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41 章 一脈相承的缺德君臣。……(2 / 2)

——王丞相把幼年上將軍帶著身邊養的事情也是能提的?那可是王丞相一生之中最不願提及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但李斯並非土生土長的關中人,更不是钜子這種早年便為曆代秦王效忠的人,他是殿內幾人來得最晚的,對王琯與王賁的恩怨知之甚少,隻依稀聽人提了幾嘴,說王賁自幼養在王琯膝下,與王綰關係匪淺,隻是後來王老將軍上了年齡,王賁也長大了,需要上戰場替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的王老將軍分擔戰事,這才與王琯淡了往來。

雖說淡了往來,但平日裡兩家的交情也是極好的,一身貴族子弟惡習的上將軍王賁對誰都是輕慢的,唯有在對待王琯時,才有幾分正經。

——當然,有但不多,否則他就不是富貴錦繡裡堆出來的上將軍了。

本著這種心理,李斯繼續道,“您教他讀書識字,教他為人道理,教——”

“丞相切勿胡言亂語,上將軍這種秉性可不是老夫能養出來的!”

王琯冷笑一聲,打斷李斯的話。“至於當年將他帶在身邊教養之事,更是老夫有生以來做過的最愚不可及的事情!”

“丞相這句話便說差了,您做過的蠢事,又怎會隻有這一件?”

王賁慢悠悠開口,“哦,是您年老善忘,把自己做的糊塗事全忘了,所以才大言不慚,在這裡說自己隻做過一件蠢事。”

“?”

不是,這是一個被人當兒子養著的人對那個養他的該有的態度?

關中民風雖彪悍,但也不至於這般狂放不羈讓人看不明白?!

李斯一頭霧水。

——說好的上將軍與老丞相關係匪淺呢!

他花重金打探出來的消息怎麼跟事實一點不沾邊?!

“老夫雖年老善忘,但總好過上將軍恩將仇報來得好。”

王琯反唇相譏,“若是王老將軍的在天之靈看到上將軍這般模樣,多半會痛惜為何戰場之上活下來的人是上將軍而非其他兒子,若是其他兒郎,則斷不會如上將軍這般是非不分,令祖宗蒙羞!”

王賁懶懶挑眉,“原來老將軍還記得——”

“上將軍,慎言。”

嬴政眸色微深,打斷王賁的話,“朕宣你們過來是讓你們來議事的,而不是叫你們逞口舌之快的。”

“是,臣知錯。”

王賁起身向王琯拱拱手,敷衍向人道歉,“老丞相,方才是我失言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彆跟我一般見識。”

嬴政親自出麵,王賁態度雖不好,但到底也向自己道了歉,王琯勉為其難接受王賁的道歉,“上將軍知道便好。”

殿內重新恢複麵和心不和的局麵。

對於這種局麵,嬴政遇到了太多次,處理起來得心應手,他抬頭看向王琯,十分肯定他的提議,“丞相言之有理。”

“打通絲綢之路消耗巨大,與我們當下休養生息的政策南轅北轍,若更改政策強行打通,不僅會引起天下黔首對秦政的不滿,還會讓黔首們對未來的政策生出抵抗之心。”

嬴政道,“朝令夕改是決策大忌。”

“陛下能這般想,實在是萬民之福。”

王琯心中一暖,頗感安慰。

然而下一刻,他聽到帝王低沉聲音緩緩響起,帶著不容置喙的語氣,讓他這個主抓民生的丞相頃刻間便收回自己方才對皇帝的評價——

“所以,朕不打算朝令夕改。”

嬴政道,“天下富戶何其多?我們大可讓他們先行探路,而我們的大軍,則為他們保駕護航,助他們順利往來大秦與西域諸國。”

“我們這般與他們行方便,軍隊的費用便該由他們來負責。”

李斯心領神會,“不錯,絲綢之路黃金之路,隻讓他們負責軍隊的費用,已是十分體恤他們了。”

“但臣覺得,天下無商不奸,陛下不必如此,當立下詔令,前幾年的錢可以進到他們的口袋,幾年之後,絲綢之路便由陛下的少府全盤接管,與商賈再無乾係。”

“如此一來,陛下既可以借絲綢之路充盈國庫,為日後開疆擴土提供錢糧,又可以讓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商賈們下定決心,儘快加入絲綢之路中。”

“畢竟往來絲綢之路是有時間限製的,若是去晚了,錢便掙不到了。”

王賁深以為然,“此去西域諸國萬裡之遙,路上有些宵小再正常不過。”

“若那些不願與我們同行的商賈遭了宵小之輩的劫掠,那隻能說他們命該如此,誰叫他們連買命錢都舍不得花呢?”

“......”

一群禽獸!

這是大秦君臣該商議的事情嗎?

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怎能這般坑害商賈呢?

王琯深深唾棄眾人的行徑,然後迅速加入他們——

“不止關中商賈,天下九州的商賈都可以召集起來,尤其是原本六國的商賈,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資助,那些六國餘孽怎能多次興風作浪?甚至險些危害陛下的性命?”

