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2 / 2)

馮立在廣州都督任上已經一年多,他表現還不錯,很努力小心的維持著平衡,他自己不事產業不經營,就是不插手廣州原本的利益分配,不激化矛盾。

馮立不愧是建成曾經的心腹,差點攻進玄武門的男人,他在廣州看似什麼都沒乾,實際卻慢慢的把廣州控製的很牢,而且他的表麵無為,實則是在刻意讓馮盎兄弟放開攻伐。

他表麵一直在調停,實際暗裡兩邊煽風點火,甚至大力支持嶺南第三大豪族瀧州陳氏的陳龍樹對狸獠蠻設州置縣,

從武德六年馮暄反唐,到武德八年他們投降,然後馮暄又與談殿聯手,跟兄弟馮盎繼續大戰,打了四五年沒停過,嶺南的這些豪強都損失不小。

馮盎也是個老狐狸,畢竟去中原當過官,還跟隨楊廣征過高句麗,哪看不出馮立那點心思,可問題是他那個兄長馮暄一直一根筋,兄弟倆早年為爭奪馮家的繼承權也是明爭暗鬥。

馮太夫人死後,兄弟倆也再無顧忌。

馮盎有時還會顧全大局,可馮暄卻完全是有你沒我,不死不休的態度,馮盎想保全實力,想兄弟休兵談和,可馮暄不肯啊,還拉著談殿這蠻酋聯手進攻。

碰到這種腦殘,馮盎有什麼辦法,看破馮立計謀也不敢說破啊,反而還得繼續背靠大唐朝廷,對廣州都督十分恭敬,否則馮立可能就要聯合馮暄他們先滅了他。

本來馮冼兩家一體,占據嶺南三分之一天下,但在馮暄和冼寶徹這些傻缺的執拗下,硬是把兩王四個二的天牌,打爛了,儘剩下些小單牌。

現在隨著大唐中原一統,連突厥都已經不敢再犯,那嶺南也就徹底失去任何割據自立等的可能性,甚至想維持聽調不聽宣的這種局麵都不可能了。

馮盎也隻能是順應時勢,識時務為俊傑了。

他現在也彆無請求,隻希望天子能夠聽他解釋,能相信他對朝廷忠心耿耿就好,如果朝廷要出兵嶺南,他馮盎願為先鋒,幫朝廷剿平馮暄談殿這些逆賊,甚至助朝廷編戶齊民,駐軍屯田。

他也豁出去了,再這樣下去,老馮家的那點本錢真要打光了。

馮智戴是次子,卻是馮盎嫡長,在馮家諸子中,他戰功赫赫,威鎮嶺南,甚至這小子還會作詩,也會占卜,挺全才的,當年也是在隋煬帝身邊統領著本部禁軍侍衛,混過宮廷的。

他這次來,也沒打算回去。

馮智戴也想當個中郎將。

當然,若是能尚個公主就更好了,可惜他年紀不小,太上皇的公主和皇帝的公主,都還太年幼,他兒子尚公主還差不多,可惜他兒子遠遠不夠格。

就是他這個馮盎嫡長子,都有些不夠格。

彆管他們在嶺南如何呼風喚雨,但在長安,在那些勳戚權貴眼中,他們始終就是南越的土鱉而已。

秦瓊爺倆沒給馮智戴什麼承諾。

但第二天爺倆進宮麵聖的時候,特意跟皇帝詳細稟奏了嶺南的事務,還提了不少建議,武懷玉舉薦龐孝泰留京做個中郎將什麼的,白州刺史由其兄弟接任。

“朝中不少人請求派李靖做嶺南道安撫大使,從江南山南等地調一支大軍入嶺南,把馮暄談殿馮盎等私兵整編,並重新授職,調任異地,如果他們不順從,就發兵滅了他們。”

“陛下,時機未到,等朝廷積聚實力,滅了突厥頡利可汗再用兵嶺南不遲。”懷玉勸說。

李世民笑笑,“還有人說殺雞用不著牛刀,不用派李靖,直接派他的學生武懷玉出馬就行,甚至有說給你兩萬兵馬,伱就能掃平嶺南的。”

“臣沒這本事,嶺南的問題,不是表麵上兵馬可定的,主要還是嶺南的漢移民豪強和當地狸獠土著的問題,”

李世民點頭,“你說的沒錯,急也沒用,不過先前讓遂安縣公李壽出任交州都督,可到任後貪贓不法,深失朕望。

渤海縣公李奉慈出任桂州都督,在桂州置姬妾數百,夜夜笙歌驕奢無比,不問政事。

唯有馮立出任廣州都督表現不錯。”

李世民說的李壽本名李世壽,皇族兄弟,而渤海公李奉慈,更是李淵二哥的次子。

李淵兄弟四個,三個都早死,唯有二哥留下兩個兒子,李奉慈更是從小被李淵在身邊親自撫養長大的,兄弟倆長大後,不學無術驕奢淫逸,一直充當著建成的小跟班。

之前兄弟也皆封王,李世民即位後也沒給他們麵子,都降為縣公,去年,哥倆都出任地方都督。

李世民本來想著諸子年幼,先讓宗室裡族親,出任各地都督,將來再換自己兒子,誰知道這些家夥沒幾個爭氣的,也就李道彥在岷州還算表現不錯。

現在李世民都懷疑自己的想法了,用皇族宗室取代功臣出鎮都督,讓功臣大將做副手,效果並不太好,約束不了那些皇族。

“與其發大兵深入嶺南,倒不如換幾個都督刺史,朕打算讓李襲誌重新出任桂州都督,交州都督人選還沒合適人選,你們說若調馮盎任交州都督如何?”

秦瓊直接搖頭,“馮盎與馮暄、談殿相互攻伐不斷,這個時候陛下調他去任交州都督,他肯定會心生不滿,認為朝廷拉偏架,何況交州要地,怎麼能給馮盎。”

“再讓李大亮回去做交州都督呢?”

“李大亮之前治交州有功,征召入朝拜太府卿,現在時隔一年又回交州,也不太合適。”

“丘行則呢,他原是冀州都督,他父親丘和久鎮交趾,在當地很有威望。”

“丘行則比較跋扈,讓他去交州,隻怕也處理不好南越諸蠻關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