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收複(霸王+8)(1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23285 字 4個月前

“我們歸趙是去尋找我們的親人,而不是為了燒殺搶掠的……”</p>

趙人俘虜們這些“義”氣反應,著實讓背湯榆派去做間的人驚訝,而且,這樣的義事不僅僅隻發生在一個鄉裡之間,而是幾乎九成九的趙人俘虜都選擇偷偷逃走,而不是製造混亂燒殺報複秦人之後搶了兵械再趁亂逃走。</p>

這些能混入到趙人俘虜之間做間的人都是經過湯榆精心挑選出來的,不僅武力過得去,就連頭腦都是一等一的機靈。</p>

頭腦機靈的人就容易想的多,頭腦一想的多,就會影響人的行動。</p>

他們這些人得到的命令是,將被他們說服的“願意”跟他們一起歸趙的人都帶出來,路線都已經規劃好了,等走到合適地方的時候,會有提前埋伏在那裡的秦軍卒出來攔截,將趙軍俘虜夜裡逃跑的罪證給抓個現行,然後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射殺他們了。</p>

這計劃挺簡單,除了做間的人要有一副好口才之外,幾乎不含任何技術含量,但卻非常歹毒,跟故意殺人隻多了一個製造借口的先機。</p>

但變故也就發生在這個故意製造先機上。</p>

等將這些叛逃的趙人帶到埋伏點之後,秦軍卒跳出來逮人,確定罪證,如果趙人反應過來,拚死抵抗,那沒什麼說的,直接用準備好的□□—波射殺了就好,有的埋伏點,甚至在等人的時候,連埋屍體的坑都挖好了。</p>

但是,所有出逃的趙人,有將近七八成的趙人都沒有抵抗,而是垂頭喪氣情緒低落的任由秦軍卒們處置。</p>

啊這,跟他們之前預想的不一樣啊?</p>

趙人不抵抗,他們再殺人,那可就是赤裸裸的故意屠殺了,就是在戰場上,也沒有這樣的?</p>

當年武安君俘虜這些趙軍卒的時候,趙軍卒喊出投降這句話之後,武安君都沒有當做戰場聲音太嘈雜沒聽見趙軍投降的話故意殺人呢。</p>

間人們也很為難,他們不約而同的與領導埋伏的領頭商議,先不要殺人,先將情況報上去,聽聽主君們怎麼說。</p>

於是正在等消息的湯榆和王陵、從甲他們,等來的就是趙軍有叛逃的,但這些叛逃的趙軍太乖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請主君示下。</p>

湯榆和王陵、從甲他們對視一眼,都從各自的眼中發現了不信。</p>

等湯榆問清楚了前後發生的具體情況好趙人</p>

們對秦人的態度之後,他捋捋胡須,突然就想通了一個關鍵點:</p>

真正惹是生非有二心總想著挑事叛逃的趙人,在趙軍投降的這兩年多裡,幾乎都快被他們給殺光了。</p>

剩下來的這些趙人,要麼被管服帖了,要麼就是老實的庶人百姓,他們沒有理想,沒有雄心壯誌,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能與父母親人一起,過安定的生活。</p>

他們被俘虜的這兩年,在秦國的土地上,過的就是安定的生活,唯一的不滿足,就是與父母親人分離。</p>

如果沒有他們還可以與親人團圓的念想在,這些趙軍俘虜,恐怕早就起亂子了。</p>

安平君為什麼要白白送給趙國三萬石糧食,還說通趙王不要阻攔趙離人選擇到河內討生活?還時不時的就給趙王寫信,問趙國到底要什麼時候才交付答應給秦國的趙軍俘虜的家眷?</p>

在此之前,湯榆隻當是主君仁慈,看不得百姓家人離散之苦,這非常符合主君一向表現出來的寬和對待百姓的政策,但現在,湯榆對主君這個做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p>

這是一個陽謀,是一個安定幾十萬青壯人心的陽謀。</p>

從秦軍圍攻邯鄲城,主君要求一定要將邯鄲城裡的趙軍俘虜家眷接出來,才能真正的退兵開始,這個陽謀就已經開始了。</p>

那個時候,趙軍俘虜將近有四十萬。從邯鄲城裡帶來的那些俘虜家眷們到達河內的時候,安平君為此特地舉辦了一個認親大會,他讓所有的四十萬趙軍俘虜,全部列隊在荒野上,將這些家眷圍成一個圈,然後秦軍卒分批按照戶籍冊上記載的人名和住家地址給這些家眷尋找親人。</p>

