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摸底(1 / 2)

第二天,晴空萬裡,顧允帶著自己的助理賀璿來到餓了麼江城分部,得到了地區負責人的熱烈歡迎。

江城這個九省通衢之地,不可能有人沒有聽說過樂園集團的鼎鼎大名。

孫佳君親手倒了兩杯茶,和顧允聊起了家常。

孫佳君是去年剛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一畢業,就早早加入了餓了麼的銷售團隊,如今已經成長為鄂省大區的城市經理。

在短短的一年多裡,她負責過京城上地軟件園、中關村的銷售推廣,並創建了江城分站。

隨著餓了麼公司接到天使投資,開始了城市戰略,她管理的人手也從1個人變成了20多人。

通常情況下,孫佳君的一天開始於在地鐵站外和人潮密集的地方發傳單。

這一習慣,始於餓了麼銷售總監陳強的創業理念。

陳強也從大學開始創業,他自己開了一家餐廳並建了自己的訂餐網站。

早期,他在人人網和貼吧上做一些自己網站的推廣宣傳,效果寥寥。

之後,他用普通的4紙打印了一些傳單,開始在學校和宿舍樓裡發放,很快幾十單訂單就來了。

這些大學的創業經曆讓他更相信傳統的傳單力量,也一直將這個習慣,延續至餓了麼的推廣中。

一般白領區九點上班,孫佳君和其他的銷售人員七點半就會到崗,去地鐵站和白領上班人潮最密集的地方發傳單。

“九點半以後是像樂園大樓這種寫字樓的掃樓時間,在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是餐廳訂餐的高峰點。”

孫佳君自己就是地推出身,這些細節了如指掌,對樂園集團很有好感的她,拉著顧允就是一通介紹。

畢竟,能單槍匹馬在江城拉起一支隊伍,年紀輕輕就乾到大區負責人的她,工作能力和社會閱曆自然是不差的,對於樂園集團老板上門,她在心中有了彆樣的解讀。

多了朋友多條路,現在哪一行都不好乾,和這樣的大老板搞好關係,留下一個好印象,說不定以後有機會做其他行業呢?

“那問題來了,樂園大樓平時點餐的多不多?”

顧允大多數時間都在聽對方講,笑著抿了一口茶,偶爾也會提一提問題。

“顧總,從數據上來看,樂園集團的點餐量確實從年初開始一直有所提升。”

孫佳君回答後,顧允轉頭望向身邊一言不發的賀璿。

“你覺得這說明什麼?”

“.說明,食堂大廚的業務能力還需要加強?”

賀璿思考了幾秒鐘,明明樂園大樓裡,午餐和晚餐都給大家準備了現成的飯菜,食堂裡負責做飯的大廚也開了高額的工資,為什麼還是有人點外賣?

“格局還是小了。”

顧允把手中的普洱茶放回桌麵,向賀璿指了指餓了麼辦公室的戰略圖說道。

“你發現了嗎,現在點外賣是剛需,不是說我們給員工準備好了好吃的飯菜,他們就會乖乖跟著大家一起吃,總有人會選擇打開外賣軟件的。”

“人和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在工作中的習慣是把事情做完再去吃飯,有的人不喜歡和彆人一起吃,有的人注重一個新鮮感,不願意每天吃類似的菜係,麵對同樣的夥伴。”

“餓了麼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簡簡單單歸咎於我們的師傅水平不行,做飯不好吃。”

“就算是我們邀請國宴的大廚來,也一樣有人不願意吃食堂的。”

孫佳君明顯對顧允的言論很是讚同,她點著頭,精明乾練的中短發微微飄動。

“顧總說得對,我們在數據分析上基本不考慮用戶選不選擇點外賣的事情,因為幾乎所有的數據都在告訴我們,用戶習慣建立之後,後麵就是正增長。”

開疆拓土,用戶點餐的習慣建立之後,其實後麵所需要的事情就不算特彆複雜了。

平日裡她所負責的片區餐廳偶爾會遇到客戶端上的一些小技術問題,孫佳君通常會去協助處理餐廳反饋的問題。

下午則是去拓展和維護餐廳的時間,晚上則會用來上傳餐廳的菜品圖像,和安排第二天的計劃。

今年年中,是孫佳君第一次來到江城。

這段時間,也正是餓了麼在滬城總部,決定在全國快速擴張的時刻。

在六月中旬的一次高管會議上,創始人張旭豪提出要快速擴張,並在年底鋪到200個城市。

“顧總,我們過來的第一個星期,五個同事擠在一個隻有兩張床的房間裡,平均每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三小時,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說實話,那時候忙得忘了租房。”

孫佳君回憶起了自己當初打拚的歲月,剛剛畢業不久的她有些感慨。

“我畢業的時候,其實有很多同學選擇南下,來江城參加樂園集團的校招,我那個時候準備考研錯過了,最終沒考上,才選擇加入餓了麼這個初創團隊。”

大家都明白,要背地裡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所以,你在京城剛剛落腳,就選擇來了江城開拓市場?”

顧允饒有意味地望著麵前的孫佳君,突然覺得這個女孩很有意思。

“對,我有很多同學在樂園集團工作,所以我覺得開拓這裡的市場,對我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機會。”

她這個舉動背後的意義不言自明。

當大家都覺得加入樂園集團、阿裡、企鵝這樣的大廠大企業才有未來的時候,她想通過在初創團隊證明自己的方式,來告訴後人兩條路究竟孰優孰劣。

來到江城打拚,孫佳君發現餐廳對新事物的態度和在京城大不相同,短短兩天的時間居然有五十家新餐廳加入。

早在幾個月前,孫佳君帶著另一個同事開拓京城市場的時候,最初的餐廳隻設定在大學城附近的餐廳。

那時幾乎是求著商家合作,當地的商家一聽說網絡訂餐多以為是騙子。

更不用奢望商家會使用“在線支付”,讓錢經過平台。

即使在餐廳裡發傳單,也會被脾氣不好的老板隨時趕出去。

直到有吃螃蟹的人站出來,與新平台合作一兩個月之後,商家開始信任市場經理,也發現開通外賣業務生意會更好,才開始慢慢接受這一形式。

而在大學附近開餐館的老板,大多互相認識,甚至有的人還是同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