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的八萬騎兵如今連三萬騎兵都湊不出來。
可若是不用騎兵隻將這些匈奴的青壯當做普通步卒……秦人打地麵戰可比匈奴厲害多了,匈奴能和秦人對抗這麼多年依靠的就是他們強悍的騎兵。
頭曼著急的大冷天嘴上卻長滿了燎泡,著急的不止他一個,匈奴中較大的三十多個部落的匈奴王如今都在他的帳篷中呆著,個個都心急如焚。
“咱們根本打不過秦人啊,要不然議和吧?”一個臉上寫滿了畏懼的匈奴王開口建議。
他的部落距離九原關比較近,每次和秦軍打架都是要死傷一批青壯,要是再這麼打幾回,他的部落都要打乾淨了。他可不願意再和秦人打架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願意乾誰去乾唄。
頭曼單於的眼神一亮,儘管表麵上他還維持著匈奴單於的尊嚴不願意表示自己對秦朝始皇帝低頭的意思,可實際上頭曼覺得比起打仗來,向秦朝始皇帝低頭就低頭唄。這個仗隻要打起來,無論輸贏,他身為單於都落不到好果子,倒不如對秦朝稱臣,讓他也能過個幾年安穩日子。
此言一出,頓時遭到了更多匈奴王的反對。
這些匈奴王的理由也很充分,匈奴就是馬背上長大的民族,凶悍無比,這一次又是秦人先招惹他們,若是他們麵對秦朝得寸進尺的進攻依然忍氣吞聲,豈不是說明他們怕了秦?
冒頓就是反對派中最激進的一個。
他認為匈奴不去攻打秦,秦都應該感恩戴德了,如今想要讓他們匈奴主動對那些繁弱的秦人議和,對冒頓來說,這嚴重觸犯到了他的尊嚴。
所以最後儘管頭曼單於看起來並不樂意和秦人硬剛到底,可匈奴是部落製度,頭曼一個人說起來不算。匈奴人又人人厚度加上,相當一部分匈奴王自是甚高認為自己這一方即使在缺少戰馬的情況下,依然有打贏秦軍的可能。
所以最後結果還是“戰”!
匈奴儘管被戰馬不足打了個措手不及,可反應過來以後屬於遊牧民族的靈活強激動性天賦就展現了出來。
他們采用了匈奴一貫最常采用的小股部隊掠奪的方法,在總體上由頭曼單於統領的情況下每個部落各自為軍,派出小股部隊對已經出發的秦朝大軍展開乾擾。
蒙恬也有煩心的事情。
不過倒不是因為軍隊周圍出現的,時不時過來騷擾一下的匈奴軍隊,而是因為他家陛下的要求。
不息公主已經主動提出要率軍出擊七次了,就現在看來,想要讓公主學會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當善於使用將領,而不是自己衝鋒陷陣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按照陛下信中所寫的意思,應當是讓他想辦法挫一挫趙不息的銳氣,讓公主受到打擊老老實實跟在他身邊學如何指揮將領。
於是蒙恬就鬆了口,允許趙不息帶著她手下的一百騎兵在秦軍周圍抵禦匈奴派過來的小股騷擾隊伍。
反正離得近要是當真,有什麼事情他也來得及派兵去救。
想必不息公主吃兩次虧就知道匈奴強悍,不再總是想著上戰場和匈奴對戰了吧。
蒙恬想得很好,隻是事情的發展軌跡和他意料之中有“億點點”差距。
第一次趙不息帶著她手下的人出擊。
人是早上離開的,五十匹戰馬和五十三個匈奴首級是下午送回來的。
“哎,還有好幾十個匈奴跑得快,我沒有追上,可惜了那些好馬。”趙不息拎著自己血淋淋的長戟可惜道。
蒙恬:“……”
行吧,升官,從百將升到五百主。
第二次趙不息帶著她手底下的人出擊。
人是早上離開的,戰馬和三百個人頭是第二天一大早送回來的。
蒙恬忍不住問趙不息:“公主您是用什麼方法斬首了如此多的匈奴呢?”
匈奴難殺就難殺在就算他們打輸了,可是也依然能憑借自己的高機動性一逃了之。
蒙恬常年鎮守邊關,對匈奴到底有多難殺再了解不過了,他曾經不止一次打敗過匈奴的小股騎兵,可是匈奴每次都是一戰敗就跑,秦軍根本追不上。
怎麼到了趙不息這裡說殺就殺了?
趙不息十分平靜:“哦,這些匈奴看到我們人少就衝過來非要圍攻我,然後我就把他們都殺了。”
蒙恬:“……”
這說的是人話嗎?他們圍攻你,你就把他們都殺了?
趙不息聳聳肩,沒辦法,項羽有的天生神力她也有,甚至她還有項羽沒有的天可汗技能。
縱觀曆史上,從來就沒有幾十個人就敢去圍攻項羽的事情。怎麼換算過來,幾十個匈奴想要圍攻她,被她輕鬆殺了,這不是很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