、不分男女戶主,全部加增軍功一爵。</p>

原先是隸臣妾的,可以變作良人。</p>

原先是人臣妾的,可以自己到官署報名,選擇遷徙,原主人不得阻撓,否則,以觸犯秦律論處。</p>

原先有犯罪正在服刑罰的,可以以軍功抵罪進行減免相應的刑罰,原先有債務的,同樣可以選擇以新獲得的軍功抵相應的債務,不願意抵債的,隻要在五年之內還清債務,軍功爵可以保留。</p>

原先是黔首的,可以成為公士,獲得相對應的</p>

安家的宅基地和耕種的土地。</p>

原先是四級爵位不更,需要在戰場上立下團隊軍功,斬首三十三人以上者才能晉升第五級大夫爵的,現在隻要全家遷過去,就可以直接晉升了。大夫爵可不比個人爵,隻要晉升到五級大夫爵,就可以出仕</p>

做官了,有秩的那一種,最少也會是個丞、尉,成為有仕一族。即便是最底層的士,那也是全家跨越階層的飛升啊,你成為了士,以後交往的人群都不同了,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大了。</p>

百姓遷徙,遷到大夫這一階層,基本上就遷不動了,因為凡是管理階層,尤其是古代的官員管理階層,他們的家族和產業基本上都在他們為官的本地,輕易不會舍棄,一個爵位而已,他們或許會將自己無爵資質尋常的子孫親友遷過去,他們自己,則是不會亂動分毫的。</p>

好在,秦魚的目標,正是最底層的無根之民,他對那些大小豪強半點不感興趣,要是他們真來了,秦魚還不想要呢。</p>

他要的是能以新城新地為家的百姓,而不是請他們來做大爺的,他們不來,秦魚正好少了許多麻煩。</p>

為了能讓這些貧苦百姓們迅速的在新占領的城池安家,將新的土地給牢牢守住了,秦魚承諾,隻要這些遷徙的百姓到達他們將來要居住的縣鄉,三年之內,可以免費從官署獲得耕種的農具和糧種。</p>

同時,第一年賦稅五十稅一,第二年賦稅四十稅一,第三年賦稅三十稅一,地四年賦稅二十稅一,直</p>

到第五年,他們才會跟尋常秦人百姓一樣,十稅一。</p>

隻爵位和賦稅這兩個政策,就幾乎將河東的底層百姓給掏空了,有爵的百姓還好,無爵的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攜兄帶弟的去官署報名。</p>

其中,很有一些適齡青壯女子和寡婦們,她們都因為聽說隻要去到新占領的城池生活,女子也可以獨立立戶,與男子獲得同樣的爵位和賦稅減免政策,而選擇遷徙新地。</p>

無爵的女子可以獲得爵位,有從丈夫那裡繼承來的爵位的寡婦,可以選擇將爵位提升一級,也可以選擇將原有的爵位過度到長子、長女身上,然後自己再重新領取一個爵位,這樣,她的家庭當中,就有兩個有爵位的人了。</p>

秦國自商君徙木立信之後,在百姓之間的信力就特彆足,既然王令這麼說,那就肯定是真的。</p>

隻要響應國家號召就可以獲得和父兄丈夫同等的地位和財富,她們為什麼不去?</p>

她們不僅要去,還要帶著自己年老的父母、年弱的子女一起去,聽說這次國家大敗趙軍,俘獲了不少趙軍俘虜,等她們到了新家,有宅有地有產,連丈夫都可以隨意挑(還真是的),這樣的好事,從古至今,從未聽說,隻有今朝啊。</p>

因為從魏國攻陷的這些城池,隻是占領,沒有破壞,而且,懼怕秦軍卒的魏人百姓,能逃走的都逃走了,這些逃走的人大多數都是原先城池的官員和豪強,留下的都是沒有能力和舍不得逃走的底層百姓。</p>

逃走的魏人,能帶走的也隻有貴重的財寶和人,他們的宅子和土地帶不走,隻能留下來,被秦國官署收為國有,分給願意遷徙來此定居的百姓。</p>

因此,第一批遷徙到的秦人百姓們,都是直接入住新家,分得可以直接耕作的熟地的。</p>

這些遷徙的百姓得到了好處,就會將新城池裡的消息傳遞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從蕩陰到河內再到河東的這條通道打通之後,秦國新建立起來的這條通信係統尤其發達,以鄉裡為單位收集起來的信件,沒有風雨等意外的話,不出三日,定能送到親友手中。</p>

因此,秦人百姓遷徙東河內的熱潮,又掀新高,消息甚至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函穀關以內的秦國腹地。</p>

秦國腹地的百姓們馴服又老實,觀望居多,但也有富有冒險精神的,都試探著向官署提出申請,問能不能也享有同樣的遷徙政策,遷到東河內去居住。</p>

接到申請的縣令統計數據之後,快馬加鞭的將統計爰書送往鹹陽,讓秦王大感頭疼不已。</p>

當年商君訂立秦法,就是為了將百姓們牢牢的拴在土地上,讓他們除了作戰,就是耕種,這樣的百姓,才是馴民,才是讓國君喜歡、好治理的老實百姓。</p>

現在趙魚弄了這麼一手,將秦國腹地的百姓都搞的人心浮躁了,完全背離的秦法和孝公、惠文王的統治,秦王大感煩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