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遙遠,頡利看不清唐皇的神色,他咬了咬牙,再次開口:“陛下……”
李世民目光在他臉上掃過,含著不知有幾分真假的笑說:“可汗先坐下吧,朕自然相信可汗的忠誠。”
頡利忐忑不安地坐了回去。
李世民望向自己的臣子們,“諸位卿家覺得,朕應該選哪一個?”
臣子們訥訥不言。
李世民道:“此事事關國運,還請諸位卿家暢所欲言。”
長孫無忌知道那些大臣對明哲保身很有一套,便站出來做個表率,“陛下,臣認為突厥人畏威而不畏德,他們若是反叛,必然是大唐無法再鎮壓他們。此題選肆有很大的可能正確。或許七十五年後,我大唐下任,或者下下任帝王不再有陛下之威,方才令突厥尋到時機叛出。”
這話說得動聽!
登時不少大臣開始附和,儼然這就是正確答案的樣子。
而那些趨向於謀臣的大臣們卻都沒有說話,一個個眉頭擰著,將這道題和選擇回想了一遍又一遍。
像這樣沒頭沒腦的選擇,才是讓他們最頭疼的,這擺明了就是讓他們蒙啊!
李世民把目光投在了他的智囊——從他還是天策上將時就跟隨著他的房玄齡和杜如晦身上。
杜如晦道:“陛下,臣認為,首先應該去掉第一個選擇。”
“陛下今年方二十九,十一年後才四十,正是壯年,突厥如何敢反叛。”
而且,哪怕李世民駕崩得早,十一年後,太子也十九歲了,年輕人,血氣方剛,此時又是開國初,驕兵悍將不少,各兵卒還未糜爛,突厥人哪怕想要反叛,也斷然不會選擇這時候。
同理,選擇貳也差不多。
當然,這個推斷比較粗糙,可相對而言,他們得知的情報太少了,根本沒有十成把握去判斷拿一個選擇正確。
隻剩下叁和肆兩個了。
這道題對於大唐不可謂不重要,畢竟突厥是為了什麼反叛大唐,究竟是被昏君逼反,還是他們狼子野心,二者之間可謂天差地彆。
李世民也知道這個理兒,“五十五年和七十五年……”李世民第一反應就想選時間最長的那個,突厥敢反叛,證明大唐國力開始衰退了,他當然希望這日子來得越晚越好。
但是隨即李世民就想到,如果他是這麼想的,那山鬼會不會也是故意這麼安排的呢?
不管是不是,現在也確實沒有彆的信息助他判定了。
李世民從不缺冒險的膽量,他幾乎是立刻敲了敲案幾,下方臣子們討論的聲音,便如海浪退潮般由近及遠地靜下來。
這時候,李世民方才看向山鬼,“我選叁。”
山鬼由衷感歎:“你的運氣真不錯。”
李世民有些詫異,按照往常,山鬼應當會再問一次他是否認定這個選擇。
山鬼看穿了他的想法,笑:“我喜歡新鮮的事物。”
所以,不會一直使用同一種回應。
李世民點了點頭。
新鮮的事物,他記住了。
“至於突厥反叛……”山鬼似乎無聲地笑了一下,“不如你們猜猜,他們糾眾多少人複國了?”
“可以隻猜足數,相近為準。”祂道:“誰猜中了,可以向我提一個問題。”
在場人都立刻繃緊了身體,呼吸都是一滯。
向山鬼提一個問題,什麼問題都可以,那麼是不是能詢問自己的壽命有多少?是不是能詢問哪裡有修仙之法?是不是能先彆人一步,得到某樣機緣?
誰不想要?
他們都想要!
青霓能感覺到,那些投注在她身上的目光灼燒的溫度。
任誰都感受到,氣氛變得不一樣了。
李世民也想要。他先打破了沉寂——
“十萬人?”
大唐如此強大,突厥想要複國,應該需要不少人吧?
山鬼笑而不語。
李世民蹙起眉頭,他猜錯了。
李淵:“十五萬?”
山鬼仍是笑而不語。
最大的兩個人已經說過了,餘下的便敢吱聲了。
“七萬。”
“八萬。”
“五萬。”
“二十萬。”
也有一些從山鬼的性子猜到,人必然是不多,祂才會提出這個問題以戲弄他們,然而哪怕是想到這一層的,都隻敢猜四位數的人,還膽戰心驚,覺得自己猜少了。
青霓瞧著也差不多了,正好有人說“兩千”,她便抬手打斷,“七百。”
“多少?!”李世民震驚地從龍椅上站起來,背後的原因竟叫人心酸。
山鬼笑臉盈盈重複,“七百人。”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神色難看,“那時候是誰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