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隱患重重(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4761 字 9個月前

長孫無忌慎重道:“陛下放心,老臣已然多次叮囑大郎,淵賊奸詐,要處處留心,所有信息都要反複甄彆、鑒定真偽,以免為敵所趁。大郎素來聰慧,加之又有如今之身份掩護,必然會取得淵賊之信任,亦能夠處理好自身之處境。”

家中諸子,沒有一個成器的。自長孫渙自絕於府門之前,長孫無忌的所有心思便重新放到流亡在外的長子身上。固然即便得到李二陛下之寬宥,赦免當初謀反之罪,長孫衝亦無可能接任家主之位,但是以長孫衝之智謀心性,占據嫡長子的名分大義,依舊可以完整的掌控長孫家族。

也唯有這個長子,才有可能使得長孫家族在往後可以預見的一段艱難歲月當中,穩定家族根基,保存他日重新崛起之希望。

餘子碌碌,太過平庸,家族落在他們手中怕是難以躲過朝中的風起雲湧,遲早舟覆人亡,家族破敗……

故而,此番長孫衝潛伏高句麗戴罪立功,家中予以全力支持,養了無數年的死士都已經派去平穰城,協助長孫衝。

此等情況之下若長孫衝依舊沒能達成“戴罪立功”之目的,那可當真就是天要亡長孫家了。

李二陛下頷首,沒有做聲。

固然因為權力之爭奪使得他對長孫無忌頗多怨言,兩人之間的關係更是有所疏遠,頗有一些“分道揚鑣”的意味,但是對於長孫無忌的能力,他卻從未有過懷疑。

既然長孫無忌一手掌控長孫衝的行動,那麼自然無需擔憂。

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考量,長孫無忌都不可能願意見到東征失敗,因為一旦東征失敗,長孫衝重返長安之路就算是徹底斷絕,往後餘生,也隻能漂泊在外、流亡天涯……

喝了口茶水,李二陛下忽然想起一事,問道:“高句麗王室有王幢軍,驍勇善戰所向無敵,如今已然儘數倒戈於淵賊帳下,大郎可曾探明這支軍隊現在何處,有何動作?”

長孫無忌麵色凝重,緩緩搖頭,道:“大郎亦曾四處打探,但是直至目前為止,依舊未能探知王幢軍所在,更不知其有何動作。”

李二陛下便感歎道:“所以啊,淵賊奸詐,定然埋有後手,切切不可輕忽大意。”

這話既是警告長孫無忌,讓他通知長孫衝要處處在意,更是提醒自己,切莫以為攻陷了安市城,餘下的高句麗領地便是一馬平川,再無凶險,隻等著兵臨平穰城完成千秋大業。

作為高句麗最精銳的一支軍隊,“王幢軍”下落不明、動向不清,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若非另有謀算,何必這般藏頭露尾?

對於這樣一支久負盛譽的軍隊,自負如李二陛下亦不敢大意。或許憑借一支不足萬人的軍隊並無法左右勝敗戰局,但是若計劃得當,給於唐軍重重一擊卻是輕而易舉。

他自己麾下的“玄甲鐵騎”伴隨他南征北戰,多少次以弱勝強、以少勝多,有著深厚的經驗明白一直統一行動的強軍會造成何等嚴重的破壞性。

長孫無忌頷首道:“老臣記下了,定會叮囑大郎,一定要探明王幢軍之動向。”

為了確保長孫衝能夠重返長安,他一絲一毫都不敢大意。

功勞越大,長孫衝重返長安一事便越是穩妥,縱然有一兩個跳梁小醜出麵反對,亦是難擋大局。可萬一因為“王幢軍”之故使得唐軍損失慘重,豈不是憑白給那些仇人落下口實?

……

安市城一戰而定,固然傷亡數萬,但是自此遼東地域儘皆落入唐軍所掌控,殘餘之高句麗亂軍已然翻不起浪花,成不了氣候,隻能等著唐軍分兵出來一一予以剿滅。

待到薛萬徹、阿史那思摩兩人統禦兩路大軍直撲鴨綠水畔的泊汋城、大行城,驅使突厥、薛延陀、奚等部落組成多族聯軍展開狂攻,“安市城大捷”的消息傳回長安,引起一片震蕩,群情振奮,軍民士氣高漲。

已經搬到興慶宮居住的太子李承乾接到遼東戰報,狠狠的吐出一口氣。

高句麗固然重要,其漸漸崛起之勢已經嚴重威脅到帝國東北邊疆之安危,稍有不慎便可能縱兵入寇,一旦被其突破渝關,倏忽之間便可順勢南下,飲馬中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