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1 / 2)

“剛跟魏王聊了什麼,朕看他從你這走時一臉高興?”

李世民抱著晉陽公主來到青錢柳樹下,小兕子讓父親把她舉高高,她要摘下那串串青錢。

小兕子如願摘到一串青錢後,便笑著去找武家的小夥伴們炫耀去了。

李世民坐到懷玉麵前,問道。

“臣剛送給魏王殿下一萬貫錢,魏王當然高興了。”

李世民愣了下。

“你送魏王一萬貫錢?何意?”

武懷玉給皇帝分了杯青柳茶,然後簡單的把事情說了一下。

聽到是這個送錢,李世民倒是鬆了口氣,

“你就不怕虧錢?括地誌五百五十卷,一千多萬言,這得雕多少塊版?你印兩千套,那就是上百萬卷書,都能賣出去麼,一卷賣百錢,難道不會虧本?”

李世民挺多疑問的。

“不會虧的,”

武懷玉也沒隱瞞皇帝,把雕版印刷技術的先進性跟皇帝透露了一點,印的越多越賺錢,

光板、寫板、雕版這些的成本是一次性的,印多印少都是這麼多,越的越多,則這筆成本就能攤薄越多。

而武家敢於說一卷括地誌定價僅百錢,也在於武家有完整的產業鏈,從造紙到製墨,再自己樊川那裡的眾多熟練產業工人,再加上終端的書店等,這都能保證這些書印出去能賣掉。

當然他沒說跟朝廷官府的關係,

這括地誌到時肯定也還要走官方路子,往國子監、弘文館、崇賢館,以及州縣官學校、府州縣衙等送書的,

五十五貫五百錢一整套括地誌,這要是多些官府、學校采購,還愁賣?

就算官方渠道不會很順利,起碼這兩千套打底,武家是不用擔心賣不掉的,賣不掉還能租呢,租書更賺錢。

雕版印書是很賺錢的,憑借著其成本和效率的優勢,競爭力極強。

一百文一卷,請人抄書都抄不來,但武家印刷的書就能買到,還很精美準確。

武懷玉還沒告訴皇帝,其實武家印刷最賺錢的是印門神、年畫、灶神、佛像這些,還有一些短的佛經、道經等,

那玩意可以一版再版,幾萬幾十萬份上百萬份的印,成本非常的低,銷售量卻極大。

還有就是報紙,

印報紙也賺錢啊,武家就有自己的旬刊,還好幾種,各有側重,上麵不僅有許多精美的內容,而且還會招商印一些廣告,單廣告費就賺錢了,何況旬刊還有一筆錢賺。

這些東西,皇帝李世民就不了解,

隻聽說一卷括地誌隻賣百錢,還直接分給李泰十錢,覺得武懷玉這是照顧他兒子小胖。

卻不料真正賺的盆滿缽滿的是武懷玉。

“臣覺得魏王殿下還是很有才華的,也十分好學,殿下剛才說想要再補修十卷括地誌,把呂宋、流求、青海、西山等諸地也修起來,臣這一萬貫錢,也算是支持魏王殿下的想法了,”

李世民看著武懷玉,

“千百年後,魏王雖早不在了,但他的這本括地誌卻一定還能夠流傳的,”

武懷玉說括地誌耗費那麼多人心血修起來的,現在卻僅有兩套,還都存在秘閣,十分可惜。

他甚至擔憂將來萬一失傳。

曆史上括地誌後來就失傳於戰亂,到明清時僅餘數萬十幾萬字而已,非常可惜了。

而中國古代曆史上耗費無數心血修的書,最後失傳的比比皆是,比如永樂大典,再比如清代毀了無數古書編修成的四庫全書,後世也隻留傳三部半。

括地誌是套好書,

但如果不能流傳,而僅僅()

是皇家秘藏,那這書早晚會失傳。

武懷玉現在答應李泰把這書版印兩千套,不僅僅是賺錢,這種好東西,是富貴的中華華夏文化的一部份,

古人認為大地上的山川溝渠,各有條理,所以稱“地理”。我國古代有編寫地誌的傳統,最早有《禹貢《山海經,漢晉時期出現了《畿服誌等專書。《漢書以下的正史多設《地理誌這樣的專門章節。

從隋朝開始,地方政府上報風俗物產地圖成為定例,到了唐代,撰修地理總誌形成製度,一方麵是為皇帝治理國家提供參考,另一方麵是彰顯大一統的政治特色。

武懷玉是宰相,也是民部尚書,對於括地誌這套地理圖書就非常看重,認為不僅於當下於朝廷治理地方有重要參考幫助,而且對於華夏曆史文明的傳承,也是很大貢獻。

“臣覺得魏王殿下專心編書修撰很好,”

李世民想了想,覺得也對,李泰編書修誌,總比爭儲奪嫡強。

不過這次李世民不打算再讓李泰開文學館招攬各方名士大臣了,就讓他自己靜下心來踏實的做點事吧,

但三年後,李泰還是應當去流求長泰州的。

說到李泰,

李世民有些沉默,

對這個胖胖的兒子,李世民以前一直覺得有些虧欠,年幼時被迫過繼給兄弟,後來雖又要回來了,但總覺得虧欠許多。

再到後來太子承乾讓他失望的那段時間,

李世民不免產生了一種大唐不能完全寄希望於不爭氣的承乾身上的念頭,於是他左思右想,覺得或許可以試著培養一下嫡次子李泰。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他總得有所準備。

萬一承乾將來真沒指望,他也得有個可以替換的人選,

雖然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易儲,可如果實在到了那個地步,他也不能把朝廷交給一個不堪大用的太子。

如今回想那段日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