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還能餘下三千多萬石糧食?消耗這麼少?
這個想法才從腦海裡劃過,始皇帝忍不住輕笑搖頭。
哪裡是消耗少,往年國庫隻有一千萬石左右,每一顆粟都得節儉著花,就這樣還得祈禱千萬彆碰上天災,才算堪堪夠用,如今覺得花費少,那是因為進國庫的糧食變多了!
“唔,再備下一千五百萬石以防有什麼天災人禍,剩餘的一千五百萬石,就花在……”
始皇帝執起筆,沾墨,開始在樺樹皮上書寫政令。稍後,會有專門的官員來接走政令,分為一式三份,一份是公文,一份存檔,還有一份,是要送去報館,用大白話登寫在縣報上。
*
緋夫人正在和其他夫人排版新一期縣報,匠人不識字,她們負責將模子排成文章,匠人則把排好的模子印到樺樹皮上。
非常累,文章很多——而且聽說送到她們這邊來的文章,還是已經篩選過了的。
緋夫人抹了抹汗水。昔日養尊處優的秦宮夫人,收起了所有嬌氣,在比宮殿狹小的室內,一個個模子前認字。她的唇邊卻是溢著一絲快活的笑。
新的地方,是新的起點,這裡雖然累,卻比終日囚在宮室中,了無生趣要好太多。
她身旁一位夫人忽然道:“如果能有更多的識字的人來幫忙排版就更好了。”
緋夫人望向那人,那人又哂笑,“瞧我,怎麼突然說起這個了,說了又沒用,識字的貴女不會來這種地方,黔首家的女兒也不認字。”
而她們一群姬妾來這裡,僅是女子中的例外。
又有一位夫人行過來,把一張樺樹皮遞給緋夫人,“陛下那邊剛送來的政令,抓緊時間,你看一下,咱們一人排一半。”說著,站到緋夫人身邊,要和她一起去看。
緋夫人垂眼,一看,和那位夫人齊齊低呼出聲:“為黔首辦學堂?從識字教起?每縣必須擬出四百五十人的名單,連人帶名單一同送來鹹陽?隻限七歲以上女童、女人,若交不出足夠人數者,縣令縣長及郡守皆做瀆職處理?!”
“還給每一名學童每月發糧三石三鬥三升?”
這是什麼指令?國庫有這麼多糧食給陛下發出去嗎?
*
“今年收成這麼好?”
王翦懵了,李斯懵了,那些反對女子從政的官員們都懵了。唯有周青臣笑了,在家裡抱著自己傻兒子,整個房間都是他快意的笑聲。“寶兒,爹爹賭對了!陛下果然不是腦子一熱就提出來女子從政之事。”
是,女子從政的確困難,如今女子學識普遍不如男子,大多數黔首,哪怕手頭有錢,哪怕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家裡一兒一女,也隻會把兒子送去讀書。
在大多數人……就算是在大多數女人看來,都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觀念,花錢念書,這錢,當然得花在“自家人”身上,不然豈不是打水漂了?
而各大臣清楚他們這位陛下的行動力,想要做什麼一定要做到,女子學識不足,就提升學識,隻不過他們沒想出來陛下能怎麼做,若是強製征走女子,那也是在征走勞動力,黔首未必不怨,可如今……糧食居然那麼充足了?!往年還不夠,想要修一修馳道都得勒緊褲腰帶的國庫,今年居然那麼多收入?!
有糧食發給百姓,他們還有什麼可怨的,隻怕心裡覺得每個縣挑四百五十人,這個數量太少了!
他們倒也猜對了人民的想法。
得知隻要把閨女送到鹹陽,每個月就能領三石三鬥三升粟,黔首們接連詢問念縣報的郎官:“真的是送過去就能得到糧食嗎?”
郎官不厭其煩地回答:“真的。不過,隻能你們女兒親自在鹹陽領糧食,而且,一歲之中,僅允許歲首前一個月,及歲首當月歸家,其餘時候都得在鹹陽念書。若是學得不好,不認真學,便得將其退回家中,再不收用。”
有黔首當場虎下了臉,“學!肯定認真學!不好好學,等她回家了,我拿大棍子往死裡打!我家的皮小子以前也不好好種田,打了兩頓後,就老實了!”
也有黔首撒腿跑回村子裡,告訴大夥兒這個好消息。
“黑子!你家那大閨女呢!快帶出來,她能拿糧食嘞!”
“惡夫!彆哭了,你生了四個女兒沒一個兒子怎麼了?留下大的兩個幫你種田,小的那兩個,能送去陛下那邊賺糧食!”
“快點!那郎君說了,先到的先記名,收夠四百五十人就走,去晚了就沒有了!”
此時還未出現科舉,黔首們並沒有知識改變地位的認知,在他們“狡猾”的觀念中——
一個半大小子能幫家裡種十畝地,一個半大閨女隻能種五畝,把能多種地的小子留在家裡,把少種地的閨女送去學字,就可以拿到三石三鬥三升粟……
這筆買賣真是太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