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也好,個人利益也罷,崔敦禮既然決定要與山東世家分道揚鑣,便隻能站在東宮這邊。
他也不認為東宮的形勢當真如外界所見那般窮途末路,有房俊、李靖這樣的軍中大老堅定力挺,有於誌寧、孔穎達、陸德明那等門生遍天下的當世大儒忠心扶持,即便將來當真易儲,東宮也不是誰想摁死就能摁死的。
況且當今論實力、論官職、論權力皆乃當朝第一人的李積,一直未曾對儲位之歸屬有所表態……
鹿死誰手,言之過早。
……
窗外細雨潺潺,兩人飲酒吃菜,對於當下朝中局勢交換意見,談興正濃。
外頭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親兵衛鷹大步走入,先是看了崔敦禮一眼,頓了一頓略有遲疑,待見到房俊並無表示,這才急聲說道:“方才‘百騎司’派人送來消息,說是陛下上午時候渾身乏力、懨懨欲睡,太醫診治之後並無大礙,但隨即陛下便將一個蕃僧召入武德殿……”
房俊心頭一沉,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以他按照李二陛下東征途中種種跡象之猜測,加之回京這些時日的觀察,確認李二陛下眼下的身體狀態極其糟糕,雖然不至於油儘燈枯,但也必定根元大損、肌體染疾。
若是好生修養,以他原本身體之素質、極佳之醫療水準,或許很難恢複如初,但渡過這一段危險的時日想必不難。
但如今召見蕃僧,必然是再次服食丹汞之物,是否會引發不測卻是未知。
當今年代,再無人比他更明白那些刺激神經之藥物對於身體肌理會有怎樣嚴重之損害,稍有不慎,再難挽回……
崔敦禮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妥,見到房俊麵色變幻,忙道:“東宮那邊一群當世大儒、道德君子,平常時候還能張羅著,但緊要關頭卻難堪大用,還需越國公前往主持才行。”
由古至今,文人好謀無斷、難成大事,唯武將才能力挽狂瀾、抵定乾坤。
陛下若繼續服食丹汞之藥,極有可能突發不忍言之事,到時候局勢立即驟變,東宮必須及時予以正確應對,那些平素滿口道德文章、滿腹才略計策的儒者不足為恃,甚至會壞了大事。
比如意欲心有不甘意欲期待陛下食藥之後有什麼閃失,從而預作準備,那可真真是取死之道。<b.
一旦有所動作,陛下即便當真命不久矣,也一定在殯天之前將東宮處置乾淨,否則豈能留下皇權內鬥之禍源,待他死後帝國陷入紛爭崩頹?
房俊自然明白崔敦禮言中未儘之意,也顧不得酒宴吃了一半,當即起身道:“吾這邊前往東宮,你也速回兵部坐鎮,將一應軍械、糧秣都盯緊了,萬不能讓其餘十六衛軍隊得到充足補給。”
掐住軍械輜重供給,才能使得晉王那邊投鼠忌器,不敢肆無忌憚的發動。
否則就算晉王不敢大動刀兵,也勢必會被軍隊所裹挾,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到時候局勢崩壞,再難挽回……
“喏!”
崔敦禮趕緊起身領命。
房俊披了一件蓑衣,兩人一前一後出門,崔敦禮蹬車啟程,房俊則帶著十餘親兵部曲策馬冒雨疾馳下山,直奔長安城。
……
細雨之中,太極宮紅牆碧瓦,朦朦朧朧。
這座當今天下最具恢宏氣派的雄偉宮闕迷蒙於煙雨之中,似乎缺少了以往的堂皇之氣,多了幾分軟弱蕭瑟……
自李二陛下東征而回,一直臥床不起,易儲之事愈發甚囂塵上牽動天下,各方勢力都不敢放過宮內任何消息,皆趁著李二陛下並無過多精力之時不斷收買、安插,致使偌大一個太極宮好似一個篩子一般四處漏風,但凡有什麼風吹草動,消息瞬即傳至宮外。
李二陛下連續召見番僧,自然瞞不過那些在宮內安插耳目的各方勢力……
晉王李治得到消息之後,整個人頓時憂心如焚、如坐針氈。
戌時初刻蕭瑀抵達晉王府後院書齋的時候,便見到李治一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的模樣……
見禮落座,蕭瑀安慰道:“殿下不必太過擔憂,陛下乃是千古少有之明君,自然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斷不會貿然大量服藥以至性命出現危險。”
李治欲言又止,隻悶聲讓蕭瑀喝茶。
他是擔憂父皇的身體麼?
當然也有這個原因,父子親情豈能全然無存,但他更擔憂父皇若是因為服食丹汞之藥而出現意外,會導致易儲之事再添波折。
畢竟直至眼下,易儲的詔書尚未起草,東宮太子依舊是名義上的儲君……
父皇活著的時候頒布詔書易儲,他李治上位名正言順,天下無人敢不服;可萬一易儲詔書未及頒布父皇便出現意外,他再想坐上那個位置就等發動政變,名不正言不順,即便最終事成,也難免在史書之上落得一個“篡位”之罵名。
蕭瑀察言觀色,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李治的心事,也不禁捋須沉吟。
他也認為李治的擔憂確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