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來,公孫利是真情實感覺得不理解。
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個人罷了,儒家的弟子成千上萬,淳於越何必因為一個人而放棄這樣多的利益呢?
朝政爭鬥,爭的可不隻是麵子,還有利益。
李斯倒是能理解淳於越的想法,若是有生命危險的人是李由,那李斯用什麼來換李由一命他也都是願意的。
隻是如今……李斯揉了揉自己的額角。
他原本想要謀劃的雪中送炭是送不成了。
如今再去也隻能是一個錦上添花了,可錦上添花終究比不得雪中送炭啊。
“李由會代表法家去出版府參與修書。”李斯倒是當機立斷,既然雪中送炭送不成了,那錦上添花也需要跑在彆人前麵才是,若是再耽誤幾天,說不定錦上添花都沒得添了。
公孫利顯然被李斯這句話給震驚到了,他震驚:“李由乃是您的長子,川郡的郡守,如何能去嬴不息手下呢?”
李斯給公孫利解釋:“孔鮒的弟子叔孫通也在出版府……我讓李由去,正是因為要不落後於儒家。”
“難道你還擔心我的兒子會做損害法家利益的事情嗎?”李斯佯裝怒火。
公孫利連忙陪笑:“您說的對,叔孫通既然在嬴不息身邊,那我們法家也不能落後。”
反正李斯是要派自己的兒子去跟他又沒有什麼關係,甚至如今在法家之中,下一代的接班人唯有他和李由的呼聲最高。
本來因為李由有李斯這個好爹,這麼多年自己在法家中處處弱李由一頭。本來公孫利還以為李斯將李由從川郡調回來是因為李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力不從心。而將自己長子從外地調回來給他造勢呢。
可沒想到李斯竟然要讓李由跟在趙不息身邊,跟在趙不息身邊就代表李由完全和其他的法家臣子脫鉤,正好給自己一個大肆收買人心的機會。
公孫利臉上強行壓抑卻終究沒有完全壓抑住的狂喜沒有逃過李斯的眼睛。
隻是李斯並沒有提醒公孫利,他隻是在公孫利走後輕笑一聲,向後將自己的後背靠在椅子上。
他倒是沒有意外公孫利有自己的小心思。說實話,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益高於道德,由此衍生出的各種學問都是基於人重利輕義而產生的,用利益去操縱權勢,用律法的具體形式去操縱黔首的利益從而使他們聽命。
在這種思想影響沒有自己小心思的法家弟子才是奇葩。就連李斯自己都將他自己的利益置於法家的利益至上,又何況彆人呢?
隻是公孫利還是不夠聰明。
一個學派能夠發展壯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真的是思想主張有高下之分嗎?
李斯本身是荀子的弟子精通儒家學說,也精通法家學說,就他自己來看儒家和法家的學說根本就沒有高下之分,隻是同一件事情從兩個方麵去思考從而會讓人做出兩個不同的選擇罷了。
法家之所以能夠壓住儒家一頭並且超過儒家多少,而是因為嬴政喜歡法家。
有且隻有這一個原因。
所以說最重要的東西根本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話語權,而是掌權者的信任喜愛。
可惜這一點隻有極聰明的人才能知道。而公孫利,隻能說他不是蠢人,距離極聰明的人才還是要有一些距離的。
想到這裡李斯不由想起另一個他認為是極聰明的人來……
“老夫有一些事情要詢問禦史丞,你去請陳平過來。”李斯吩咐身邊的人。
李斯是丞相,統領百官,所以儘管他並不是陳平的頂頭上司,可要是想正大光明有理由的見陳平也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唉,這樣的聰明人怎麼就不是法家的呢?”在去請陳平的下仆離開之後,李斯不無可惜的歎了口氣。
這段時間李斯和陳平打交道打的不少,對彼此的了解也逐漸加深。
在李斯看來,陳平很有他年輕時的風範,聰明而不張揚,長袖擅舞還懂得討好主君的歡心。李斯敢斷論,陳平此子日後的成就必定不在他之下。
可惜這樣的聰明人竟然是學黃老的,道家那樣的學派……李斯搖了搖頭。
法家是很注重主觀實用性的學派,和道家的思想以頗為矛盾。不過李斯也並沒有小瞧道家,道家隻是不想爭鬥,並不是不擅長爭鬥,曆史上的道法大家可不少。
陳平得知李斯要見他之後也沒有詫異,隻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就從桌子上裝了一個略有些青澀的柿子和另一個已經成熟到橘黃的柿子跟隨李家下仆去見李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