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真實的報道,總是會觸及一些人的利於,戳中某些利益集團的痛處。針砭時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楊亞洲老師從事記者工作這些年,關注的都是於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他是出了名的不徇私情,不接受說情的鐵麵記者。他的作風讓很多人佩服,因為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像他那樣黑白分明,嫉惡如仇。
可是饒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人,敢講真話的人,還是好人沒好報。他把存在已久的地溝油問題擺到明麵上報道,深入調查,詳實剖析。新聞一出,立即得到全國大量媒體的轉載,一時間引起熱議,也引起的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那一年幾乎所有的國人都知道了一個詞兒,地溝油。
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外出用餐的機會越來越多,餐飲行業的衛生條件就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恰逢這個時候,出了地溝油事件。
它不僅給大眾敲響了警鐘,也刺痛了利益鏈條上所有利益獲得者的神經。
在次年,剛憑借對地溝油事件的詳儘報道,獲得國內新聞界最高獎項殊榮的楊亞洲老師,被砍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當時正在外地采訪的二端接到消息,半天沒緩過神兒來,看著已經掛掉的電話,她回憶著電話裡聽到的消息。是說她的老師,楊亞洲老師,去世了嘛?
覺得自己肯定是太累了產生了幻聽之類的,二端又撥電話回報社詢問人家剛才打電話說了啥。那小心翼翼的語氣,惹得剛才告知她這個消息的同事心酸不已,怎麼能不理解周端端這是不敢接受這個事實?畢竟她是楊老師親手帶出來的徒弟,是他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呢。
一直到回到單位,參加了楊老師的追悼會,在追悼會上看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楊媽媽,看到她老人家錐心痛骨的哭嚎,二端才真的意識到,她的恩師真的去世了。
這件事給二端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可是更多的是激勵。楊老師去世之前,二端還的目標僅僅是做好本職工作,心裡頭想的更多的是個人的得失。
可是從楊老師被害之後,她消沉了一段時間,再重新振作後,儼然是轉了性子!像是楊老師附體一般,行事作風卻更加雷厲風行。
單位同事都背地裡都偷偷叫她“拚命三娘”,她的勁頭兒頗有些無畏之感。但也讓人隱隱感到擔心。
好在二端運氣不錯,起碼段時間內看比楊亞洲強不少。成功報道了幾個大獨家,很快躥升為知名記者,後來又得了國際新聞大獎,載譽歸來身價倍增。
旁人隻看到二端光鮮的一麵,卻不知道她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繼承老師的遺誌。老師的死,讓她明白生命的短暫和脆弱,也懂得了要在短暫的生命中做一些不枉此生的事情。碌碌無為的過一生,她知道自己一定會後悔。
但是好運氣總有用完的時候,二端乾新聞到了三十多歲奔四張兒的時候,恨她的人和喜歡她的人一樣多,然後她就踢到了大鐵板,還把小命兒搭上了。
重活一次,二端有機會彌補很多遺憾,爭取讓自己不走老路,不重蹈覆轍。但是二端也還惦記著老師的安危,這一次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老師遭了毒手,她現在有能力保護老師的安全了,像老師這樣大公無私一心為人的社會的良知所在,不應該就那麼輕易的逝去。
老師活著,可以做更多更有意義的工作,他的存在有價值,她必須保住楊老師。
再次見到楊老師,用欣喜若狂來形容二端的心情,一點兒都不誇張。而且是看到了二十七八歲的楊老師,而不是她去報社實習的時候,當時已經三十多歲一臉的胡子的楊老師。
二端托著下巴,望著窗外冬日的暖陽,覺得今天真是幸運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