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2 / 2)

站在君王、朝臣們的角度,有些事情也隻是無奈的一時權宜之計,可站在臣民角度看,可恥,非常可恥。

廷議結束。

皇帝特意留了武懷玉,賜膳。

陪皇帝一起用膳,簡簡單單的一個午間工作餐。

飯後,賜茶。

“剛才廷議時,你好像情緒有些不太對,似乎有許多話想進諫,可最後為何卻又沒說,你想說什麼?”李世民問。

“陛下,臣師周遊天下,他曾跟臣講過在極遙遠的東方,在大海之東,那裡有一個叫明的王朝,據說他們祖上曾是殷商後裔,當年殷商戰敗,其中一支在東邊征討東夷的部隊,在一位殷商宗室將軍的帶領下,他們登上艦隊,本欲南下甌越尋機東山再起,卻遇風暴隨波逐浪,順著信風、潮流,最後一直飄到了遙遠的海之東岸,他們在那裡登陸上岸,建立城邦,開墾屯田,與當地的土著建立邦交,慢慢的,經過許多代人的努力,成為一個很大的王朝,國號為明。”

“明王朝當年抵達海東大陸的時候,人數並不多,也曾麵臨許多很凶悍的土著部落和聯盟,可明王朝的祖先,早就定下了一個祖訓。”

“什麼祖訓?”李世民好奇的問道。因為武懷玉獻的玉米土豆紅薯辣椒等這些作物,都說是來自海東大陸,是他師父收集的,李世民對這個海東大明,並沒有懷疑。

“陛下,那位明太祖留下的祖訓便是,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進貢!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海東大明朝也正是憑著這句祖訓,他們在那異國他鄉生存下來,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最終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明王朝,哪怕這個大明朝曾經曆數次強大異族入侵,甚至幾次打到了京師城下,

可天子從沒有出京巡狩,就算曾經有位天子率數十萬大軍遠征大敗被俘,可京師的太後立即與大臣又立了一位天子,然後天子親自提劍城頭坐鎮防守,天下各路軍隊入京勤王,最終擊敗了來犯之敵。”

“當時,俘虜了明天子的那蠻國大王,曾經對城中提條件,要求割地賠款和親,稱臣納貢,然後就送還天子,立馬退兵。

可他們寧願再立一位天子,也絕不和親割地賠款納貢稱臣。”

李世民聽了很震驚。

“那個大明朝還在嗎?”

“在,從明太祖正式建立起明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六年了,”

“比周王朝還久遠?”李世民難以置信。“他們怎麼做到的?”

“據我師傅說,這明王朝其實在這一千多年裡,已經先後經曆了十三朝。”

“十三朝?”

“就好比前漢和後漢,每當明帝國危亡之時,便會有宗室最終討逆勤王,靖難平亂,再建朝廷,如此,千餘年間,前後興起十三朝,皆大明朱太祖後裔子孫也。”

“明太祖姓朱?”

“嗯,當年殷商宗室率部漂至海東大陸,用了六百餘年時間發展,其中一支以其封地朱為姓氏,後來在大約我中原戰國周威烈王時期,朱太祖建立起明王朝,到如今千餘年,曆十三朝也。”

李世民聽的瞪大眼睛,這中原有西周東周,有前漢後漢,也有西晉東晉,可沒想到在那海東大陸,居然還有個十三朝延續不滅的明王朝。

周朝傳了三十七王,也不過七百九十一年,兩漢四百二十年,如果減去王莽篡漢十五年,還僅四百零五年。

李世民沒有想到,這海東大明,居然曆十三朝,傳一千零四十六年,還在傳承。

相當於從中原戰國時建朝,到如今大唐了。

“關於這個海東大明你還知道多少,他們可是實行宗室分封製度,否則明太祖子孫如何能夠不斷再建明朝,達十三朝之多?”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就一直在想著如何讓大唐千秋百代,起碼也得跟漢代一樣有個四百年基業吧。

總不能跟曹魏、楊隋或是始皇帝的秦朝一樣,都是二三世而亡。

武懷玉倒沒料到吹牛逼呢,李世民卻問這個。他剛才其實主要是為了講明朝那句野史祖訓,為了顯得牛逼點,所以把東羅馬拜占庭曆十三朝,前後一千來年這事套上去了。

哪料到李世民重點關注的是明朝是不是實封的分封製,然後才能這麼牛逼的十三次再建,延續千年。

懷玉猶豫了一下。

就他本人來說,很反對老朱家的分封製度,也許朱元璋開始的諸王分封製度,確實能有封疆屏藩中央之間,可朱棣靖難成功奪位後,立馬也削藩,最終就是老朱的分封製度其實完全變了,變成了宗室分封養豬,毫無權力,甚至連科考、當官、當兵都不行,哪怕去從事工商也不行。

最終養出幾十萬頭豬,王朝滅亡時也隻能任人宰割。

許多製度其實都是會走樣的,設計之初也許是好的,但最終會壞。

就好比晉朝的分封製度,本來也是吸取曹魏對宗室苛刻,後來被司馬家輕易篡位這教訓,所以大肆分封,一開始呢,分封諸王但也限製了不少權力,可很快朝廷給諸王的權力不斷增加,最終失控,引發八王之亂,西晉滅亡。

可看皇帝那期待的眼神,武懷玉知道現在的李世民其實對封建念念不忘,一般人還真勸不了他。

“陛下,臣聽說明帝國開國之初,其太祖就立下祖訓,對皇子實行分封之製,但不封京畿不封腹心,隻封在四邊,封在那些臣服中原,實行羈縻控製的邊疆地區,既為朝廷鎮守邊疆,也開疆拓土,還能屏藩中央,且一旦中央有變,則地方藩王可起兵勤王。”

“據說還實行類似漢代推恩令這樣的政策,藩王的封地,在其死後,再推恩分封給其諸子,而不是隻由其嫡長子繼承封國。”

李世民捋著胡子,陷入沉思。

“明帝國不封功臣嗎?”

“異姓功臣不封王,最高封國公,隻有功高者死後才能追贈郡王之爵,但不能承襲,異姓功臣隻給食邑封地,不能真正封建開國。”

“如果我大唐按明太祖這封建之法,那諸王要封到哪?”

“南中、遼東、西域、川西、青海、交趾,以及瓊崖島吧,”懷玉想了想答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