提起這些商賈,王琯便恨得牙癢癢,“對於這些商賈,陛下不將他們碎屍萬段已是十分大度,而今還想著帶著他們掙錢,他們若有半點良心,便該對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讓商賈出錢探路的決策全票通過。

當天下午,李斯便將招募商賈的政令發了出去。

這是他一早便準備好的東西,他知道嬴政對絲綢之路有想法,待蒙恬收複河南地,便會派人打通,所以早在蒙恬遠赴北地的那一日,他便做了好幾種提案,供帝王選擇。

事實證明嬴政的眼光遠比在他之上,不需他提點,便能想到最優的那一個,他隻需要把他之前便做好的東西呈上去,帝王批示之後,便能傳閱九州。

當然,作為一個外來者卻備受嬴政器重的人,李斯做的工作當然不止這一點,在蒙恬出征之後,他便著手篩選商賈,敲定第一次跟隨王賁出行的商賈。

這些商賈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要有善於溝通的能力,還要有遠距離經商的能力,一連熬了月餘時間,李斯才把人員確定。敲定商賈之後,他跟這些人提前通了氣,讓他們現在便開始準備,待政令發出,這些準備多日的商賈們便會前來應征,而後隨王賁開赴絲綢之路。

原本要三五個月甚至要一兩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在李斯的運作下將時間壓縮到極短,不過十日時間,商賈們便能隨王賁出發,而此時的王賁,也點好了兵將,精兵五千,浩浩蕩蕩出了鹹陽城。

——隻是先行探路,不必帶太多人馬,若是人馬太多,看上去便不像是往來經商,而是想將西域諸國吞並的來勢洶洶。

當然,這也的確是嬴政心中所想。

在見了地球儀之後,誰還會局限於華夏九州?

放眼未來,一統所有土地才是他的最終目標。

而王賁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王賁走後沒多久,便有捷報傳來,說是有一個小國國王極其自大,語言不通,又不願意耐心看他們打手勢,上將軍王賁從不慣任何人,拔劍便砍了國王,將這座不足華夏之地郡縣大的國土收入囊中,隨行有官員在此駐紮,再留八百精兵,足以威懾這座片納入大秦的領土。

而這裡,隻是一個開始,緊接著,是烏孫,大宛,大月氏,龜茲,這些西域諸國或與大秦建交,往來經商互通有無,或成為大秦的一部分,由王賁留下來的官員直接統領。

源源不斷的貨物與捷報傳入鹹陽城。

大宛的汗血寶馬,西域的葡萄,原來華夏之地沒有的東西,隨著絲綢之路的鋪開而逐漸出現在華夏大地之上。

“上將軍太厲害了!”

鶴華吃著酸甜可口的葡萄,心裡對王賁的崇拜更甚從前,雖然現在的葡萄跟老師給她的葡萄完全沒得比,但對水果匱乏的大秦,葡萄已經是非常美味的東西了,“如果沒有他,我根本吃不到這麼好吃的葡萄。”

“這麼好吃的葡萄,得給雉姐姐留一些。”

鶴華問章邯,“對了,雉姐姐今日忙不忙?什麼時候能回來?”

奇怪女人果然沒有騙她,呂雉真的很厲害,就連丞相王綰與廷尉李斯都對她讚不絕口,如今在治粟內史手下做事,幫著處理稅收和財政。

“今日她提前傳了消息回來,說是不太忙,天不黑便能回來。”

王賁出行時章邯重傷未愈,沒能隨王賁一同去西域,此時正守在鶴華身邊,將侍女們洗乾淨的葡萄剝了皮,用銀叉子紮了遞給鶴華,“待她回來之後,便與公主一同去宮外轉轉,公主在宮裡悶了這麼久,也該出宮走走了。”

“近日又來了許多胡商,帶了不少稀奇東西,公主若是見了,必會喜歡的。”

章邯眸中精光微微一閃,“若是運氣好,興許還能見到公主想見之人。”

“我想見的人?”

鶴華疑惑歪了歪頭,但很快,她想起來了——那個救了章邯的智多近妖的男人。

“他終於跟你恢複聯係了?!”

鶴華大喜,連愛吃的葡萄都顧不得吃,接了章邯遞過來的紮著葡萄銀叉子,興衝衝問道,“他現在哪?過得怎麼樣?怎麼突然轉了性子,突然跟你聯係了?”

“倒也不是突然恢複聯係。”

章邯笑了一下,“其實我一直知道他的下場,他複仇無望,頗為頹廢,日子過得並不如意。”

“機緣巧合下,他遇到了剛來鹹陽的呂雉,兩人不打不相識,竟然成了朋友。”

“或許是因為呂雉的勸說,或許是因為鹹陽城的繁榮與天下九州的盛世太平,他終於有所鬆動,願意聽我說上幾句話。”

“我想著這是一個好時機,不妨領公主一同前去。”

章邯道,“縱然他執著複仇也無妨,公主能了了心願,不再對此人念念不忘,便不算辜負這一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