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指點江山(2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4591 字 9個月前

水師之戰力,早已無需贅言,而右屯衛之兵卒各個精壯,在薛仁貴等人操練之下,早已不遜色於其他十六衛,兼且是大唐第一支全部募兵製的軍隊,軍械裝備、後勤補給儘皆一流,手裡握著這麼兩支實力強悍的軍隊,怎能出“中規中矩”這樣的言語?

這簡直就是不思進取,打算混日子?

沒道理啊!

誰會放著功勳不拿?

房俊歎息一聲,這位太子殿下對於朝局還是缺乏必要的認知啊……

“殿下,眼下大唐可謂四海昇平,毋須自保,剩下的便隻有主動出擊,如此一來,您且看看,周邊尚有何人能夠當得起大唐以舉國之力征伐?無非是高句麗、薛延陀、吐蕃而已。薛延陀地處西北,控弦之士十數萬,一擊不中便即遠遁千裡,不適合大規模兵團作戰,吐蕃地處高原,氣候嚴寒土地貧瘠,欲以征伐,需要從長計議,否則一個不慎,便是損兵折將之局麵。唯有高句麗,看似地域遼闊,實則偏安一隅,大軍可以從三麵圍攻,儘顯大兵團作戰之優勢。在可以見到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如此大規模之國戰,幾乎沒有,所以這一次陛下禦駕親征,便是最後一次撈取功勳的機會……關隴也好,江南也罷,甚至是山東,那些個軍中驍將豈能放過這樣的一個機會?一戰功成,那邊是幾輩子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兒!這等情形之下,水師豈能主攻?豈能將攫取首功?若是當真如此,微臣便得罪了大唐軍方所有的勢力,升官晉爵是不可能的,就是陛下也決不允許。”

在大唐所有饒認知當中,傾國之力征伐高句麗,斷然沒有失敗的可能,勝利是必然的,否則李二陛下何以禦駕親征?

功勳就放在那裡,簡直就跟白撿一樣,誰這個時候敢跳出來將功勳獨吞,那就是所有饒敵人!

那是死仇!

房俊扭頭對侍女道:“去將某書房之中那副高句麗輿圖拿來。”

“喏。”

片刻之後,侍女將一副輿圖拿來,鋪在地上。

房俊與李承乾儘皆起身,俯覽輿圖。

指著高句麗東、北兩方國境線上密密麻麻的代表著行軍路線的箭頭,解道:“這便是政事堂諸位宰輔製定的作戰方略,大軍自營州出發,一路北上攻略新城、金山,一路南下,攻克遼東城、建安城、蓋牟城、安市城,水師則從華亭鎮出發,分兵三路,一路北上直取卑沙城,一路渡海攻陷大行城,消滅遼東境內之高句麗軍隊,之後會師鴨綠柵,渡過鴨綠水,擊破辰夷城之後兵鋒直抵平壤城,另一路則在百濟登陸,直撲熊津城,覆滅百濟,而後北上平壤城,數路大軍彙聚,鼎定高句麗。”

李承乾緩緩頷首,讚歎道:“數路大軍齊至,定然所向無敵,攻城拔寨,高句麗不可擋矣。”

房俊卻嗤之以鼻。

曆史上的高句麗之戰便是如此進行,結果穩妥是穩妥了,大軍步步推進,勢不可當,卻因為耽擱了太長時間,導致入秋之後遼東惡劣的氣和道路使得大軍舉步維艱,後勤補給更是嚴重滯後,不得不在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穀、銀山、後黃十餘座城池之後,班師回朝。

雖然此戰所獲頗豐,戰果、收獲遠大於損失、消耗,可以稱得上是一場大勝,但到底未能夠覆滅高句麗,未竟全功,曆史上的李二陛下深以為憾。

房俊道:“大唐眼下之軍力,數倍於高句麗,所能夠阻擋大唐軍隊取得勝利者,非是高句麗之頑強抵抗,而是時!一旦拖到入冬,高句麗普降大雪,氣候嚴寒道路泥濘,對於大軍的行進以及後勤的補給都將造成數倍的困難,稍有不慎,便被高句麗有機可乘。”

他指著高句麗漫長彎曲的海岸線中部一處地方,道:“何必采取那麼穩妥的方案呢?此乃高句麗之國都平壤城,位於浿水之畔,殿下請看,水師隻需要擊潰高句麗水師,便可以由此溯江而上,直抵平壤城下,火炮轟擊城牆,步卒入城剿殺,用不了三五日,此城可破。國都淪陷,高句麗群龍無首,必然一盤散沙各自為戰,屆時隻需要有十六衛之中的任意兩衛,以步卒為主,騎兵為輔,自營州出發,步步為營穩穩推進,將散落各地的高句麗殘餘軍隊一一剿滅,入秋之前,高句麗全境可以納入大唐之版圖。”

看著房俊指點江山,將尚未開始的大戰剖析得如此透徹,似乎江山宏圖儘在胸懷,蕭淑兒抿抿嘴唇,眼眸之中異彩漣漣。

李承乾卻有些發懵:“是呀,如此簡單之戰略便可輕而易舉的覆滅高句麗,可是朝堂之上的宰輔們,為何要製定那麼複雜、多路進軍的方案出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