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大軍 秦巒已經帶刀殺進大鄭宮了……(1 / 2)

大秦嬴魚 一口香 10134 字 3個月前

秦魚因為身體原因, 不得不留在雁門邑修整一日。

他日夜懸心無糧草供給的大軍會怎麼過活,殊不知,他擔心的大軍, 早就已經自尋出路去了。

此次十萬大軍, 包括了秦巒率領的三萬西域騎兵,王孫圖率領的三萬上郡徒兵,王翦率領的一萬藍山大營騎兵兩萬徒兵,女將秦嵐率領的一萬從櫟陽附近征發的軍卒。

這其中, 有兩萬左右是女兵。

這十萬大軍,無論是領兵作戰的將領,還是燒火做飯的夥夫, 平均年齡都不超過二十五歲, 不管是從軍隊上算, 還是從人口結構上算,都絕對是秦國主力中的主力。

這樣十萬人,不是那麼好殺的。

就算是生餓,彆人能堅持七天,他們都能堅持上十天。

此次大軍被伏擊是意外, 更是突然,大軍吃了一開始手忙腳亂的虧, 等反應過來後,他們已經開始反擊了。

李牧率領二十萬趙軍從雁門關殺出,從南麵突襲大軍, 匈奴鐵騎十萬則是從西北側麵殺出, 與趙軍合圍伏擊大軍。

三比一的人數差,大軍實際戰力、武器裝備和兵馬分布消息泄露的信息差,讓這十萬人突圍異常艱難。

最後大軍退入大青山, 是不得以的選擇,也是那個時候最好的選擇。

退入大青山之後,秦巒、圖、王翦、秦嵐四位將領坐在一起,商議之後的作戰計劃。

乾等著救援肯定是不可能的,沒有糧草,在四處枯木延綿千裡的大山裡乾耗就是送命,縱有野獸可以裹腹,但是,冬日裡野獸都在躲冬,就是捕捉了野獸,也不夠幾萬人吃的,所以,他們必須出山。

趙軍常年在大青山附近練兵,哪裡是懸崖峭壁,哪裡有出山的路,都分布在什麼地方,他們都一清二楚。

有路的地方肯定已經駐紮好了伏兵,他們要是想要出山,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強行突圍,第二個,就是翻山越嶺,向趙國雁門郡的背麵——秦國的上郡——方向撤離。

既然大山裡短時間之內養活不了這麼多的人馬,就必須有一部分人選擇突圍,另尋出路,減少人口和馬匹的消耗,剩下的人則是以馬匹為食,儘可能的翻越大山,尋找其他的出路。

徒兵跑不快,突圍的隻能是騎兵。

他們商議之後,秦巒和圖選擇帶著部分騎兵突圍,剩下的徒兵則是由王翦和秦嵐帶領著去翻越大山。

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王翦和秦嵐不再耽擱,立刻率領兵馬動身,向大山更深處走去,秦巒和圖則是在青山裡以打獵為生生活了十日,然後分彆帶領三千騎兵在守住出山路口的趙軍最懈怠的時候衝出,隻要衝破一個豁口,在趙軍援兵到來之前,他們就儘可能多的往外頭跑馬。

最後隻跑出了一萬多的騎兵,秦巒和圖分兵,各帶五千,分彆朝北方草原瀚海和秦國的河套奔逃而去,那裡有匈奴人的牛馬可以裹腹。

瀚海是匈奴的大本營,河套方向則是匈奴騎兵陳兵之處,兩個地方,前麵都有強於己身十倍十幾倍的兵力,能不能逃脫出去,似乎隻能看天命了。

鵠姬是親眼看到秦軍如下山猛虎一般突圍了趙軍駐守的防線奔逃而去的,所以她能很準確的說出秦巒和圖帶著騎兵奔逃的方向和大體的人數。

“至於剩下的秦軍,他們到底有沒有出山,還留有多少人,我就不知道了。”鵠姬陳述道。

秦魚聽到秦巒和圖帶領騎兵成功突圍而出的時候是高興的,但隨即而來的,就是難言的悲憤和心痛。

這些騎兵之所以選擇突圍,一來是尋求生的方向,但更多的,是這些人將生的機會,留給了同袍們。

畢竟,在大山裡乞食,即便是草木枯黃的初冬,食物稀缺,但又不是沒有,饑一頓飽一頓的堅持住,是有很大的機會能活著走出深山的。

但選擇突圍,那就是九死一生,要麼生,要麼死了。

三萬騎兵突圍,最後隻走出了一萬。

這是鵠姬說的大體數目。

秦魚啞聲問道:“我戰死同袍們的屍體呢?”

