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複製原始冶鐵工藝(2 / 2)

國王 新海月1 4465 字 9個月前

沒有任何奇跡發生,從煉爐中取出的鐵塊質地非常疏鬆,就如同螞蟻窩一般,留存著大大小小的孔洞,純度之低哈德遜都懶得吐槽。

不過工人們的興致倒是很高,顯然他們平常冶煉出來的生鐵,也和這貨是差不多的水平。

沒得說,繼續進入下一輪工序,捶打——煆燒——捶打——煆燒——捶打……

一次又一次的反複折騰,幾個小時之後,見鐵塊凝實的差不多了,工人才放入水中淬火。

劣質的生鐵加工成型,按照以往的慣例,這玩意兒已經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並且價格還不低。

根據生鐵的成色,按照戰前的市場價,每磅生鐵大概能賣到30~55枚銅幣。

至於後期加工成什麼,那是鐵匠們的事情。反正上一任領主阿爾豐斯子爵,從不提供售後服務,也不關心顧客拿去乾什麼。

看著眼前的樣品,哈德遜熄了立即批量生產的心思。眼前這些生鐵,毫無疑問都是劣等品。

想要提高品相,那就隻能經過不斷的錘煉、灼燒。沒有繼續加工,那是因為繼續鍛造下去的性價比不高。

畢竟,使用的是木炭,在現有工藝之下,縱使錘煉一百次,強度也很難達到製作武器的標準。

按照原來的生產模式,出售生鐵固然能夠賺錢,但利潤卻遠沒有哈德遜預料之中的那麼暴利。

看似生鐵價格不低,可架不住礦區的產能低。根據工人們的回憶,薩拉姆礦區巔峰時期工人數量超過四千。

可據哈德遜了解,阿爾豐斯子爵這位東南行省最大的生鐵供應商,每月出貨量卻隻有可憐兮兮的十八萬磅不到。

就算是自用了一部分,人均日產鐵量也就一點五磅左右,效率低得令人無話可說。

考慮到木炭需要外購一部分,以及礦工重體力勞動消耗較大,需要更多的營養補充,再加上稅收、基礎設施設備維護成本,估摸著利潤也就五成左右。

考慮到領地出產的生鐵大都品質較低,大規模批發價格還有折扣,統一按照25銅幣\/磅售價計算,十八萬磅的出貨量,月入也就三千金幣左右,收益大概在一千五百金幣上下。

看似這個收益很不錯,在王國眾多男爵領中也能夠排前列,卻遠沒有哈德遜預想中那麼暴利。

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改良冶煉工藝,提高產能和生鐵質量勢在必行。

沒有工業體係支撐,高科技的技術肯定是想都不用想,可供哈德遜選擇的隻有傳統工藝。

高爐煉鐵,許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可真要操作起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

幸好哈德遜喜歡四處跑,親自接觸過不少高爐遺跡,大致的了解高爐煉鐵流程。

跟著依葫蘆畫瓢,高爐沒有搞出來,反而先教起了工人們燒製窯磚。

指揮著手下的工匠,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個月,經曆多次失敗後,哈德遜才搗鼓出第一爐磚。

或許是因為火候控製的不到位,或許選取的土質不合格,又或許是工人們對哈德遜的話理解不到位,窯磚的質量那是一言難儘。

大部分窯磚上都出現了裂紋,隻有一小部分像那麼回事,能夠勉強湊合著用。

指揮著工人嘗試著搭建高爐,哈德遜隻感覺身心疲憊。攀爬科技樹,真不是普通人能乾的。

一套最簡單的原始冶鐵工藝,複製起來都這麼麻煩。若是換了需要配套產業的先進工藝,那還得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