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些災民原本認為二皇子妃是女流之輩定然賑不好災,如今也是對二皇子妃很是佩服。
因為對二皇子妃佩服,災民們連帶對二皇子的印象也好了起來。
災民們私底下也在議論:“這三皇子如此行事,這天下以後要是歸了三皇子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呢。”
“與其這樣倒不如是二皇子當皇帝。”
災民們以前都隻聽說三皇子,卻極少聽說二皇子,二皇子是個怎麼的行事章法他們也是不知道的。不過災民們議論隻要二皇子旁邊有二皇子妃這個賢明之人輔佐,二皇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也都是災民們每天喝了粥以後閒了沒事乾的時候坐在一起議論的話了。
三皇子也是焦頭爛額,他之所以選擇來到江南賑災就是為了得民心,現在民心沒得著卻還得罪了一大堆災民。
三皇子主持賑災兩天之後,南城北城民怨沸騰更甚。
就在這個時候,首輔杜長鬆來到了江南城。
杜長鬆到了江南城,卻沒有直接去找三皇子和蘇然,而是先去找城中的災民打聽了一些最近的賑災情況。
災民們見首輔穿的像個官員便開口道:“大人,你想想辦法和上頭說,還是讓二皇子妃來賑災吧。”
“就是,我們南城本來吃的好好的,每天輕輕鬆鬆乾點活,日子過得比沒受災的時候還要好,偏偏這三皇子要過來插一腳,插一腳也就罷了,他壓根兒就管不好,現在我們依然是食不果腹,還要忍受這寒冷。”
“大人你就讓二皇子妃再把南城管起來吧。”
杜長鬆去北城了解情況的時候北城的災民也是滿肚子苦水。
有北城的災民和杜長鬆道:“大人,這三皇子做事情也太不地道了,他怕南城的災民有意見,給南城熬的粥稠一些,給北城熬得稀一些,偏隻能是在固定的粥盆裡麵裡領粥,不然我們早就跑到南城的粥棚區裡了。”
“還有,人家南城以前每天都是能夠吃肉吃飯的,我們卻隻能喝粥,不如讓二皇子妃把我們管上吧。”
就
首輔杜長鬆在南城北城自然是問了諸多人,兩地災民都有一樣的希望,就是希望將二皇子妃能夠把賑災管理起來。
南城北城災民現在對三皇子都有頗多的怨言,杜長鬆也親自去南北城的粥棚看了,的確南城的粥是要比北城的粥熬的稠一些。
杜長鬆打探清楚了情況,便當即寫了折子送給了皇上,告訴了皇上江南城現在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表述了災民們希望二皇子妃來管理賑災的事情。
杜長鬆甚至把許多災民說的話直接都寫在了奏折上麵,包括那句“不一樣三皇子過來插一腳。”
打探清楚了情況遞交了折子,,杜長鬆又叫了三皇子和二皇子妃過來議事。
杜長鬆徑直對三皇子說:“三皇子你這樣給南城災民和北城災民分的粥不一樣,這樣的法子是定然行不通的,有道是為患寡而患不均,若是兩邊的災民都是一樣的清湯寡水災民們也沒有什麼意見,但是你給一邊熬的稀一邊熬的愁,那便是要生出天大的事情來。”
三皇子辯解:“這個事情怎麼能夠怪我,是我想要把這兩個地方熬的粥不一樣嗎?是因為蘇然之前就給他們吃好的,把這群刁民的嘴養叼了,我這才給他們熬了稠的粥。”
首輔道:“那既然是熬了稠的粥,那要南北一樣,為何還要區彆對待?”
三皇子有道:“那糧草原本就不夠,若是都熬成一樣的稠,原本吃十天的糧便隻能吃六天。”
杜長鬆沒有說話,而是沉思了一番,良久,杜長鬆抬起頭看向蘇然:“二皇子妃,你認為當下的賑災之事該如何做去做?”
