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滿朝勳貴半親朋(2 / 2)

“年後要去韶州做刺史,有什麼想法沒?”懷玉笑問。

“河西敦煌的沙子還沒吹夠呢,結果一朝詔令要調去嶺南了,一時都還沒轉過彎來。”武懷義是有些遺憾的,他跟隨武士彠去河西,叔父做都督,再加上安家的良好關係,他在那呆著挺好,

甚至如今絲路開通,就算守在敦煌,其實好處也很多。

這改任嶺南韶州刺史,還真意外。

“你也不用多擔心,三叔在韶州做了一年刺史,你過去接任,那都是現成的關係,甚至讓三叔把他在州中的一些幕賓給你,你就能很快上手了。”

武家這次曆劫,影響不小,武士棱武士恪致仕,武士彠涼州都督轉荊州都督,武士逸利州都督轉豫州都督。

武懷義瓜州都督府司馬轉韶州刺史。

武家眾人裡,真正稱的上更進一步的隻有武懷玉,刑部侍郎換成民部侍郎判度支,崇賢館主太子右衛率換成了治書侍禦史。

這次讖語事件,也越發讓武家上下都明白政治鬥爭的凶險,要是這事沒有這麼快查清,隻怕現在他們的官職又已經改換,或貶謫嶺南,或奪爵免職。

“這朝堂的水是真深,我們都走了,你能應付的過來嗎?萬一韋杜崔鄭,或是柴紹再要陰謀陷害,怎麼辦?”

懷玉笑笑,“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你們也不用太擔心,暫時估計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的。”

“再說,我也不是孤軍奮戰啊,咱老武家現在姻親、朋友也不少呢。”

說話間,大師兄蘇烈來了,李德獎李德譽兄弟也一起過來,

“有啥需要幫忙的,儘管吩咐,”蘇烈笑道。

“一會還請師兄幫忙招呼賓客朋友。”

“沒問題。”

武懷玉現在的朋友確實不少,今天他納丘家姐妹為媵,來的朋友不少。

隔壁的宰相魏征,主動的早早過來,提了兩壇自釀魏公酒做禮,甚至還送來幾幅親自寫的喜字,這禮物武懷玉挺喜歡。

同坊的另一位宰相,齊國公兵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的秦瓊也是帶著妻子李縣主早早過來了,家裡孩子也全帶來了。

平康坊的刑部尚書李靖,還有住西城距離十來裡的盧國公程咬金,也是約了牛進達、李君羨、吳黑闥等一眾當初瓦崗的老兄弟們過來。

而前宰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高士廉,前宰相、開府儀同三司趙國公長孫無忌,這舅甥倆也是同車而來,長孫無忌的姐夫張文謹,他弟弟長孫無逸,還有妹夫李客師,都是一同來的。

“二郎,來的客人越來越多,不像你說的簡單家宴啊,”蘇烈過來,來的人太多了。

好多人不請自來。

像張亮周紹範張士貴他們,武懷玉就沒請,也來了。

還有皇帝的莫府四舊,許洛仕、喬軌、段誌玄和侯君集相約而來,侯君集先前見麵時還說來不了呢。

至於說豆盧家的爺幾個,懷玉本來隻請了豆盧懷讓,還有閻立本閻立德兄弟,他也沒請的。

納個媵妾而已,這倒驚動整個長安城,來了無數勳貴高官了。

房玄齡杜如晦王珪溫彥博這幾位宰相雖沒來,但也派家人來送了禮物,

楊恭仁楊恭道楊師道兄弟幾個,也親自來了。

更彆說武家在京的武士彠等自家人了。

最後連東宮太子、魏王李泰、蜀王李恪、燕王李祐,以及雍州牧漢王李元昌,安州都督趙王李元景等皇子、皇弟也派人送了禮來。

等到皇帝和皇後,甚至宮裡的韋貴妃韋昭儀姐妹,楊淑妃楊婕妤四姐妹,都先後派人送禮到,

這來了的沒來的,聽到消息都是大為震動。

納個媵妾而已,用的著這樣?

讖語案後,很明顯,武懷玉地位越發穩固了,這就是十足的體現啊。

哪個臣子納妾,皇帝皇後甚至太子都還送禮祝賀的?

“翼國公這恩寵,真是無人可及啊。”

“那是,我可聽說,聖人前兩日在金殿上甚至當著眾臣麵直言,說諸皇子年幼,長孫無忌與武懷玉,實有大功,如今委以重任,是把他們當成兒子看待。”

這不是占長孫無忌和武懷玉的便宜,長孫無忌是李世民妻兄,武懷玉現在也是皇帝兒女親家,

但古人講君臣父子,君臣關係,那就是父子一樣。

皇帝直言把長孫無忌和武懷玉當成兒子看待,這可是極大的信任,因兒子還太年幼,所以現在把這兩有功的心腹大臣,當成親兒子一樣委以重任,這是何等信任?

反正金殿上皇帝這句話一出,不管韋杜崔鄭現在有沒有什麼想法心思,都肯定暫時不敢有半分亂來的。

這句話可比一道免死金券都珍貴。

長孫無忌當初可是被李世民欽定從龍擁立功勞第一,武懷玉現在跟他並列,這何等恩寵。

今天武懷玉納丘行恭嫡次女為媵,也是長孫無忌寵妾之妹,聽到消息的許多勳貴官員,就算沒接到邀請,也都主動跑來送禮恭賀,就算進不去翼國公府,那也要把禮物送到。

甚至許多在京的士子,也都聞訊而來。

武家門外,不得已臨時擺起了一排長桌,許多管事在那登記來客。

武懷玉聽說許多人不請自來還送重禮,特彆交待,把來客名字都記下,但禮物都送還,甚至還要送上一杯謝禮酒和幾樣點心。

在京的射洪縣丞李德晟,也是特意帶了十五歲的兒子李義府,精心備上了禮物,還讓兒子帶上了他寫的最好文章前來,就想拜見下這位年輕的皇帝寵臣,若是能夠讓他看一眼兒子的詩文,那就好了。

可是他們滿懷期待的過來,結果離武家遠遠的,坊內街道就排起了長隊,全是不請自來送禮的人,因為太多了,隻能排起長隊。

年輕的李義府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送禮隊伍,目光中充滿了羨慕向往。

“翼國公比我才大五歲,就有如此權勢富貴,大丈夫當如是也。”

李德晟看著那長隊,對兒子道,“若是你的乾謁詩能夠入翼國公法眼,能拜在他門下為弟子,你將來必能前程似錦。”

“可這麼多送禮、獻詩的,隻怕翼國公根本看不到我的詩。”李義府對父親道。

李德晟無奈,“那就隻能過完年回蜀中,你繼續閉門苦讀了。”

“阿耶,就算見不到翼國公,我也不想回蜀中了,我想留在長安讀書,一次見不到,兩次見不到,可我相信留在長安,總會有機會能見到翼國公,隻要他能讀到我的詩詞文章,就一定會收我為門生的。”年輕的李義府很自信,他可是被稱為神童,十五歲年紀,文章詩詞已經在蜀中聞名。

他隻是缺一個機會而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