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第 124 章 張良暫時投靠(2 / 2)

張良搖頭苦笑道。

何止是難熬啊,韓地雖然地處天下中心,可常年夾在秦魏之間門,長年累月被各國欺負,今日被秦國割一城,明日被魏國割一城,到了他父親擔任韓相得末期,人口總共還不到百萬,其中去掉老幼婦疾者,剩下的青壯不過三十萬人。

按照第一批就抽調了兩萬人來估測,三年內要抽調的青壯恐怕能到五萬,達到恐怖的六丁抽一的比例。

而近幾十年來,七國之間門最慘烈的長平之戰,為那一戰,趙國征兵就是六丁抽一。當然徭役和戰爭不能相提並論,徭役雖說也會死人,可概率比起戰爭來就小太多了。

隻是對韓地黔首來說,依然是一次巨大的災難。

張良看向趙不息,拱手道:“我這次來,就是向不息賠禮道歉,並且想請不息同我一起,在潁川郡內也修建一些棚子,好歹讓征夫沿途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趙不息哪裡品不出張良這番話背後的含義。

本來她之前向張良提議要在韓地也做一些“善事”,目的就是能有個正大光明的機會將自己的勢力插入韓地,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個目的她和張良都心知肚明,所以張良拒絕她,趙不息也不意外,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張良不願意趙國人插手韓地才正常,若是張良欣然同意,那他也就不是以謀略見長的謀聖了。

趙不息先前也就是隨口一問,也沒想過張良會同意。

可如今張良的這番話,這是同意了?

看出了趙不息的詫異,張良突兀一笑,不慌不忙道:“昔日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依靠秦國秦穆公的勢力繼位,自此以後晉國和秦國結為秦晉之好,我的主君韓成雖然沒有重耳那樣的本事,自認為沒有本事與黑石子結為秦晉之好,卻也願意和您結盟,請您像秦穆公幫助公子重耳一樣幫助我們吧。”

張良並不是一個自視甚高的人,他很能認清自己現在的處境,他的目的不是讓韓國在六國之中稱霸,而是讓韓國複國,韓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被其餘諸國欺負了上百年了,也沒什麼傲氣,依附誰不是依附呢?

就如在曆史上,張良也是一邊做著韓王成的臣子一邊又時常寫信給劉邦出謀劃策,一遇到自己和韓王成打不過的仗就向劉邦求援一樣。

張良如今對趙不息就是這個態度,我名義上不做你的臣子,但是可以代表韓國勢力依附你,你可以事實上在韓地發展勢力,但是名義上,韓地還是韓王室的地盤。

“我明白子房的意思了。”趙不息輕笑一聲,“能和子房共事,是不息之幸也。”

管他名義上屬於誰呢,反正事實上屬於她就好了,到了她手中的地盤就是她的。

聽到趙不息的話,張良也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淺笑:“良,亦求之不得。”

大前提確定好了,兩個人的談話就順利了許多。

“潁川郡的郡守孫嚴與我家有舊,我欲將他引薦給你。”張良輕描淡寫地拋出了這麼一件大事。

仿佛隻是在說今天中午吃什麼一樣平靜。

趙不息忍不住嘴角抽抽。

她就說為什麼曆史上張良博浪沙襲擊完秦始皇以後能安然逃走呢,其實上一次張良搶先一步接到始皇帝將要搜查大鐵錐的消息時趙不息就知道張良肯定是在秦朝廷有熟人了,隻是沒想到這個熟人竟然會是潁川郡的郡守。

合著秦三十六郡的郡守之中早就混進去六國餘孽了啊。

有郡守作為靠山,秦軍能搜查到張良的蹤跡才怪呢。

見到趙不息吃驚,張良輕笑一聲解釋:“我的大父和父親五代相韓,故舊無數,現在的潁川郡郡守孫嚴曾受過我父親的活命之恩,所以他雖是秦臣,卻一直站在我這一邊,就連潁川郡郡守一職,也是孫公為了報恩而主動向秦朝廷求取的。“

隻是孫嚴雖說是郡守,可潁川郡貧困,郡內倉庫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可以拿出來提供給征夫,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張良才向趙不息求助。

黑石的勢力進駐潁川的速度比趙不息想象中還要快上數倍不止,有著張良在趙不息和韓地貴族之間門周旋,雙方維持著一個暫時和平的狀態,趙不息以為自己這一股外來勢力貿然進入韓地會收到本地貴族的激烈抵抗呢,可看在張良的麵子上那些韓地貴族竟然都選擇了視而不見。

難怪秦始皇這麼在意這些六國舊貴族,一直計劃把他們全族遷移走呢。

隻花費了不到一月時間門就已經初步入駐了潁川郡的趙不息在內心感慨,有張良這麼一個家中五代相韓的韓地大貴族領頭,黑石在潁川郡的擴張無比順利,甚至比在趙不息出生的河內郡更加順利。

張良,真是自帶地盤的寶貝大才啊!

不過被她看上了就是她的了!

張良也在和黑石的交接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暢快,負責和他交接的主要是陳平和範增,隻是短短幾天的接觸,就讓張良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如魚得水。

聰明人和聰明人共事往往隻需要心照不宣的一個眼神就能理解對方的意思,張良和陳平範增混在一起彆提有多愉快了。

對比自己在韓成手底下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的痛苦經曆,和趙不息手底下的門客們一起做事也太愉快了吧,張良幾乎要感動到落淚。

——原來在真正能造反成功的團夥中打工是一件如此愉悅的事情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