蘇然開口對首輔道:“我前兩天寫了書信派人送給了皇上,想必皇上現在已經知道我的計劃和想法了。若是由我賑災,我還是之前的做法,隻不過若是要把南城和北城全都賑起來,那恐怕還要朝廷出銀子。
三皇子連忙反駁:“朝廷哪有那麼多銀子,你也是知道的,賑災銀子就隻有捐上來和賣國債的銀子,還去哪兒去尋銀子。”
蘇然對首輔道:“杜首輔,現在我已經書信傳給了皇上,現在皇上的意見還沒有下來,這件事就讓三皇子先主張著,等到皇上的旨意下來,皇上若是應允,我立馬將我的做法告知首輔,也希望首輔能協助於我一起將此事做好。
若是皇上不同意,還是堅持讓三皇子全權負責,那我也是實在是插不上手了。”
杜首輔聽蘇然這意思,知道她是沒有打算把她的做法說出來了。
杜首輔不甘心道:“你且說,你說了之後我若是覺得好,我定然也會遞折子告訴皇上,替你說情。”
蘇然道:“這江南城最快的馬跑到京城傳消息也要兩天半,就算杜首輔支持我,這花費的時間也太長,我的折子是前天遞過去的,今日應該已經到了皇上手中,再有兩日皇上的旨意應該也會下來,在這兩日就先按照三皇子的法子賑災的吧。”
之前皇上已經下了旨,讓三皇子全權處理救災,現在就算是蘇然想要插手也是不合情理。
隻能是等到蘇然的書信呈上去,皇上再批了旨意下來,才能看如如何去辦。
反正杜首輔的等的起這幾日。
首輔也能夠看得出來蘇然也是對三皇子並不放心。
杜首輔向蘇然夫人拱了拱手:“二皇子妃如此清醒,定然是有良策,等皇上的旨意下來,有什麼地方需要我和三皇子輔助二皇子妃儘管直言。
坐在旁邊的三皇子聽不下去了,杜首輔這話怎麼說的像杜首輔和他一起賑災倒是為了幫蘇然了。
還有杜首輔這話說的像是這兩日過後蘇然就會開始主持賑災似的。
這兩日杜首輔和三皇子便一起開始賑災。
杜首輔吩咐把南城的和北城的粥都熬成了一樣的。
北城的災民心裡稍有安慰,但是他們也知道是首輔來了所以粥才變了。
北城的百姓也誇讚起了杜首輔。
說杜如鬆做事公平公道。
不過總體百姓們還是在埋怨三皇子不會做事。
兩日以後皇上的旨意又過來了,聖旨說是三皇子亂報賑災情況誤事該罰,不過要等災後再罰三皇子,現在先讓三皇子負責配合蘇然一起做好賑災,從此將由蘇然全權負責賑災。
三皇子又驚又氣,自己本想靠賑災得聲望,都被蘇然攪和了。
現在蘇然才對和首輔說了具體的情況,她除了拿著賑災的銀子,還拿著朝廷一部分采購武器的銀子。如此,既能做武器也能賑災。之前蘇然讓一部分災民去做工是進行一些武器的零件的加工。
這些零件都是都是災民們在做,災民們一個人隻負責一個其中的環節,並不負責整個武器的組裝,因為災民們負責的部分簡單,以便操作起來便很是簡單。
把這些都製作好的零件搭配在一起就是武器。
蘇然說完這個情況,首輔先開口:“二皇子妃,這事情就請先不要同三皇子說了。”
這也是蘇然想對杜首輔說的話,三皇子並不是一個寬廣的人。
他知道這是造武器改進武器的事情是很有可能建立功勞的,所以保不齊會從中阻撓,而這批武器至關重要,二皇子此去境界並非隻是尋常的去駐紮,而是打算一舉殲滅敵軍。
現在正是大周朝的危難之時,北境之敵也是如此認為。
北境的柔然一定是認為周朝是不敢攻打他們的,按照大周朝原本的力量的確也是不能攻打柔然的。
不過因為蘇然和其他工匠研造出來了先進的武器,這樣就可以試上一試。
而且二皇子也有充足的把握,就算此次不能一舉平定北境,也是可以抵擋的住幾年的入侵的,所以打這一仗並不會吃虧。
蘇然和二皇子剛打算製造兵器的時候還在發愁去哪去調用工匠。
大周朝現在也是男有分女有歸的朝代,一下子動用如此多的工匠便會有些大張旗鼓。
江南有了水患,蘇然便想到了把賑災和製造武器結合在一起。
製造武器原本就是二皇子負責兵的,二皇子也是向皇上請了旨,說是要製造一批新型的武器的,所以此行為並不是私下製造武器。
但是至於是在怎麼個製造法,皇上便也沒有管這麼多的細枝末節。
現在皇上得知二皇子利用這些災民去製造武器,便覺得這主意甚好,這就是一舉兩得,如此賑災的銀子便可以用來製造兵器,製造的兵器的銀子也可以隻用於救災,這兩件事情都是恰如其分地結合了起來,兵部的銀子是其他處都不敢動的,但是若是將製造武器的工錢給了江南的災民,武器也得了製造,江南的災民也可以得到食物,不至於食不果腹。
且大周不會因為大規模調用工匠走漏了製造新武器的風聲。
蘇然已經派人把新造出來的兩件武器已經送到了京城,並且請二皇子的部下讓皇上看了這武器的威力之處。
見了這大炮和火藥,皇上也動了一舉剿滅北境敵人之心。
二皇子也來信給皇上分析過戰情。
有了這樣的武器,最起碼也能夠保持北境五年安定,現在就算是攻打了柔然,柔然也不敢反撲,那何不就打這一仗,
皇上自是十分滿意,所以下旨讓蘇然負責這次的賑災,並且讓杜長鬆和三皇子配合。
蘇然是了解這位首輔的,他的確是憂國憂民之輩,雖然杜如鬆在朝堂上也維護過三皇子,但是卻絕對不是三皇子一黨,所以蘇然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杜長鬆。