每一個點名出來認親的趙軍俘虜與親人們相擁哭泣的時候,那些圍在一起的趙軍俘虜都清楚的將之看在眼中,那個時候,他們的心裡都在想什麼?</p>

是衝出去跟這些秦人拚了,若是僥幸留得一命逃跑出去,就能自己回家見親人了,還是等待安平君將他們自己的家眷從趙國要過來,然後在河內與家人一起團聚?</p>

湯榆忍不住在想有前者想法的,忍耐不住一定要挑事離開的,是不是已經在這兩年多裡,都被他們因為違反各種軍律都給殺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有後者想法的人?</p>

幾乎所有趙國和河內的百姓都知道,主君無償送給趙國三萬石糧食,這個大手筆的舉動,吸引了許多趙國的離人來河內討生活,主君要他給這些趙</p>

離人編纂戶籍,然後將那些編纂好的戶籍冊抄錄好多份,都送去趙軍俘虜聚居的地方,要他們自己在各自裡典的帶領下認親。那個時候,他隻將這些當做一個任務來做,現在看來,這是“安定陽謀”的延續啊。</p>

湯榆重點關注這些俘虜</p>

,所以湯榆自己非常清楚,這些趙軍俘虜每旬最高興的日子,就是去他們居住的鄉裡裡典那裡去查閱新到河內來定居的趙離人薄冊,看看這些簿冊裡,有沒有記錄著他們的親人。</p>

如果有表現突出的,還會被選出來去安陽公乾,近距離的去與趙離人們接觸一番,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遇到熟悉的鄉人..</p>

原本這樣的日子,這些趙軍俘虜可以繼續帶著期盼過下去,期待著總有一天,安平君會讓他們與自己的家人團聚了,安平君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每天沒荀每月也總是能聽說同袍們有誰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然後一起搬離俘虜鄉,去重新劃分給他們土地耕作的鄉裡去生活了。</p>

因為這些找到家人的俘虜安新家的地方離俘虜鄉並不遠,有相處好的,也會尋著各種時機帶上一鬥粟米、半條臘肉的去這些人家家裡去做客,這些人找到親人之後過的是什麼樣的安定日子,趙軍俘虜們都實實在在的看在眼裡。</p>

所以,雖然已經在河內住了兩年了,但幾十萬的趙軍俘虜們,卻是一天比一天的安分,以前幾乎每天都要殺幾個不服管教的俘虜,現在一月都尋不出幾個犯事的了。</p>

但是,秦趙開戰了。</p>

趙軍打進河內了,原本安分下來的趙軍俘虜們開始心思浮動,有的受了間人的幾句話挑撥,就要冒險歸趙,但也有的覺著事情蹊蹺,選擇留下來觀望,沒有跟隨冒險出逃。</p>

出逃的那些,自然一個都沒跑的全被抓到了。</p>

湯榆看著被重新聚集在一起夯頭搭腦的趙軍俘虜們,心想,主君就是主君,他是不是早就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了?</p>

有人跟湯榆回稟,說在這裡的這些都是不反抗主動認罰的,那些反抗突圍的,都已經按叛逃罪給射殺掉了。</p>

湯榆頭疼不已,射殺掉的是絕小數,以趙軍俘虜幾十萬的基數來看,射殺的那十來個人,幾乎可以不算數。</p>

這可怎麼辦?</p>

正在湯榆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來報,荀子來訪。</p>

湯榆心下一跳,大儒荀子怎麼來了?他這個時候來找他做什麼?會不會</p>

是為了這些俘虜來的?</p>

還有,雞才打鳴呢,今夜發生的事,他是怎麼知道的?荀子:老夫在河內這大半年,可不是白待的,收幾個弟子伺候他這個老師不是尋常嗎?</p>

荀子是被一個青年攙扶進來的,湯榆打眼一看,不由特彆想翻一個白眼,以表示自己的無奈。那個扶著荀子以弟子自居的青年,赫然就是被他選出來做間去挑動趙軍俘虜出逃的人。</p>