鵠姬:“......為避免瘟疫,燒了。”

秦魚一拳狠狠砸在案幾上,恨聲道:“趙國這個仇,我記下了。”

鵠姬卻是對秦魚的發狠嗤笑道:“說的好像我趙人對秦人就沒仇似的,你們秦人在長平戰場上殺了我多少趙人,白起這幾十年間又殺了我多少趙人,你數的過來嗎?要說仇恨,我趙國今日不過是向秦國取了些利息而以,安平侯你可不像是輸不起的人啊。”

秦魚即便是恨的牙都咬碎了,他也無話可說了。

站在趙國的立場上來說,鵠姬說的是對的。不說遠的,就說現在,就說昨天,他為了能儘快拿下雁門邑,還不是親手殺了許多趙人?

還有遠在趙國邯鄲的戰爭,難道他派出去圍攻邯鄲的三十萬秦軍是去做啦啦隊去了嗎?

他們是為收割生命去的。

死的不是趙人,就是秦人。

戰爭,總是要死人的,秦魚隻能這樣告訴自己。

雖然離突圍已經過去了二十多日,那一萬人的生死現在已經不可知,但秦魚仍舊抱有哪怕一個人還活著的希望,所以,在修整了一日之後,讓司馬梗留守雁門邑,居中調度糧草和兵馬,秦魚自己則是帶著三萬騎兵,帶足了隨身糧草,向河套方向搜尋而去。

無論是去瀚海方向的秦巒,還是去河套的圖,他們最終還是要回秦國的,而在北方,回秦國最近最快的方向,就是河套。

秦魚一路搜尋而去,沒有遇見匈奴人,而是在一個枯草窩子裡尋見了人和馬的屍體。

有秦人的,但更多的,則是匈奴人的。

秦魚心情沉重,圖一定在此地和匈奴人展開了激戰,互有損傷,然後帶著剩餘的兵馬不知道向何方向去了。

秦魚繼續向前,又發現了幾處不大的戰場之後,他們在大雪紛飛茫茫無際的戈壁草原上中遇到了王翦和秦嵐,以及還剩下不足三萬的軍隊。

北方草原上的風雪如刀,割在人臉上刺拉拉的疼。

王翦見到秦魚之後,嚎啕大哭的像個受了大委屈的孩子,從來不輸男兒的女將秦嵐強自支撐著病體,整個人都瘦成了一把骨頭架子。

他們見到秦魚的第一句話不是要秦魚給他們吃的穿的,然後讓秦魚給他報仇雪恨,而是請求秦魚先去河套救援圖。

王翦和秦巒在大山裡找到了另外一條可以出山的道路,這是一條還算寬大的山間裂縫,從枯草的厚度上來看,春夏秋之季,這裡的草木肯定茂盛的讓人難以下腳,也就是在冬日裡,枯敗的草木倒伏,才能隱約露出一條通道出來,讓人馬可以穿過。

這裡厚厚累積的枯草給大軍僅剩的騾馬提供了草料,給大軍提供了禦寒的編織草衣,算是給在這冬日裡陷入困境的大軍提供了一條生路。

不過,這條路是開在草原上的,他們甫一出山,沒走兩天就遇到了率領騎兵在草原上追殺匈奴人的圖,圖和他們會和之後,說了十萬匈奴大軍大舉進攻河套的消息,然後幾乎帶走了所有還能跑的馬,組成一支八千人的騎兵,去河套救援去了。

八千人對匈奴十萬大軍,彆說斷絕糧草多日的圖了,就是加上秦魚這三萬鐵騎,全盛時期也不敢和匈奴人硬抗。

所以,秦魚隻帶了一萬輕騎全力向河套奔馳,所謂的輕騎,就是將所有的糧草、衣物、重甲等負重全部卸下,隻帶夠自身兩天的糧和水,儘量減輕馬匹的負重。

秦魚是打著到了河套之後,想法子就地取食的主意。

剩下的兩萬騎兵則是帶著那不足三萬的殘兵緩行,同時沿著原路返回,去向在雁門邑駐紮的司馬梗報信,做好救援河套的準備。

秦魚在趙長城之外的一處殘破的城牆裡找到了已經是強弩之末的圖。

圖胸口和大腿處受了傷,好在他一直隨身帶著救命的消炎藥,人沒死,多虧他身體素質高,又有消炎藥扛著,要不然,這樣的傷,光發燒就要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