接下來,杜首輔就完全按照蘇然的意思開始進行賑災了。
杜首輔和蘇然一致決定讓三皇子負責食物製作和食物分的事情,而蘇然和杜首輔則是管理做兵器之事。
在蘇然安排的之下,這賑災好像就是一件簡單順手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製造武器。
兵部也播了製造兵器的銀子,再加上賑災的銀子,還有各地官員的捐款,各地富商充的國債銀子,這些銀子結合在一起,便可既用於製造兵器,又用於給南城的災民分發銀子。
蘇然還原本發愁沒有這麼多的工匠,可是現在整個江南城的災民都能夠參與到做武器這件事情來,一時之間製造的武器的速度竟比蘇然和二皇子最開始計劃的速度提高了三倍還多。
現在是一月,蘇然和杜首輔在江南一直待到四月,這幾個月一直都是管災民的吃飯住宿的。
到了五月,江南城被大水衝毀的建築已經被恢複的差不多了,江南城的災民開始了他們的產業,種地的去種地,做生意的也開始做起了生意,大家都緩緩的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當中去了,而且武器也建造完了
江南城製造的武器悄無聲息的就被運到了北境。
一個月之後北境柔然攻來。二皇子帶兵一舉殲滅了對方的十五萬大軍,對方剩下的兩三萬人已經躲到了更北的大漠深處。
是起碼有十年,他們是沒有力量來侵犯大周朝了,而且就算這兩三萬人還敢侵犯北境,大周朝也絕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就收拾了他們。
接下來這兩三萬人,若他們肯安生就讓他們活著,若是他們不肯安生,大周朝隨隨便便派大軍出去便可讓他們全軍覆沒。
大周朝的百姓都不敢相信,北境的戰事自建朝以來就有,近幾年來更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大家多少也是為北境懸著點心,沒想到僅僅用了一個多月,二皇子住就滅了北境的那麼多敵人,北境從此以後就可以安定了,所有百姓都覺得不可思議。
大家也紛紛都讚歎起了二皇子神武,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解決了這麼嚴重的北境的戰事。
而且大家也知道二皇子妃把江南的水患治理得很好。
好多江南城的災民都說他們現在吃的用的甚至比沒有遭天災的時候還要好。
不僅如此,江南城也成為了一座兵器城,原本大家都以為江南城要用很久才能恢複重建,但是江南城現在建了幾個製造兵器的地方,好多人都在裡麵做工,工錢還不少。
江南城的百姓能掙到錢,江南城的經濟也逐漸地發展了起來,是比以前發展的勢頭還要好。
而且皇上還因為江南受了天災在給江南城免了三年的稅。
待到大捷之後,朝廷又告訴江南城的災民他們製造武器有功,再免三年的稅。
如此一來一回,便免了六年的稅。
江南城的百姓這才知道原來這次能夠大勝,就是因為用了他們親手製造的武器。
江南城的災民都與有榮焉,原來二皇子妃讓他們做的是這麼厲害的事情。
百姓們誇讚二皇子,也誇讚二皇子妃。認為二皇子打仗厲害,二皇子妃把江南城水患治理的井井有條。
同時百姓們也傳起了三皇子的無能。
大家議論三皇子賑災的不公平,說三皇子賑災時候的時候出了很多疏漏,這三皇子是連二皇子妃都比不過的。
百姓中有這些傳言,朝臣們自然事也知道。
現在的情況很明顯,二皇子已經有了和三皇子分庭抗禮的實力,甚至二皇子取得帝位的勝算還要比三皇子高上許多。
原本就在搖擺的大臣們更加搖擺了,那些原本堅定的擁護三皇子的朝臣也開始動搖了。
這些時日,百姓們對三皇子頗為議論。
開始隻是江南的百姓議論,後來甚至是京城的百姓也在議論。
二皇子的功勳明晃晃的放在那裡,二皇子解決了自立朝以來的北境戰亂,這是足以留名青史的大功勳。
二皇子妃蘇然去把江南水患料理的明明白白,這也是放在那裡的功勳。
大家甚至都已經不把三皇子和二皇子進行對比,而是把三皇子和二皇子妃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就是三皇子連二皇子妃都不如,以後如何能管好這個天下?
三皇子從江南賑災回來就一直不高興。
以前他從來沒有把二皇子放在眼裡,但是現在二皇子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戰功,而且二皇子現在還是皇後的兒子。
而三皇子離開京城的這些時,楊才人也沒能夠翻身複位成為貴妃。
三皇子從江南城回來以後,皇上還是從來不去楊才人那裡。
皇上和皇後的關係還愈加的親密。
三皇子有些慌了,越是這樣的時候,就越是得有大臣替他說話,可是三皇子的銀子已經用光了,儘管去年秋季又收了四五萬兩銀子上來,但是比起他的鴻圖大業,這四五萬兩銀子怎麼夠呢?他要結交大臣,要培養暗衛,還有結識民間的富商大賈,這些樁樁件件都是需要銀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