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1 / 2)

慕姝的容貌是時下頗受追捧的清冷美人,五官好像被最擅丹青水墨的大家一筆一畫細細勾勒而成,帶了點山水氤氳的美感。

眉如遠黛,唇色是自然的淺粉,平添了點空穀幽蘭般的意蘊。

但,此時,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臣子還能有心情欣賞。

被點到名字的戶部尚書錢行書尤甚。

慕姝望過來的視線並不帶怒意,眼神也好像湖麵的清波,淺淺蘊了點波瀾:“愛卿就姓錢啊,也是,錢愛卿執掌我大慕財政,是真正的錢袋子。”

錢行書:“……”

這個詞語是好的形容詞嗎?平時都是些想要借錢或是上疏要錢被他卡回去的朝臣人後不忿叫他的。

被女帝一叫莫名還帶了點受寵若驚的不安呢。

“錢愛卿,我大慕一年國庫營收幾何?多是些什麼進項?”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戶部尚書沒有猶豫就回道:“回稟陛下,我朝國庫營收一年約三千萬兩白銀,包括稅收、進貢,最大頭的還是大慕全境百姓上交的糧食和我戶部下設鹽鐵司等專營進賬。”

慕姝點了點頭,這個回答和她所想的差不多,是古代傳統進項了。

“隻是去歲開始,天災不斷,先帝頒下政令免了浮水郡三年賦稅,全國各地賦稅都減了三成。百姓的日子仍是捉襟見肘,國庫幾乎隻出不進啊。”

慕姝靜靜聽著,這個國家麵臨的情況,還真是多而慘啊……

“愛卿辛苦了……入不敷出,愛卿可想出什麼應對之策?”

戶部尚書愣了愣:“不辛苦。”

至於應對之策,他還真有!

“陛下,如今國庫空虛,賦稅減半,又要賑災,安撫逃往盛京的災民、控製各地糧價,還有災後的恢複重建,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臣鬥膽,建議朝堂各部縮減開支……”

大概就是,工部本來還要造的宮殿不要造了,吏部今年本來還要推舉的官員人數減半吧少發點俸祿,許多官員朝國庫借了錢的陛下您也要下旨追回啊……包括陛下您自己也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清儉節約。

大致而言,還是有道理的。

特殊時期,這些都是該做的。

掙錢存錢無非開源節流,但現如今各地百姓都過得水生火熱哪裡還有多餘的稅收上繳。非但如此,朝廷還得出錢幫扶,因此戶部尚書之前說的沒錢打仗,其實也不是托詞。

而掙錢,他想破了腦袋,想到其實國庫還有很大一筆看不見的錢,都被朝堂官員借走了。

向戶部借錢這事兒……起初是前幾朝時帝王下令幫扶實在家貧過不下去的官員的,但看著彆人什麼也不付出就能借到錢,誰能不心動?

哪怕自己有錢,也得去借錢花啊!

長此以往,國庫愈發空虛,而借出去錢容易,但還錢可太難了。

這個例子在華國曆史上也不是沒發生過,是一個難辦的差事。

慕姝長長的眼睫蓋住眼裡的情緒,手指無意識在龍椅把手上敲擊著,等戶部尚書說完,才表態道:“縮減開支之事,朕願意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相信眾愛卿心係蒼生,定會比朕做得更好。”

難得的好聽話。

滿朝文武有些惶恐:“此乃臣等分內之事,定不負陛下期望。”

慕姝唇角揚起抹笑意:“如此甚好,既然這般,朝中官員以及家中妻妾子女若有行事奢靡浪費之風,眾位愛卿儘可相互舉報。”

滿朝文武:“……”

至於賑災掙錢之時,她突然想到從前看劇看時的一個方法,此時不妨搬過來一用。

“錢行書,增加國庫收益一事,朕有一法,你可要聽?”

戶部尚書眉眼湧上股喜色,他固然是瞧不起女帝的,但也不由升起一絲希望:“臣懇請陛下告知。”

慕姝坐得有些累了,肚子裡空蕩蕩的餓得不行,沒想到朝會會開這麼久,但方才知道了這個慕國的各地災情,她完全沒辦法無動於衷。

她仍是坐得端正,一直冷然的麵色帶了鎮定人心的意味。

“為了鼓勵各地賑災,朕想發起募捐。”

戶部尚書麵色一僵,“陛下說得有理。”

這還用說,但問題是誰真的會為了募捐犧牲自己利益啊,多隻是做做樣子,杯水車薪。

慕姝看了他一眼,自顧自地說道:“既是募捐,便該有獎勵。”

“朝中負責編纂史書的是哪位愛卿?”

嗯?話題度跳轉的這麼快?

一向在朝堂上充當透明人的太史反應還算快,及時站了出來,行禮後自我介紹:“太史陳章見過陛下。”

慕姝將人叫起後,說明自己的目的:“捐獻錢財或物資救助災民、協助朝廷造橋修路災後重建,胸有大義拳拳愛國之人,理應彪炳史冊、青史留名。”

她的聲音淡淡的,但這句話間流露出的意味一下便叫此時在紫宸殿上的所有朝臣瞪大了雙眼。

尤其是不少文臣,激動地手攥成拳緊緊抓著自己的衣擺。

沒有一個當官的不想青史留名!

尤其是古代大部分人甚至把身後名看得比生前更重要,有一個好名聲、甚至在史書上占據名姓的誘惑太大了!

沒有讓他們失望。

慕姝繼續說著獎勵:“待朕頒下募捐令後,朝中大臣、宗室官員若有家中寬裕、力所能及募捐者,皆可攜錢財去戶部募捐,由戶部尚書整理成冊。”

“然後,這個冊子上募捐數額最多的三百人,便由太史編纂一部《大慕賢臣》,記錄歌頌諸位愛卿的奉獻功績,留為後世楷模。”

!!!

毫不誇張,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

三百個人誒!

能當官的,誰不是熟讀史書之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許多天子的名姓在歲月長河中都漸漸黯淡,而一朝臣,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現在還能被提起的,能有幾個?

能喊出三十個的都是那朝能人輩出、定是盛世君臣。

而,現在,隻要付出一點錢財,就能彪炳史冊!

如何能不讓人心動!

說實話,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錢財重要。

但對於現在能有資格到紫宸殿上朝的官員來說,他們已經是一個國家的權力最頂層,有權之後有錢幾乎是水到渠成。

隻要身居高位一天,隻要他們想,便不會少了錢花。

但能夠在史書上留名,大部分都心知肚明以自己的政績、能耐,還是太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