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穎達奇道:“那個東大唐商號如此賺錢?”
他家裡也在商號有點股份,雖然有分錢,可是一直也未曾聽聞家中管事起分多少,那必然便是不多了,難不成都被這子給貪墨了,呈給股東們看的都是假賬?
房俊道:“以前沒打算賺太多錢,以免分錢的時候麻煩。現在需要錢了,那就出去賺便是,東大唐商號連通大洋,貨行七海,收攏百國之財富,焉能供不起一座學院?”
房玄齡眼皮直跳,這得什麼混賬話?
和著一直沒有大規模的分紅,是因為你嫌棄分錢太麻煩?
這話若是傳揚出去,怕是滿下在商號裡有著股份的世家門閥能罵死你……
李二陛下大抵也覺得這個子話太惹氣,起身道:“三日之後大朝會罷,在政事堂將你這份計劃拿出來,讓宰輔們都議一議。”
這句話,幾乎已經表明了李二陛下對於這座學院的態度……
一回頭,便見到房俊麵色古怪,不由奇道:“有何不妥?”
房俊瞅了老爹一眼,見到老爹低眉垂眼一聲不吭,隻好道:“那個啥……三日之後,乃是微臣家中宴客之日……”
李二陛下這才恍然,點頭道:“那就等到大朝會之後,朕也過來湊了熱鬨,宴會之後便在府上找個地方,與群臣商議一下。”
房玄齡生孫子,群臣自然是悉數到場,即便是一向不合最近有些勢同水火的長孫無忌也得到場恭賀,否則豈不是要被人沒氣量?既然宰輔們一個都不缺,那跟政事堂會議也沒什麼分彆了。
反正也不是要立即拿出政策,隻是商討一下可行度而已,沒必要那麼多講究。
言罷,李二陛下帶著太子離去。
孔穎達尚未回府,自然要先行回家轉一轉,不然一大群孝子賢孫估計就坐不住了,這家主千裡迢迢的返京卻不歸家,你讓市裡坊間如何議論?搞不好一個子孫不孝的帽子就扣下來,能要了人命。
房玄齡父子趕緊相送。
送走李二陛下、太子與孔穎達,房玄齡邀請聿明氏去後院飲茶,卻被聿明氏拒絕。他逗留江南許久,心中記掛孫子孫女,想要前去看看方才安心。
房玄齡回了府內,房俊跟聿明氏告辭,命家仆牽出馬來,要去驪山的莊子看看。
聿明氏問道:“二郎意欲何往?”
“莊子裡春耕尚未結束,某過去看看,尤其是今年大規模耕種棉花,莊客們大多數皆無經驗,不去看看實在是放心不下。”
“那老夫也去轉轉。”
聿明氏知道房俊對於棉花甚為重視,卻不明白原因何在,對於他這種人來有些事情想不明白、有些道理想不通,那簡直比十不吃飯還難以忍受。
房俊自是無所謂,當即命人多牽了一匹健馬,又帶上一大群家將部曲,打馬疾馳招搖過市,惹得街道上行人紛紛側目。偶有京兆府亦或是長安、萬年兩縣的衙役捕快見到有缺街縱馬前來阻攔,待遠遠見到是房俊這個昔日的頂頭上司,立馬遠遠的避開,不敢上前……
聿明氏活了一大把年紀,閒雲野鶴獨來獨往慣了,一向行事低調,何曾有過這般招搖的經曆?老頭兒非但未覺得房俊驕縱孟浪,反而覺得這種新奇的感受頗為有趣,一路上連連加速。
出了春明門,過了灞橋,眼界瞬間開朗。
田野中土地平整阡陌縱橫,極目遠處,驪山一片青黛,令人精神一振。這一隊騎士愈發策馬加速,耳旁風聲呼嘯,沿著水泥路一路疾馳,便到得山腰處。
道路兩側的田野裡農夫扛著鋤頭鎬頭勞作,不是有騎著犍牛的總角孩童慢慢悠悠的路過,色湛藍,春光明媚,一片安寧祥和。
“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裡,亦服爾耕,十千維耦……當年成王帶領農夫下田地,播種百穀勤耕耘,君主與民同耕,可是盛世安泰,民生無憂。而今觀這關中地界,物阜民豐風調雨順,正是盛世來臨之先兆,爾等生而逢時,福澤無窮矣!”
聿明氏從馬背跳下,一時間詩興大發,背誦了一段詩經中的詩句,以此抒發心意。
房俊也下了馬,一手牽著馬韁,一手指著田中扛著鋤頭钁頭鐵鍬的農夫,道:“世人皆見到某家鐵廠日進鬥金,卻不曾見到正因為某連續不斷的投入新技術,使得鐵料的質量越來越好,即堅且韌,由此使得農具大幅度改進,勞作效率提升了何止一倍?更彆軍隊的刀劍盔甲因此更加堅固、大大降低了損耗程度,間接給國庫節省了一半維護更換的軍費。”
聿明氏自然知道他的意思,點頭道:“冶鐵一道,隻是稍加改進便能使得國計民生獲益良多,可見每一將技術使用到了極致,都給造福萬民使得國富民強,所以二郎要從一座超級學院的建造的過程裡使得各行各業的技術都能發生日新月異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