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強大(2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10788 字 4個月前

就是有,楚王也不想再繼續派兵支援了。</p>

楚王都沒有去看黃歇,更不要蒙驁退至淮水再撤軍河內了,他直接對景淬下令道:"撤軍!楚國將不會再向河內戰場增發一兵一卒,讓景陽即可帶軍回楚!"</p>

景淬被楚王的激烈表現驚的楞了一下,才領命而去。</p>

景姓氏楚國的大姓,在王宮中不缺少擁護者和交好的宮侍,所以,還沒等他走出楚王宮,景淬就明了</p>

了近期楚國發生的大事。</p>

蒙嫣和那女人,竟然帶著越人攻打到上蔡了!</p>

去年南越叛亂,楚王讓景氏出兵南下平叛,恰巧就是景淬領軍去的,他領兵來到大江北岸大半年,連一次正經的正麵交鋒都沒打過一次,儘跟蒙嫣和那女人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了。</p>

景淬最後沒有耐心,又見這些越人人少,不敢北上,自覺不會對楚國腹地產生多大的影響,就隨便砍了幾個人頭,虛報了軍功數目,領兵回自家封地去了。</p>

可是現在,蒙嫣和竟然帶著這些越人和秦軍會和,一同打到楚國腹地逼近王都來了,景淬心中害怕,他怕楚王發現秦軍中的越人軍隊,治他謊報“已經平叛越人”的軍情之罪,便迅速帶著王令朝河內出發,給大將景陽回複王令之後,就找了個理由離開軍營,逃亡去了。</p>

等蒙驁收到楚國已經退兵河內的消息之後,蒙驁也不再戀戰,信守承諾,帶著五萬大軍撤回了秦國境內。</p>

楚國撤軍,魏國增兵了。</p>

魏楚聯軍戰敗,聯軍暫撤軍十裡,分彆向各自國家送信請求支援。魏國距離近,魏國最先的得到戰報。魏王大驚,召來信陵君問計,如今要該如何是好。</p>

魏無忌請求親自出戰,將秦軍先趕回大河以北的河內,然後再和趙軍取得聯係,再謀下一步攻秦計劃。</p>

就是這個時候,魏無忌的門客匆匆來報,說是蒙驁領軍五萬,已經陳兵上蔡,威逼楚國的國都郢陳了。</p>

魏無忌知道,楚國聯軍不可靠了,說不定楚王會撤回楚軍,他加緊了增兵的進度,一定要趕在楚王撤軍的王令到達之前,帶著援軍進發河內。</p>

他怕若是晚了一步,等魏王聽到楚國撤軍的消息之後,覺著孤立無援,連援軍都不增派了,若是如此,秦國豈不是會得寸進尺,繼續攻打魏國的土地?</p>

魏國增兵雖快,但其結果並不如意,因為等魏無忌帶領援軍到達桂陵的時候,遭遇了從陶郡而來的兩萬秦騎軍突襲。</p>

秦騎兵衝破了援軍的隊形,其中以一位年輕小將最為勇猛,打馬持槍跑過魏無忌的戰車的時候,一槍差點掃掉魏無忌頭上的盔甲,著實險象環生。</p>

因為魏無忌帶領的援軍足有十萬,秦騎兵卻隻有兩萬,雙方軍隊人數懸殊,所以秦騎兵隻是打了一場突襲騷擾戰之後,就騎著馬一溜煙的跑了。</p>

魏無忌手下</p>

的門客之一給魏無忌諫言道: “秦騎兵如此迅捷來去如風,目的不是殺敵,而是疲敵。"</p>

魏無忌忙問計: “這可如何是好?”</p>

疲敵,就是讓敵人不得安生,不能好好休息,無限度的喪失戰鬥力。他帶領的這十萬大軍,若是等到戰場的時候是一支疲勞不堪的軍隊,又如何增援攻秦的大軍呢?</p>

對如何解決秦騎兵時不時的騷擾,魏無忌的門客們也無計可施,有的甚至感慨: “若是有趙騎兵在此就好了,趙國騎兵強大到能打敗北方的匈奴,和秦騎兵對上,或許有一戰之力。&</p>