青年見湯榆盯著他不放,便鬆開荀子的胳膊,對著湯榆深深一拜,道: “屬下失職,請湯公責罰。”</p>

湯榆不說話,他也不起身,就保持九十度大拜的姿勢。</p>

荀子道: “這孩子將昨晚發生的事說給老夫聽,也是不忍心看到心已歸秦的趙人們慘死,來向老夫問計的。他雖是好心,但畢竟違背了湯公的命令,所以老夫便帶他來給湯公認錯,請湯公按照秦律處罰他。"</p>

湯榆歎道: “荀子言重了,您是秦國的上卿,對秦國的政事本就有知情權,他昨夜發生的事告訴您,也屬應當。”</p>

"不過,他既然在在下這裡做事,不處罰他,在下無法服眾,便行笞刑五吧,算是以儆效尤。"笞刑五,就是脫光了上衣,用棍子抽打五下的意思。這刑罰,說重也不重,說輕,因為行刑的是軍中武士,所以,這五下答打,也不算輕鬆。</p>

果然隻是起到以儆效尤,做給旁人看的,以表示湯榆這個郡丞有錯必罰的態度,並不是真的處罰荀子的弟子。</p>

湯榆請荀子上座,詢問他現在要如何處置這些趙軍俘虜。荀子問道: "湯公以為,安平君當年為什麼一定要從武安君手中留下這些俘虜?"</p>

湯榆看著手裡的茶杯,淡淡道: “自是因為主君仁慈。”</p>

荀子搖頭,道: “固然是因為安平君仁慈,但他真正的意圖,是在可惜這幾十萬民力罷了。”</p>

湯愉看著荀子,笑道: “荀子似乎以為,安平君是個唯利是圖的人?”他雖然臉皮在笑,但那笑並不達眼底,充分給荀子表演了一個什麼叫做皮笑肉不笑。</p>

荀子卻是真切的笑道: “安平君此人,雖然的確有天生的生財謀利的手段,但老夫認為,他亦是一位天生的仁者。"</p>

“仁者愛人,他收下這些俘虜,不僅沒有給他們很多的財貨,反而讓他們每日勞作,做很多苦累</p>

的活,他們不僅沒有反抗,反而安守本分,聽從安排,湯君以為這是為何?"</p>

湯榆: "是因為安平君許諾,要讓他們與自己的家人團聚。"</p>

荀子歎道: “是啊,人生而有父母,長大有配偶,然後生下後代,傳承自己的意誌,這些都是天地間最樸素的情誼,是誰都割舍不了的最大財富,安平君收下這些俘虜,沒有許諾以重利,而是許諾讓他們闔家團聚,正是安平君施行仁政的體現啊。"</p>

湯榆: "所以呢?"</p>

荀子: "所以,老夫請勸湯公,放歸願意歸趙的趙軍俘虜歸趙,讓父母得其子,妻子得其夫,孩子得其父。</p>

湯榆沉下臉色,忍怒道: “不可能!若是將這些俘虜放歸,那我秦國攻打趙國的意義何在?我秦國戰死在上黨的軍卒英靈將如何安息?"</p>

荀子: "公當真以為,現在放歸這些俘虜,他們在經曆了秦國的仁政之後,還會在為趙王征戰,舉著戈矛來攻打秦國嗎?"</p>

湯榆想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他們為什麼認為這幾十萬趙人會是一個大隱患,不就是怕這些趙人反過來攻打秦國嗎?</p>

但他轉瞬又想到了那些被抓到不反抗乖乖認罰的出逃俘虜,這些趙人,難道真的,會調轉矛頭,來攻打他們嗎?</p>

荀子: “他們既心已歸秦,放他們回歸趙國,又有什麼不可以呢?”</p>

湯榆還是道: “趙人反複無常,經常不遵守信義,荀子可不能保證,這些趙人歸國後,不會來繼續攻打我秦國。"</p>

對秦趙之間那些關於你騙我我騙你的信義間的陳年舊事,荀子也很無奈,但他繼續道: "安平君的本意,是留下這些俘虜的性命,安平君的承諾,是讓他們與家人團聚。難道湯公以為,安平君不在鹹陽了,你們就可以篡改他的仁政了嗎?"</p>

湯榆急道: "荀子勿要亂說,在下忠於主君,天地可鑒,他定下的政令,在下絕對不會更改半分!"</p>

荀子看著湯榆,意有所指道: “那就放歸趙人,不要讓安平君失信於趙人,失信於天下人。”湯榆額頭都要冒汗了,荀子這老狐狸,怎麼說著說著就將主君的信義和天下人扯上了?</p>

