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1 / 2)

祁白一直在窯場待到所有人的土窯都封上, 回到家之後,才想起來自己的第二窯木炭已經可以收炭了。

隻是當祁白滿懷激動地在炭灰中扒拉了半天,最終卻隻發現他昨天放進去的那一小截鳥骨, 竟然真的如豬牙所說, 在火中絲毫沒有被熔化。

祁白皺了皺眉頭,既然他的骨刀是用鳥骨製作而成的,那就是說明這鳥骨肯定有可以處理的方式, 隻是不知道這是因為土窯溫度沒有達到它的熔點,還是說這種鳥骨與他認識中的金屬有著本質上的區彆, 不能直接用火來煉造。

祁白將木炭收進房間,將鳥骨放在了炭盆的旁邊, 暫時沒有找到處理這塊鳥骨更好的辦法,祁白也沒有過多的糾結, 轉頭開始準備自己的晚飯。

他取出一塊牛肉,用骨刀切成均勻的肉粒,與蔥段薑片一起放入石槽中,倒入竹製水壺中的涼開水,又在火堆中添了一些柴, 用大火逼出血沫之後, 再將牛肉撈出盛放在一旁備用。

趁著煮牛肉的這個時間, 祁白將蘿根洗淨, 切成滾刀塊。

聞著蘿根的辛辣味, 祁白沒有忍住饞蟲,扔了一塊到嘴中, 眼中被辣出了一點淚花,但是手中的動作卻一刻不停。

他在山洞的洞口邊上,找出了用石板蓋住的石碗。

石碗中裝著的是用從十斤牛肉上剔下來的肥肉熬製出來的牛油, 經過了一夜的凝固,牛油已經變成了奶白色,隻是祁白處理油渣的工具太簡陋,石碗中還黏著一些金黃色的油渣。

這時石鍋中的水分已經蒸發得差不多了,祁白用竹片將這些有殘渣的油先取了出來,放入熱鍋中。

隨著牛油入鍋滋啦滋啦的聲音響起,空氣中飄散著牛油的香味,祁白使勁地吸了吸鼻子,太香了,這可比他在現代買來的要香多了。

將薑蒜扔進牛油中爆香,然後加入用水焯過一遍的牛肉翻炒,這時候,再將蘿卜放入鍋中,加入沒過食材的熱水和適量的鹽,用石板蓋上,慢慢地燉煮。

趁著這個時候,祁白又取出了四個大蘿根,洗淨外皮後,將蘿根切成大小均勻的薄片,然後加入鹽,反複抓拌均勻放在一旁瀝乾。

這些蘿根祁白打算用來晾曬成蘿根乾,這樣輕口的小菜,十分適合搭配肉食下飯。

隻是要晾曬蘿根這樣直接入口的食物,就不能像之前晾曬甘薯那樣直接放在地上了,祁白決定試著做兩個竹編的簸箕。

冬日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月光照在山洞口似是泛著寒光,夜色寧靜,隻能聽到石槽下的篝火劈啪作響。

祁白此時就坐在稍遠一些的炭火旁邊,整個人都被烤得暖洋洋的,聞著鍋中牛肉燉蘿根的香味,處理著製作簸箕的竹子。

祁白的山洞中現在隻剩下了最後半根竹子,是前幾天做水壺時剩下的,祁白估摸著用來做一兩個小簸箕應該不成問題。

這次的竹編祁白在材料的處理上就比之前編藤筐要用心不少,畢竟做藤筐的時候,需要他們來適應藤條的長短和粗細,這就導致藤筐的外觀是一種粗獷的感覺。

然而竹編則不一樣,篾條的粗細和寬度都是可以控製的,這樣做出來的簸箕會更加的整潔美觀。

祁白先用石刀,將竹節外部凸起的地方磨平,然後再根據一個約莫一厘米的小石塊,在竹筒的邊緣上仔細地劃上分割時的下刀口。

劈竹子可比砍竹子要輕鬆多了,隻需要將石刀對準刀口,用力將石刀壓進竹身,竹條就會按照竹子生長的纖維分開,最終成為了長短寬度都一致的竹條。

這時候的竹條還太厚,祁白就用石刀將竹條逐個分層,每一個竹條都大約可以分出四層篾條。

將這些都做好之後,石槽中的牛肉燉蘿根的湯汁已經快要收儘,祁白最後加了一點蔥末翻炒幾下,趁熱盛進竹碗,竹碗中立刻升騰起了白色的熱氣。

祁白雙手捧著竹碗,細細地品嘗著他的晚餐。

牛肉燉煮得軟爛,輕輕一咬就可以將肉絲咬開,微微有些發黃的蘿根一定要吹涼一些才能入口,因為那裡麵浸滿了鮮香的湯汁,就連隻是為了提味而加進去的蒜瓣,都口感綿軟帶著肉香。