#34;</p>

魏無忌隻能歎道: “隻希望趙軍能儘快出兵吧。”</p>

魏無忌自然是知道趙國沒有出兵的,但他隻是以為趙國在經曆的長平之戰之後,征兵艱難,才會到現在都沒有出兵與聯軍南北夾擊攻秦的,但實際上,魏無忌不知道,此時的趙國,即使還有兵力,恐怕也不能投放到秦、魏、楚戰場了。</p>

因為,北方的秦軍,聯合匈奴扣關了。所謂的合縱連橫,就是有利益的時候聯合,沒利益的時候攻伐。</p>

既然秦、魏、楚三國征戰已經打響了,那麼北麵的秦軍也不再攆著匈奴跑,而是主動找到匈奴王的王帳,以提供鹽和一定數量的鐵鍋作為連橫誠意,一起去攻打趙國的雁門關。</p>

匈奴提出將鐵鍋換成馬鐙,否則就不和秦軍連橫。</p>

圖:……這匈奴王還挺有眼光,知道什麼才是對他們最有利的,好在,完廩將軍給的下限就是一定數量的馬鐙,是他自己將原本的馬鐙,換為了鐵鍋而已。</p>

圖故作掙紮的考慮了許久,才提出秦國隻能給匈奴騎兵兩千馬鐙,再多就沒有了。</p>

匈奴王還想據理力爭想要更多的馬鐙,兩千夠做什麼的?他的衛隊都武裝不起來呢,但圖在這方麵非常硬氣,表示即便不連橫匈奴,秦騎兵也不怕攻不破雁門關,之所以來找匈奴王結盟,隻是秦國不想腹背受敵而已。</p>

但如果匈奴王不同意,想要在秦軍攻打雁門的時候從背麵攻打秦軍,秦軍也不怕兩麵作戰。</p>

秦軍同時與趙軍和匈奴作戰,不過是損失多一些,等秦國攻破趙國,一定會抽出餘力來反攻匈奴。</p>

以前秦騎兵與匈奴交戰,多以驅趕占領放牧的地盤為主,若是秦騎兵打算和匈奴正式開戰,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p>

匈奴王受到了威脅。</p>

匈奴王很憤怒。</p>

匈奴王最後不得不答應了秦國的連橫。原因很簡單,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匈奴跟趙國有感情嗎?</p>

如果有的話,那也是你殺我我殺你的死仇,匈奴為什麼要趁著秦國攻趙的時候去攻打秦國?這不是幫助趙國嗎,匈奴王腦袋被馬蹄子踢了才會做這樣的事。</p>

既然不幫趙國,那麼幫助秦國攻打趙國,就很有必要了,而且,還有好處拿。</p>

秦人說話是真的不客氣,但東西也是真的好,說給多少就給多少,都不摻雜半點水分的。</p>

所以,當趙王聽說魏楚聯軍已經集結完成,準備攻秦的時候,他也開始從各地調取能調取的最後的趙軍卒,尤其以北方靠近雁門代地為主,那裡的軍卒在長平之戰中基本上沒有損失,趙王就打算將他們用在這個時候。</p>

還沒等大軍集結完成,新的軍報傳回邯鄲,秦騎兵聯合匈奴,扣關雁門。</p>

趙王後背都給嚇出了一身冷汗,他重新下令,讓正在往邯鄲集結的趙軍卒調轉方向,直接去雁門增援,務必要牢牢守住雁門關,不能讓一個下匈奴人和秦人從雁門關進入趙國腹地。</p>

隻要趙軍被鉗製住在雁門,沒有兵力去攻打河內,秦軍連橫匈奴的目的就算是達成了。</p>

秦國竟然敢同時在北方的雁門、南方的上蔡、中部的河內同時用兵,而且還都是半碾壓式的迅速取得勝利,這樣的戰績,不由讓天下側目,恍然發覺,秦國什麼時候,已經變的這麼強大了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