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水裡撈銀(1 / 2)

第120章 水裡撈銀

七月十五。

懷玉早早起來,今天是個特彆的日子。

漢家百姓傳統的秋祭之日,也是道家地官中元赦罪的日子,還是佛家盂蘭盆會,超度亡靈的日子。

鹽井鎮興盛的時候,這裡兼容並蓄,既有鹽神公公廟,也有道觀和寺廟,每逢七月半,有的百姓去道觀朝拜、齋醮祈禱,也有的去寺廟禮佛、盂蘭盆會,還有在家祭祀祖先慎終追遠的。

有的在河邊送燈,路邊燒紙,超度亡靈。

這一天,三教合一。

李唐建立以後,武德八年李淵下詔,“老教、孔教,此土之甚,釋教後興,宜崇客禮,今可先老,次孔,末後釋宗。”老李家把老子追為始祖,自然把道家抬到首位,於是七月半這天,中元節成為官方正式節名。

突厥、羌人劫掠,鹽井寨毀於戰火,不論是道觀還是寺廟又或是孔廟、鹽神廟,甚至是城隍廟、鄣河的河伯廟,統統被毀了。

今天,是鹽神廟重建,鹽神歸位的日子。

“二郎,今天好熱鬨,寶井後的鹽山下已經有上萬人了。”許二愣子趕來道,那場麵一點不比三原每年社火的場麵小。

“都盼著鹽神歸位,鹽鹵複出呢。”侯三笑著道,“二愣最近都銷瘦了啊,你雖年輕可也得攸著點啊。”

二愣子在半路上撿個媳婦回來,如今那女子一家老小也跟來鹽井鎮,就安置在鄣河灘邊,簡單搭個草棚,每天清理鹽井寨、砍柴、運硝,也都能賺的一份口糧。

二愣媳婦姓柯,據說祖上是漢代時內附的羌人,但現在基本上看不出跟漢民有啥不同,她們一家很感激二愣,據說柯氏對二愣子非常好。

樊玄符為懷玉換上道袍,戴上純陽巾,手執拂塵,背三尺青鋒斬蛟靈劍,腰懸葫蘆。

“真俊。”樊玄符忍不住讚歎。

懷玉捋捋胡須,這副打扮還真有幾分出塵脫俗的味道,若是年紀大些,配上白發白胡子,那就更是仙風道骨了。

“走吧。”

所有人都在等著,對岸鄣縣城裡的人,都早早的趕來鹽山下了,雖然縣城在河對岸,但鹽井鎮的鹽業興盛,對所有鄣縣人都是利益相連的。

要是鹽井再不出鹵,那鄣縣也就真要廢了。

鹽井之後,鹽山之麓。

一片台地之上,新建的鹽神廟已經立起,隻是還有些簡陋,但清理規劃出來的地方,比原先的鹽神廟大的多。

懷玉一路過來,到處是人,大家對脫下鎧甲換上道袍執拂塵背劍的懷玉,紛紛叉手躬身拜禮,高呼青陽子。

甚至有灶戶、燒手、柴客、鹽商直接向懷玉跪拜了。

“二郎,祀儀三牲齊備。”

今天這個特彆的日子,大家都很緊張,並沒有太多歡喜的氣氛。

新建的鹽神廟圈了很大一片地方,但連圍牆都還來不及建好,隻是立起了山門。

哪怕眼下饑慌,但大家還是備了大小三牲,豬羊鹿為大三牲,雞鴨魚為小三牲,本來大三牲是牛羊豬,但牛太金貴便以鹿代之,其實在道家三牲裡,是麞、鹿、麂。

這座鹽神殿懷玉倒不陌生,本就是他參與設計的,與原先很小的鹽神廟不同,這次的鹽神廟規劃的挺大,且把鹽井寨原來供應的道佛等神都請進來了。

正殿供鹽神,也就是先秦以來一直祭祀著的大禹,他既是鹽神又是山神,甚至還兼財神,在鹽井寨他地位最高。

眼下也獨坐正殿享受供奉。

北殿則供的是道教的玄武大帝,他既是北方之神還是水神,鹽井人以前供奉他,估計也是鹽鹵水跟水有關吧。

南殿則供的是佛教的觀世音、普賢、文殊三大菩薩。

鹽井寨的神佛菩薩都請到了一起,給鹽神爺爺做陪,也免的他以後一人老想念成州鹽官寨的鹽神婆婆,經常跑去成州使的鹽井斷鹵了。

巡視一圈。

神佛菩薩的像,都是泥塑的,還是懷玉親自給上的彩,有他最後把關,使的這些神佛菩薩一個個雖是草胎泥塑,但也個個寶相威嚴。

“二郎,吉時到了。”

本地六十五家製鹽豪強帶領著一眾散灶戶過來請懷玉開始儀式。

正殿前已經搭起了一座祭台,擺上了三牲供品,等懷玉畫符施法。

這種跳大神一樣的儀式,懷玉倒也不怯場,雖然明知是裝神弄鬼,但對於眼下的鹽井寨,還是很有必要通過這樣一場儀式來恢複正軌的。

對他武懷玉以後鎮守鹽井寨,甚至從這鹽、硝裡分杯羹,也是很有必要的。

端正純陽巾,整理一下道袍,懷玉一甩拂塵,走上祭台。

他開始在上麵畫符,現場畫符,一並畫一邊念念有詞做咒。

下麵早是圍了裡三層外三層,還有許多人擠在外圍隻能聽前麵的人轉述情況。

比開演唱會還要熱鬨。

懷玉是那個絕對主角,雖沒聚光燈,但他的表演無可挑剔,毫無怯場,動作專業、表情自然。

特彆秘製的朱砂畫符後,懷玉一番念咒,然後居然在他的劍尖上燃燒起來,這場麵,引起四麵圍觀者的驚歎連連。

懷玉甚至還特意炫了番技,手一甩,袖中有準備的道具飛出,然後轟的一聲,煙霧四起。

這煙霧讓懷玉若隱若現,他在霧中舞劍飛符,更顯神秘了。

最後幾聲轟隆的爆炸聲響中,懷玉結束了儀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