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鄉愁(2 / 2)

重生的美麗人生 貴婦 4500 字 10個月前

“姥爺沒事兒,就是今天參加同學會,聽到一些事情,心裡頭有點兒悶得慌。”

楚文治試圖緩和一些自己的表情,但是不太成功,心裡頭壓著事兒,讓他半點兒開懷不起來。

“姥爺,您有什麼事兒不如跟我說說呀,興許我能幫您排解排解?”

二端在旁邊的小團凳上坐下,關切地望著姥爺。

“唉,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有些感慨。當年一起在黃埔的同學,現在人已經不全了。有些甚至客死他鄉,提起來就讓人唏噓不已。”

楚文治想起自己當年,年輕的自己何等的意氣風發,和一班同學暢想未來,滿腔熱血。

現如今,他們都是老人了。他們這些活著的,日子過得都還不錯,可有不少同窗當年去了那遠離大陸的小島,最終沒能盼到兩岸三通,到死也沒有再踏上過家鄉的土地。

不去評判當年不同的選擇,可作為根在大陸的中國人,不能魂歸故裡,該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一件憾事啊。

都說落葉歸根,可他曾經的同窗,校友,卻連這個願望都沒有實現。

人在外漂泊幾十年,死也沒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

姥爺一提,二端就明白了。敢情姥爺是為他曾經黃埔的一些同窗心痛。

軍人的特殊性,服從為天職。所以當年不少人在特殊的曆史時期,被帶到了隔海相望的小島,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故土難回的夢魘。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姥爺提到的這些,讓二端不禁想起了詩人餘光中的那首《鄉愁》,情真意切,把漂泊異鄉的遊子對故鄉和祖國的眷戀表達得淋漓儘致。不由得吟詠了出來。

安靜的房內,隻有二端清朗的聲音,緩緩地吟誦著這首《鄉愁》,楚文治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憶,思緒不知道飄了多遠。

詩很短,二端吟誦完,她和姥爺都沒有說話。

二端悄悄打量姥爺的神情,總覺得自己是不是吟了這首詩之後,反而讓姥爺的情緒更加低落了呢?

良久,楚文治動了動,目光轉向了一直關注著他的二端。

“端端,姥爺決定在有生之年再折騰一番,隨心,做一點兒該做的事兒。”

姥爺臉上竟然帶上了一絲笑意,似乎是想通了什麼,整個人精氣神兒都上來了。

二端心中驚奇,不由得好奇姥爺到底想乾啥。

“姥爺,您這是要做什麼該做的事兒?”

二端把桌上已經不燙的茶水遞給姥爺,出了趟門兒,也不知道顧不顧得上喝口水。

姥爺接過去喝了幾口,才回答二端的問題。

“姥爺準備聯係一下那頭,幫助海峽那頭已經過世的老兵回家!”

說到自己的決定,姥爺的聲音都大了許多,似乎為自己的決定感到十分激動和興奮。

這回二端聽明白了,因為戰亂,不少士兵糊裡糊塗地就去了海峽的那頭,卻到死也再沒有機會回家。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即便是死,也要埋到自家的祖墳裡,否則就像是那孤魂野鬼,總是飄在外頭。

況且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等著他們魂歸故裡吧。但是做這件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首先得弄清楚現如今的政策,其次這是純義務的事情,沒半點兒好處,全憑一顆助人為樂的心。

後者姥爺肯定沒問題,隻要他想做的事情,家裡頭肯定全力支持,況且這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隻有經曆過戰爭的人,可能才能明白在戰火中背井離鄉的對家鄉的渴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