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李積在朝中稱一句“第一人”毫不為過,無論文武兩方,皆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對於儲位之歸屬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即便是乾綱獨斷的李二陛下也不能不聽取李積的意見,若所立之新儲不能得到李積的認可,陛下也隻能予以勸說。
一旦李積與陛下之心意相悖,極易引發朝堂巨大震蕩,致使易儲之事橫生波瀾。
經由程咬金一問,李治、蕭瑀也都看向張行成。
張行成一臉苦大仇深道:“時至今日,英國公早已不聽山東世家調遣, 我行我素、自成一派,沒人知道他到底怎麼想。山東那邊也對英國公諸多不滿, 但卻無可奈何,不到最後關頭,隻怕英國公並不會表露出真實意圖。”
眼下,李積已經成為一個最大的變數。
沒辦法,雖然當初李積上位過程當中山東世家有過出力,但其後給予山東世家的回報也不少,且不說他張行成之所以能夠走到今日之地位自有李積一手推動,便是當下山東諸家越來越龐大的海外貿易不也是全賴李積暗中與房俊牽線搭橋?
原屬於山東一脈的李積、房玄齡, 近些年早已開始逐步與山東世家有所切割,關係再不似以往那般緊密,反倒是這兩家越走越近、利益糾葛頗深……
偏偏無論當朝第一人的李積,還是掌握了水師勢力暴增的房俊, 都對山東世家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這令山東世家極為惱火, 卻也無可奈何。
說到底,山東世家不僅需要李積在朝中為諸家張目、舉薦子弟, 更需要海貿所帶來的龐大利潤維持鐘鳴鼎食、奢華無度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依賴,山東世家還如何在李積與房家麵前硬氣?
不僅不能對其發號施令,反而要仰其鼻息,不敢得罪,這也是山東世家此番不顧一切誓要大舉入朝奠定根基的原因所在。
靠人,終究不如靠自己……
李治很是頭痛:“可英國公之立場著實重要,總要予以試探才行,否則咱們太過被動。”
有沒有李積的支持,對於任何一位有誌於儲位的皇子來說至關重要之事,據此才能製定詳儘的爭儲計劃。
若能爭取到李積的支持,儲位希望大增。
蕭瑀看向張行成,後者連忙搖頭:“英國公地位崇高、功勳赫赫,哪裡是在下能夠說服?若此刻在下登門,怕是連大門都進不去。這件事還得宋國公您親自出馬才行。”
蕭瑀蹙眉,也很苦惱。
那李積平素不摻合朝中爭權奪利,雖然貴為宰輔之首,但一貫不管事,由此惹得陛下不滿,認為其沒擔當,然而李積依舊我行我素, 可見其性格何等倔犟。若他本意支持晉王還好, 若是沒有此意, 又有誰能說服他?
思來想去,無奈道:“明日吾去見一見申國公,看看他是何立場,若他肯站在殿下這邊,相比對李積會有影響。”
“渤海高氏”乃是北齊皇族苗裔,北齊即便覆滅多年,但是在關隴、山東兩大世家當中影響力極大,且申國公高士廉當年對於李積有大恩,兩者這些年也來往密切。
李治頷首:“此事勞煩宋國公了,煩請告知英國公,一旦成事,他日尊崇加倍、地位照舊,必不相負。”
關係嘛,找一找肯定能找得到,但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利益。
若沒有足夠的利益,人家李積憑什麼站你這一邊?
蕭瑀點頭應下。
雖然“尊崇加倍、地位照舊”這樣的話語意味著將來李積的地位依舊在他之上,心中難免有些不舒服,但也不是不可接受。說到底,以李積今時今日的地位、權力遠遠在他之上,能夠對晉王爭儲所貢獻的力量也不是他能比的,那麼事成之後李積所獲得的收益自然要遠甚於他。
這很公平。
總不能因為你有“勸進”之功,便能壓服所有人吧?
說到底,無論眼下爭儲還是將來酬功,實力代表一切……
蕭瑀又想起一事,提醒道:“殿下不要忘了,此前曾懇請房俊攻略倭國以備殿下出海建國……萬一這個時候倭國被滅,水師上表,陛下會否答允讓你前往倭國諸島?”
李治一聽,頓時愁眉苦臉,悔不當初。
自以為以退為進的一步棋,實則缺陷處處,不僅弄得自己騎虎難下,甚至完全大亂了當下爭儲之局勢,深陷於被動之中。
總不能食言而肥,事到臨頭又反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