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第 136 章 去鹹陽啦(1 / 2)

此時的鹹陽宮中卻不如趙不息想象的一樣快樂, 反而充斥著緊張的氣氛。

年前秦朝堂上爆發了一場戰火味十足的爭吵,淳於越和李斯差點當堂打起來,朝堂的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吵著吵著化身全武行, 你暗踩一腳我捅你一肘子, 堪稱大型鬥毆現場。

這時候的朝堂風氣還是很好的, 並不如清朝一般大臣要跪著聽皇帝命令,自秦到明, 朝堂上的君臣之間都還比較和諧, 臣子站著大膽發表意見, 君王在首位聽取朝臣意見, 直到清朝,才有了大臣要跪著聽取帝王意見的規矩, 朝堂徹底變成了掌權者的一言堂。

風氣好的後果就是朝堂上發表不同意見的臣子經常會吵著吵著就打起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時期土木堡之後,堡宗被俘虜以後,大臣們群情激憤, 直接在朝堂上將罪魁禍首太監王振的黨羽三人活生生打死……

當然打死人的事情還是少見的,頂多就是打個半死罷了。

年前的最後一場朝會上, 儒家大臣和法家大臣就直接打了起來,其餘諸家的大臣就袖手看著熱鬨, 除了儒法兩家之外,最忙的就是太醫令夏無且了,提著藥囊四處給人糊膏藥。

直到嬴政開口製止, 朝堂這才安靜下來。

儒家和法家這次爭吵的起因是李斯上諫提議朝廷應當收天下之書焚於鹹陽,隻在鹹陽宮中儲存一份用來供給後人閱讀。

李斯的這個獻策是符合法家“愚民”倡導的,在他看來,各地的六國貴族總是作亂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東西太多了, 聰明人就會貪婪,貪婪就會對朝廷不滿,所以就會作亂,若是他們都沒有書可以讀,自然也就不會覺得朝廷不好了。

儒家大臣們立刻就炸了,他們從師祖的師祖儒家開創者孔子那繼承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幾乎所有的儒家弟子都立誌教化世人。

憑什麼要燒書啊?黔首不聽話,我們應當教化他們,而不是愚弄他們!

這時候的儒家還是很有骨氣的,和後世那些披著儒家皮,滿口仁義道德實則齷齪下流的偽君子不同,這時候距離孔孟不過數百年,仁義還是真仁義。

儒家崇尚“教化”,現在還沒經曆後世數千年的改造變成徹底的帝王工具,自然反對法家的“愚民”提議。

兩家大臣吵著吵著就動了火氣,直接在朝堂上打起來了,淳於越年紀雖大,可脾氣還是很暴躁,直接衝上去就要往李斯臉上揍,也虧得李斯也是略通武術,及時躲閃,這才沒被暴揍一頓。

嬴政是很心動李斯的提議的,他覺得李斯說的很對,那些六國貴族就是讀書讀得太多了,本事太大,總想著違法亂紀,略微對他們不好一點就要鬨著造反。

若是他們和黔首一樣不識字,沒有本事蠱惑人隨他們一起造反,整日不瞎琢磨怎麼為自己謀求利益,而是要如黔首一樣整日為生計忙碌,沒有心思和本事想造反之事,那嬴政覺得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焚書這事畢竟不太好聽,若是自己欣然就同意了李斯的提議,那那些儒家大臣必定又要痛罵自己是如夏桀商紂一樣的暴君。

嬴政雖說不畏懼這些隻能動口的儒家大臣,可總歸也不太樂意讓自己被罵的太難聽。

再讓儒家和法家多吵一陣吧。

嬴政漫不經心的想,等到吵得差不多了他再出來同意李斯的建言獻策。

大臣還是要吵起來君王才能有方法製衡他們啊,若是朝堂上和和睦睦,沒有分歧,那君王才真的要睡不安穩了。

隻是臨近年關,被他扔到邊關曆練的幾個成年子女也都回了鹹陽,扶蘇和高等數個子女都是學的儒家,在知道了法家提議焚書之後各個義憤填膺,都來找自己上諫。

嬴政揉了揉額角,有些惱怒,扶蘇那個逆子還竟敢大膽頂撞他的君父,和自己吵了一架。

年夜飯也吃的十分不愉快,扶蘇為首的多個子女看著自己最親信的數位大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若不是自己壓著,恐怕大年夜都能吵起來。

嬴政歎息一聲,想著昨夜頗為不愉快的年夜飯,從桌上的書冊中抽出了一頁信紙。

正是趙不息寫給他的回信。

嬴政看到小女兒願意來鹹陽陪自己,心頭的鬱悶略微散去了一些。

同樣是他的兒女,有的公子公主自小在自己膝下長大,得到自己無數關愛和賞賜,卻敢在年夜飯上冷臉給自己鬨不愉快,有的公主卻要飄零在外,一個人孤獨的度過大年夜,沒有親人陪伴。

也不知道大年夜的不息獨自一人看著窗外的萬家燈火,會不會哭著想念父親。

嬴政遙遙抬起頭,看著東方。

東方的天色微亮。又是一年了啊。

這個年過不安穩的人不隻有嬴政一人,儒家法家的爭鬥也不僅限於朝堂之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