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這番言語已經不是敲打那麼簡單,而是明白無誤的警告:想活得命長一些,就都老老實實的,當真活膩歪了,老子成全你們……
長孫無忌戰戰兢兢。
他以往並不是很顧忌李二陛下會對關隴門閥下黑手,一則是李二陛下這個人的確念舊,不願對以往跟隨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動刀子再則亦是因為李二陛下好大喜功,尤其注重名聲,不願背負“屠戮功勳”的罵名,更不願朝政因此而動蕩不休,毀了盛世來臨的大好局麵。
但是現在,顯然關隴門閥的做法已經碰觸到了李二陛下的底線,再有一次這般藐視王法、目無君上的事情,李二陛下絕對敢下狠手。
若是換一個彆的皇帝或許好要忌憚對關隴進行清洗有可能引發的內亂與動蕩,可李二陛下雄才大略,豈會顧忌這些?
隻要他振臂一呼,不知多少之前跟長孫家糾葛頗深的門閥會立馬站隊支持李二陛下,甚至當即給於長孫家一擊狠狠的背刺……
李二陛下的威望,著實無與倫比。
若非如此,他長孫無忌又豈能任由李二陛下對關隴門閥予以打壓,隻敢背地裡稍稍反抗?
但凡有一絲一毫機會,怕是老早就起兵造反了,逆而奪取、改朝換代這種事,關隴門閥也不是乾了一回兩回,熟門熟路得很……
李二陛下飲著茶水,神情轉而平和,不複先前的惱怒,心平氣和道:“長安局勢緊張,皆是因為關隴門閥而起,這才導致各方都蠢蠢欲動……儲位誰屬,乃是朕之家事,朕固然可以詢問諸臣之意見,諸臣亦可暢所欲言毋須避諱,但最終之決定,當由朕抉擇,而不是眼下這般任誰都瞧著太子不稱職,私下裡陰謀算計,導致朝政崩壞,此乃自取滅亡之道也。”
太子到底廢黜與否,那是朕的事情,汝等身為人臣,若是建議也就罷了,卻因為各自的利益明爭暗鬥,這就過分了。
真以為朕不敢殺人?
長孫無忌明白了,今日李二陛下何止是敲打、警告?分明是開誠布公,要他一個承諾。
即便年近花甲,這幾年更是殫精竭慮導致身體早衰,但是心中對於權力之掌控欲望卻始終未曾降低,此刻聽聞李二陛下之言語,自然滿心酸楚、不甘,卻也不得不表態:“老臣已然老了,便是連家中諸子都未曾教誨明白,更何談管束那些心高氣傲的關隴門閥?此次隨陛下出征,或許便是老臣參預的最後一樁朝務,待到回京之後,便致仕告老,也學一學房玄齡,悠遊林泉含飴弄孫,享一享天倫之樂,家中諸事再不過問……至於子孫之前程,全憑陛下定奪,若能栽培獨當一麵自然最好,若是無才無德,便貶斥出京,隨意弄一個縣令之類,讓他們生活無虞便好。陛下對長孫家恩寵優隆,子孫隻要心懷忠孝,必然世代富貴。”
這番話出口,等同於親手終結自己二十年來叱詫朝堂權傾天下的官宦人生,從此之後遠離權力中樞,行將就木。
彆說什麼甘心與不甘心,時至今日,李二陛下依舊能夠壓製憤怒,忍受關隴門閥不斷的碰觸皇權底線,願意給予關隴門閥一個機會,何嘗不是因為自己過往功勳,以及多年來的情誼?
算得上是寬厚相待了。
所以他說完之後心中忽然一鬆,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釋然湧上心頭,懇請陛下照料長孫家子孫之時更是真情流露,頗有幾分“山公尚在,汝不孤矣”的意味:兒孫就交給陛下你了,怎麼用都無所謂,相信念及彼此之情份,定然給予長久之富貴……
李二陛下神情微動,手裡拈著茶杯,得到了他最想得到的承諾,卻有些一時無言。
他是個念舊的人,也重感情。
隻不過身處君王大位,立身處世之首要便是這江山社稷,而非是袍澤情誼、兒女情長。
為了大唐江山穩固,不得不逼迫長孫無忌退離權力中樞,如此不僅可以消弱關隴門閥之實力,亦可在往後對關隴動手之時再無忌憚。
說到底,長孫無忌不僅僅是他的袍澤、戰友、肱骨,更是文德皇後的親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