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聖人番外(2 / 2)

李綱嘴唇動了動,卻沒有出聲。

主公……

大理的星空很亮。

土人吃過晚飯後沒有入睡,摘下果子用衣服兜起來,帶到十五歲的青霓院子裡。今晚風很大,小孩子們抱著路上帶來的柴草劈裡啪啦砸火堆裡,他們坐在暖烘烘的火堆前,仰起臉,等著十五歲的青霓給他們講故事。

或許是天賦,少年從小就會講故事,講得十分動聽,引人入勝。

土人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什麼故事,也不太喜歡和人交談,但直到那個夜晚,少年帶著老虎走進這片山水中,眼底的亮光像是星星從天上掉下來。

他帶來了好聽的故事。

從此土人的夜晚,有了聲色。

一開始是幾個人,漸漸變成十幾個人,慢慢便有了幾十個人,他們趁著午後在樹下乘涼時,趁著夜晚放下鋤頭後,圍到火堆前,聽少年和他們說女媧造人,說倉頡造字,說大禹治水,說後羿射日,說神又說人,從商周說到春秋戰國,說田氏代齊用的是大鬥出小鬥進這種方式來吸引布衣;說鄭國奴隸起義,幾千奴隸麵對鄭國派來鎮壓的大軍,沒人投降,全部陣亡;又說楚國吳國打仗起因是兩個女孩在爭搶幾片桑葉,從二人口角到家人鬥毆,再到雙方軍隊開戰,而後是兩國國戰;還有那伍子胥,逃亡時在溧陽遇一女子,乞食後請求對方不要暴露自己行蹤,女子覺得自己人格受辱,抱石投水而死……

儘管這些故事與他們無關,儘管這些曆史並未發生在他們國土上,但故事之中的感情讓土人們感慨不已。

他們驚歎於大禹治水的堅韌,也震撼於奴隸起義的不屈,縱然國土不同,風俗不通,然而氣節無國界,土人依然會為投水而死的女子紅了眼眶。

故事一個個說下去,人們一晚晚過來,漸漸的,他們開始帶柴草,帶果子,帶獵物前來,分食於眾人。

他們也開始學著十五歲的青霓,學著他編織魚籠放進水裡,學著他準備了一個孵化箱孵化小雞,學著他取土製磚把家裡土房木房全換成磚房。這磚房築得七歪八扭,不是特彆防風,但總比茅草屋破木房好。

小少年會特彆多東西,像是天上星星那麼神秘,在他們的語言裡,星星被稱為“撈”。於是他們喊他“撈”。

“撈”開始帶著他們去做很多事情,手把手教他們怎麼種地能種得更好,糧食更多,帶他們去截水斷流,把魚一網一網往上拋,帶他們養殖雞養鴨還養豬,帶他們四處巡邏,防備野獸,帶他們去給彆人修房頂,補牆壁……還帶他們互相給族人誇誇。

以前給家裡的雞鴨找青草挖蟲子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可現在誰要是喊一聲“我找到一片好地,蟲子特彆多”,就會被一堆人圍上來,被誇獎眼神厲害,還會被帶上花環花冠,煞有其事地任命為找蟲大王。

明明不是什麼厲害事情,卻能得到肯定。就好像自己從一個無足輕重的人,變成了一個受人敬仰的人物。

在“撈”到來之後,好像一些平平常常的事情,都能夠變得讓人幸福。

過來接人的韓世忠看不懂這是為什麼,同樣過來接人的十四歲青霓有些驚訝:“馬斯洛需求理論?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十五歲的青霓點頭,而後道:“我把那些知識點做成石書,以免損壞,現在都在我家裡,麻煩你們帶走了。”

“沒問題!我們來這邊就是為了這事!車子都帶來了!不過,你不和我們回去嗎?”

“回去。我不確定我記錄的東西會不會讓人產生誤解。”

十五歲的青霓走在前麵領路,韓世忠和十四歲的青霓走在後麵。

韓世忠好奇:“馬斯洛需求是什麼?好拗口

的話。”

十四歲的青霓想了想,說:“馬斯洛需求就是在羅列一些人需要的東西,尤其是‘自我實現’,它所帶來的精神愉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媲美的。”

韓世忠沒有太當回事,隨口一說:“他們會在乎這種事?”

連吃飽穿暖,活著都很艱難的人,還會在乎精神上滿不滿足?

韓世忠:“這樣做有意義麼?”

十五歲的青霓猛然停住腳步,回頭看著韓世忠。

“他們不在乎。”

“但是,我在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