荀子似是看出了湯榆的</p>

不以為意,他肅正了臉色,鄭重道: “安平君留下這些俘虜,意在天下人。他如今是如何對待與秦國有死仇的趙軍俘虜的,將來秦國就會如何對待天下百姓。天下百姓看到</p>

這些趙軍俘虜在秦國的治理下是如何安居樂業的,他們就會向往秦國的王治,若有一天,秦國去攻打他們的國家,他們也不會懼怕秦國,就是因為有趙國的這些俘虜在前為例啊。"</p>

“湯公,你以為安平君的眼睛,隻看到了一個趙國嗎?當明日六國歸於秦的時候,他們要帶著什麼樣的心態做新秦人,安平君已經謀劃好了,湯公以為老夫說的對不對?"</p>

在這個秦趙交戰之際,放歸趙國的俘虜,不僅是對趙國的蔑視,更是在向天下百姓送出去一個信號,統領你們的王室雖然敗給了秦國,但你們這些平民百姓並不會被殺死,相反,你們會得到優待,你們仍舊可以和自己的親人一起過著比之前更安定的生活,你們是有看得見的光明的未來的。</p>

湯榆就要被說服了。</p>

荀子繼續道: “老夫會與這些俘虜一起歸趙,勸說趙王收兵,不要再與秦國攻戰。”</p>

湯榆心下突的一跳,道: “我秦國並不怕趙國的攻打,荀子還不是不要去趙國冒險了。”荀子可是主君看中的秦國文教領頭,禮學大家,他要是跑去了趙國,湯榆沒法跟主君交代。</p>

荀子笑道: “既然是老夫主張將趙人放歸,老夫理應止戈秦趙之爭,湯公儘可放心,若是不能說服趙王……"</p>

荀子想說,若是不能說服趙王退兵,那老夫就死諫,但他還沒說完,已經聽出他話裡意思的湯榆那是真的被嚇住了,若荀子真的死在了趙國,不說趙國會不會遺臭萬年,就是他秦國,失去了這樣一位大儒,那可是無可比擬的損失。</p>

畢竟,幾百年了,才隻有這麼一位大儒來秦,無論是秦王還是主君,對荀子的到來都是驚喜非常的,不能讓他離開秦國,更不能讓他死在趙國。</p>

他忙道: "不不不,荀子,在下答應放歸趙軍俘虜就是了,您可千萬不能去趙國,您年紀大了,經不住來回奔波折騰,您放心,趙人我會放回去,趙國的十萬大軍,我也會打回去的。來人,送荀子回府……"</p>

荀子被人頗有些送“瘟神”的味道給送回自己目前居住的府邸,心下嘀咕,這個湯榆真不講禮數,然後他就聽到了“凡願意回歸趙國的</p>

趙人,可帶著自己的應得財產,歸趙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明告。</p>

荀子歎息一聲,看向趙國邯鄲的方向,心道,趙國,他的母國,此戰之後,將再無力與秦國爭霸了。</p>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尤其是有秦王命鄭安平為將這個失誤在前,如今河內的征戰,完全就是由王陵和湯榆說了算。</p>

所以,湯榆決定放歸趙人,可以不先報告給秦王,自己和王陵這個將軍商議之後,就直接出明告了。</p>

王陵站在蕩陰城牆上,看著背著包裹,散著及肩發,陸續走向趙國軍營方向的俘虜。王陵問道: "歸趙的俘虜有多少?"</p>

湯榆: "不到十萬。"</p>

王陵詫異: “隻有不到十萬?”趙軍俘虜可是有不下於三十萬,怎麼隻有不到十萬選擇離開?湯榆笑道: “是,是不是很出乎意料之外,說實話,我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也是大吃一驚呢。"</p>

他還以為所有的趙人,包括哪些已經尋找到家人,在河內定居下來的趙人,也會一起離開呢。畢竟,他給的明告,是所有的趙人,不隻是沒有尋找到家人的趙軍俘虜。</p>

王陵卻是不大樂觀: "留下的那些人,不會是故意留下來被刺的吧?"他修兵,是兵甲,對儒家的那些仁啊義啊,不感興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