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息反問尉繚:“難道老師不知道我為何隻修這一本嗎?”
這一本《秦律基礎法》裡麵隻寫明了秦律不允許做什麼,而且寫的十分頗為籠統。
有著數千字的對於盜竊罪不同規定不同懲罰的秦律在這本書裡麵甚至隻剩下了一句“偷盜者罪”。
其他各項法律也是一樣,都隻是十分簡潔的寫明了秦律不允許做什麼。
尉繚能被嬴政“強奪囚禁”,自然是有本事的,他當然知道趙不息為何要這麼做。
這是一種最大程度上簡化了秦律的行為。
規定什麼不能做永遠比規定什麼必須做要自由。
比如衣服,若是律法規定隻能穿黑衣服,那天底下所有人就隻能穿一種顏色的衣服,穿其他顏色衣服都是違法;而若隻是規定不能穿白衣,那黔首可以穿黑,也可以穿紅穿紫穿藍。
再比如籍律,若是規定黔首隻能做農民,那黔首不種地就是違法的,即便是黔首沒有自己的土地了,因為他是農籍,所以他也必須繳納糧食;可若隻是規定黔首不能從事危害社會的工作,那黔首失去了土地之後還可以選擇做工人、做商賈。
規定不能做什麼,可比規定隻能做什麼要自由太多了。
而且這種簡化也極大程度上簡化了黔首記住律法的難度。
畢竟“偷盜者罪”可比“偷一錢者……群盜者……”那加起來好幾百條和偷盜有關的秦律好記多了。黔首隻需要記住偷盜是違法的,而不需要再管到底違背了哪條法律。
隻是尉繚是典型崇尚重刑的兵法家,他儘管知道這樣做方便了黔首,可還是覺得不合適。
從來隻有越修越多的法律,何曾有過越修越少的法律呢?
尉繚搖了搖頭,卻也沒有說什麼,總歸趙不息說了這些修好的書還要拿去給陛下看,隻要陛下允許,那他也沒什麼好反對的。
編書是分批進行的,將諸子百家的書分作不同係列,而後從易到難進行修撰。
第一批書籍都是各家的入門書籍,所以編撰起來並不麻煩。該砍掉的砍掉,該增加的增加,又沒有人指手畫腳,出版府隻用了短短半月就修好了第一批百家典籍。
隨意找了個日子,趙不息就帶著一箱子百家之書入宮了。
書的本數隻有幾本,諸子百家之中有些學派的知識不太適合初學者學習,所以隻選了一小部分通用的知識合起來修了一本“百科全書”。
法家、儒家、道家、墨家各一本,醫家隻找了些急救的小知識和農家種地的基礎知識共同編撰了一本,至於縱橫家陰陽家和兵家,根本就沒有參與第一冊編書。
現在初步編撰的都隻是小學階段的書,縱橫家兵家陰陽家屬於是大學階段才需要選學的專業,現在還用不著。
嬴政看到了趙不息送過來的這幾本書之後挑了挑眉,顯然是沒想到趙不息修書竟然這麼快。
“修的倒是不錯。”嬴政掀開書,每本書的第一頁都是叔孫通寫的《忠君愛國篇》,文采飛揚,辭藻華麗,比起昔日李斯的《諫逐客書》也不差多少,甚至在對大秦皇帝陛下的那幾段誇讚上文采詞藻還略勝一籌。
嬴政當然喜歡聽人拍他馬屁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到處去立石碑篆刻自己的功績。
再往後翻十幾頁都是教導黔首要愛國的文章,嬴政讀了一遍,文采不說多好,但是勝在感情真摯,也不錯。
再往後才是各家的文章。
趙不息直接采用了後世語文課本的形式,哪一家的課本就是在哪一家的著名典籍之中抽取數篇文學性和思想性較好,又比較通俗易懂的文章的合集。
難怪這逆女修書修的這麼快,合著就是從人家的書裡抽出來了一節訂在一起啊。
嬴政輕嘖一聲,他修長的手指挑著書頁,一目十行的匆匆瀏覽了一遍。
倒是沒什麼不合適的地方,趙不息還貼心標注了每篇文章的用途是什麼。
這片文章是講天地君親師的,君王隻在天地下麵,有利於培養士人忠心;這一篇是號召士人去邊疆打仗的,有益於秦軍培養高素質軍官;還有一篇是教導士人仁政的,被趙不息加上墨家的學問雜糅了一下就變成了讓士人深入黔首之中體會黔首困難,到天下最貧窮最困難的地方去為官……
都是些實用性很強的文章,嬴政所討厭的那些教導士人和君主對著乾,動不動就要“流血五步,天下縞素”威脅君主的文章一篇都沒有出現。
若是當著按照這幾本課本學,那教出來的讀書人將同時具有儒家的忠義和高道德感、法家的守法聽話好使喚、墨家的吃苦耐勞能996、道家的淡泊不爭不求待遇多好,還有一副強健的身體和為國家開疆辟土的熱誠之心,甚至還懂一點種地和急救知識。
嬴政緩緩坐直了身體。
這樣的讀書人才是他需要的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