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暴食熊羆
懷玉的莊子旁邊,有一個村子,幾十戶百姓。
朔方平定後,那些躲在城裡的村民在朔方城以工代賑乾了段時間活,然後接到衙門通知,讓他們回家分田授地。
原來這村子裡百姓大多無地,或隻有極少量的地,而這次衙門給的政策是一丁授足百畝。
扣除原有的地抵永業田,不足之額再補齊。
這對村民們來說,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做了十年梁國臣民,可沒享受到什麼好待遇,比如武懷玉這個莊子,之前就是梁師都的皇莊之一,本來地也多是這村子百姓的,但被梁師都劃走了最好的一千畝。
其它梁國勳貴也是這裡圈一塊,那裡占一塊,總有辦法兼並侵占,到最後他們的地越來越小,甚至徹底淪為了佃戶。
如今幾十戶村民都補齊了地,個個都趁著時節,在補種冬小麥,因為牲畜等損失,村民們麵臨缺農具少耕牛等情況,衙門也都提供一些租借的幫種。
不過如今衙門這塊耕牛農具種子等也不多,衙門還是號召各地的地主豪們強,能夠出來共渡難關,跟百姓租借耕牛種子等。
武懷玉的莊子,就向這個小村子的村民提供了不少種子、耕牛、農具的租借,約定好夏收後用糧食給租金。
他們也可以在有空的時候來武家的莊子裡打短工賺錢,這並不是無償的,而是給工錢,甚至工錢還很厚道。
對武懷玉來說,他現在地多,也不缺牛馬農具這些,牛馬從靈鹽塞上可以運來,農具種子可以從關中運來,都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莊子現在主要還是缺勞力,武家現在靈州五千畝地、鹽州一萬一千畝,夏綏銀勝四州新置地兩萬多畝,加起來小四萬畝地。
雖說是大莊園模式,相對效率高,能節約些人力,但這年頭的農業,仍是勞動密集產業。
普通百姓,一夫一婦能治田百畝,再養二十籮蠶,男耕女織。集體莊園相對效率高點,主要是田地集中、牛馬農具齊備,再就是相對引水灌溉等設備齊全。
但莊園除了種糧,一般也還會發展養殖這樣的副業,甚至有些初加工。
塞外四十個莊子,每個莊子現在基本是配了十房奴隸,老少等四五十人,其中青壯二十左右。
這些人在平時日常是夠了,但農忙時不夠,雇傭周邊村民打短工,甚至是雇傭些青壯來做長工,對莊園人力不足是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這對村民們而言其實也是好事,畢竟雖分了田地,但田地是死的,收益就這麼多,也還不會一直風調雨順,能再額外做工賺一些,那也多份收入。
甚至就連村民家中的小孩子,都能來地主家賺份錢,比如放羊放豬等等。
在中國古代傳統的鄉村,主要是由地主豪強和普通百姓構成,這種結構其實相對穩固,較少的地主豪強占據了較多數的田地資源,這些地主的田莊能夠產生更多新的耕種、農具等技術等,甚至也是鄉村社會裡的壓艙石。
任何事務好壞麵都有,在無法逆轉這種情況的局麵下,積極引導、監管好地主豪強,其實比一味的打壓更現實。
這個莊子就在夏州郊外,所以樊五娘不僅安排這裡種土豆、油菜、白蘿卜、胡蘿卜等,也還養羊喂豬,養雞和鵝,她還打算在這裡也蓋個溫室,這樣冬天也可以種上些玉米等其它蔬菜,到時住在夏州城裡,吃的豬羊蔬菜,都是新鮮的。
獠奴們一大早又開始切土豆了,昨天實打實的獎勵後,現在獠奴們都想爭奪頭名換斤羊肉,就算手腳慢,也要努力完成交待的任務,起碼也能獎兩蒸餅。
僧婢五娘今早滿臉春風,起來時對懷玉說她感覺這次中了。
“今天疙瘩村又好多人來做工。”
“有活就安排吧,反正我們現在秋種也忙,另外莊子新建起來,也還要添些屋舍羊圈啥的,大家重建家園也非常不易,還是老規矩,工錢一旬一結,他們可以要糧也可以要錢,儘量不要拖欠他們。”
疙瘩村因為靠著無定河支流疙瘩河而得名。
這裡原來百來戶人家,現在隻有七八十戶,還有半數是平定朔方後重新安置來的,另外大半村民,已經不是被之前圍城時遷去了靈慶等地,就是被趕進城後餓死了。
一場戰爭,雖然這次戰爭並不是什麼激烈攻城掠地,但對朔方百姓而言,仍然被洗白了。
現在分了田授了地,要重新修房子,置辦農具、家具、買牛買馬等,太難了,隻能一點點來,他們也不可能都指望朝廷衙門,這隔壁武家莊,就成了他們最好的依附對象。
“直接先計下,到時抵扣他們租借種子農具牛馬的錢也好啊。”
僧婢道。
懷玉擺了擺手,“你看大家那模樣,一個個麵黃肌瘦,家無餘糧,靠著朝廷的那點賑濟糧,都不容易。咱們這莊子在這,以後還要跟鄉親們經常打交道,需要他們幫忙的地方也多。
現在遇災遇難,能拉肯定要拉一把。”
“我有個事正好要說呢,就是好多村民現在要跟咱莊子借糧,說好秋天借,夏收後還,可他們現在一無所有的······”
“先彆管那些,每家先借一些,至於說利息這些,就彆說什麼借一還三還二了,現在借,可以到明年秋收為限還糧,本一利一吧。”
“太低了吧?”
彆人家都借一鬥,利息都是二鬥三鬥,這時間還隻有半年。懷玉居然要秋借秋還,足一整年時間,利息也隻要一鬥。
“都很困難,這個時候就彆想著利息了。”
其實武懷玉最後定這個利息,相比彆人半年就兩三倍息,實際已經隻相當半年期五分息了。
這個利息在當今大唐來說,很低,一般情況下你借不到這樣的,官府偶爾賑濟災民的時候會弄點這種低息的,但數量少不說,一般人也借不到。
另外就隻有家族的那種族倉,或是一些義倉,才可能有這低息。
武懷玉也得考慮下其它地主豪強們,不能一下子定太低,否則就是掀桌子破壞規矩。
現在聽起來是倍息,跟官府公廨錢利息相當,實際對比以半年期為主的民間糧食貸,要良心的多。
“要細水常流,這些村民以後跟咱們莊子是要世代相鄰的,”
這時代,武懷玉還是希望有個較良性的關係的。
那樣豪強地主和普通百姓的矛盾才不會那麼突出,而豪強地主才能更有威望,以後辦事什麼的也更方便。
甚至用殘酷點的角度分析,這些村民就算現在分了田地,但他們仍相當於是豪強家旁邊養的一片韭菜的,普通百姓在這個時代抵抗風險的能力是很低的,一場水旱霜災,又或是一場疾病意外,都可能讓一個家庭破產。
起碼也需要借貸,而這個時候他們基本上都隻能找隔壁的地主豪強借,這時代就算武懷玉再有良心,比彆人家利息低,可借貸利息普遍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