祁白覺得自己才嘗了一個味,碗中的牛肉燉蘿根就已經一乾二淨,他有些意猶未儘地舔了舔嘴唇。

將已經分好的篾條收好,祁白又在炭盆中加入了一些炭,用石板將炭盆蓋住一半,希望能夠讓木炭燒得慢一些,才鑽進了自己的小被窩。

第二天清早一睜眼,祁白就如同一個小陀螺般忙活了起來。

他先是將蓋在篝火灰燼上的落葉拿開,添了一些柴火,然後趴在地上用力地朝火堆吹氣。

由於一個人單獨生活,祁白沒有半夜起來添火的習慣,如果放任火堆不管,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火堆早就熄滅了。

因此祁白苦思冥想才在記憶的深處找到了這個方法,到底是從哪裡看到的已經不得而知了,畢竟祁白平時看的書和視頻資料實在是太雜亂,隻是萬幸的是這個辦法是好用的。

用一些略微有些濕潤的落葉將沒有完全熄滅的火堆蓋住,第二天早上隻要加上柴火,火堆就有重新點燃的可能。

這一套流程祁白已經做得十分熟練了,當然並不是每次都能奏效。

今天祁白的運氣不錯,火星明明滅滅地跳躍了幾下之後就燃燒了起來,祁白將甘薯扔進了火堆,打算當做今天的早餐,然後將兩盆小蔥和蒜苗澆了一點水,搬到了山洞外。

或許是因為山洞中的溫度適宜,這兩盆蔥和蒜竟然頑強地活了下來,隻是此時看起來不是很精神的樣子,祁白就每天耐心地將他們搬出洞外,讓它們儘可能多地享受陽光,天黑下來之後再搬進稍微暖和一點的洞內。

將兩盆植物擺放好,又幫它們擋住了風之後,祁白又拿著石鍁將藤筐裝滿土。

這時甘薯已經差不多熟透了,祁白背上藤筐,一手抱著篾條,一手吃著熱乎的烤甘薯,往窯場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祁白碰到了不少同樣往窯場去的族人,大家都熱情的來跟祁白打招呼。

祁白昨天已經告訴了那些封了窯的族人,可以等天快黑的時候再去窯場那邊開窯,隻是顯然有了燒炭這樣的新鮮事,不少人在家裡已經待不住了,都要去那邊湊熱鬨。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跟族人們分開來居住之後,祁白和大家的關係反而比住在一起的時候更加親密。

聽到了鼠林在身後喊他的聲音,轉過頭,祁白就看到了正輕快小跑的鼠林和跟在他身後單手抱著木柴的熊風。

熊風這次終於沒有再像上次一樣無視他,衝著他咧嘴笑了一下,隻是熊風長相彪悍,得虧祁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要是乍一看過去,還以為是在跟他找茬呢。

“哇,豹白,你在哪裡找到的這麼漂亮的藤條?”鼠林在遠處看著,還以為祁白手中拿著的是蘆葦稈,直到走近了才發現不是。

“這是用竹子劈開的篾條,我要用這些篾條編織。”

“那編出來的竹筐一定會很漂亮。”在鼠林的想象中,最複雜的編織工藝無非也就是藤筐,那竹子編織的就一定是竹筐了。

祁白沒有反駁他,等他將簸箕編出來,大家就知道它的作用了。

到了窯場之後,祁白將自己昨天已經建了一半的陶窯繼續壘高,添上火烘乾。

然後就找了一片空地坐下,開始專心地編織簸箕。

祁白決定先編兩個簸箕,一個篾條緊密的用來晾曬蘿根乾,另一個他則要編織得稍微鬆散一些做成一個篩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