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榮升館主
東宮。
崇文殿,皇帝李世民聽聞司經局的動作特意帶著皇後領著太子過來觀看。原本被皇帝搬空的崇文殿,如今居然又聚齊了許多圖書。
“懷玉,聽說你最近滿長安的收集圖書,皇親國戚,宰相王公都被你一一登門拜訪了啊,你弄了多少書來?”
“回陛下,約萬卷書。”
“萬卷?”李世民驚訝。
“朕之前全國征書,又搬空秘書省、司經局等,也才在門下省弘文殿聚經史子集四部二十餘萬卷,你這短短時間就聚書萬卷了?”
“回陛下,臣調任司經局,發現司經局無書,崇文殿空虛,與局中屬下去各家化緣求書,大家聽說是為東宮求書,都是爭相獻書,如陛下原潛邸秦王府十八學士家,多的如邢國公房玄齡、萊國公杜如晦獻書二三百卷,少的也獻書百卷,連在外地任官的許敬宗學士的妻子裴娘子聽說,也是立即獻珍藏四書三百卷,還有尚書左丞魏征,這次也特獻書三百卷,還把自己寫的一套史料筆記也一同獻上,
就連統兵打仗的武勳,如周國公武士彠家、齊國公秦瓊家、盧國公程咬金家、營國公樊興家、永康公李靖家、宣城公武士棱家等也是紛紛重金購書進獻東宮。
其它一些皇親國戚,諸如趙國公長孫無忌、許國公高士廉,還有大將軍長孫順德、任城王李道宗都紛紛獻書,
臣也不敢太過打擾大家,所以一家最多隻接受一二百卷書,如魏左丞、杜尚書、許縣丞家中書多,且也都非常精美,臣才接受了三百卷。
要不是很多家獻的書都是重複的,臣沒有接受,隻怕十萬卷書也有了。”
“這些都是聖天子賢明,儲君太子名聲好,所以大家才這般積極······”
李世民左看看右瞧瞧,原本空閒的書架又開始堆滿了書,而且他看了下,整理的很好。
“接下來還有何打算?”李世民問。
“臣擬將這萬卷書按經史子集整理分類,按甲乙丙丁分庫藏之,然後再抄寫幾份,正本珍藏崇文殿,抄寫的副本,一份存放東宮司經局,一份贈送弘文館,一份送秘書省,若還有餘,便送國子監、地方州縣官學等。”
李世民聽了很來興趣。
“那這工程可不小啊,弘文館聚書二十萬卷,朝廷可是調派一百多名楷書手和許多熟紙裝潢匠,進行分類整理校訂,然後抄寫裝訂,
想不到司經局倒也有此誌向,好。”
皇帝即位後把原來門下省的修文館更名為弘文館,聚書二十萬卷,還精選天下文學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人以本官兼弘文館學士,
不僅校正撰寫圖書,還負責教授弘文館的皇家宗室及王公子弟的館學生,另外這些學士還更日宿值,皇帝聽朝間暇,引入內殿,講論前言往行,商議政事,成為皇帝的顧問參謀。
李世民向來比較重視文教的,做秦王的時候就設立文學館,招納天下名士。
皇帝看著殿中的那些重新聚集的書籍,又看著武懷玉和殿中司經局的官員們,然後看了眼年幼的太子。
之前李綱責罰太子,李世民知曉後也沒偏袒太子,反而賞賜了李綱。
“我大唐如今中央官學有六學一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和弘文館,六學隸屬國子監,弘文館隸門下省。
朕看,東宮也可以再設一文館,觀音婢,你覺得如何?”
皇後從始至終隻是陪伴皇帝,並不作聲,“陛下決定便好。”
“那就設立崇文館,掌東宮經籍圖書,並招收職官三品以上帶公侯封爵子弟,暫定二十名館學生,課試舉送如弘文館。
懷玉,你來做館主。”
李世民點懷玉的名,並決定也仿弘文館選一批有才學的文官名士做崇文館的學士,五品以上本官的兼崇文館學士,五品以下兼的則稱崇文館直學士。
除以本官兼職的館學士、直學士外,再另設校書郎二人,正字、令史等。
館主是負責館內日常事務的,武懷玉這個館主,也帶崇文館學士銜。
弘文館的館主是褚遂良,是學士褚亮的兒子,早在秦王府文學館時期,這位褚亮的兒子,也是歐陽詢、虞世南兩書法大師的弟子,便得李世民信任,一直實際負責館內日常事務。
如今也是弘文館的館主。
武懷玉這個新設崇文館館主,不論品級還是爵位,都比褚遂良這個直學士要高。
雖然論文學造詣或是書法水平,肯定遠不如小褚。
但崇文館的設立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請一批飽學之士教授太子讀書,再招上一大批皇家宗室子弟、皇太後、皇後家子弟,以及宰相王公大臣子弟來陪太子讀書。
人不需要多,二三十人開一個班就行。
這樣以後太子都不用再去弘文館讀書了,直接在東宮裡讀書。
皇帝甚至想著,崇文館招一批年輕些的官員學士,以後他們也是太子的輔佐班底,那些年輕的王公子弟,將來也能成為太子的忠實屬下。
從小開始培養太子。
挺好。
李世民沒讓李綱或裴矩做這崇文館館主,甚至不打算讓他們兼學士,也是考慮他們年紀太大了,他希望選一批年輕的人輔佐太子,能夠一直輔佐太子左右。
這個結果倒是出乎武懷玉意料,雖然他確實往這方向努力,但也隻是當成一個長期目標,可現在突然就飛升實現了。
他記得崇文館應當開始叫崇賢館來著好像,似乎是貞觀十幾年的時候才設置的,現在就提前設立了,是不是這蝴蝶翅膀扇動的太猛了一點?
他瞧了瞧年幼的太子。
自己能不能保下這太子?
這個念頭一升起,他又猶豫了,這種逆天改命的事,他覺得自己胳膊太細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