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娃一直留在長安,跟著懷良,一起在武氏族學讀書。侯大跟武毛身份不同,侯大現在也是武官之子,在武家算是客人。
“你就叫三省吧,三思而後行,每日三省吾身。”
武三思、侯三省。
兩少年一起謝懷玉賜名。
“懷良啊,他們兩個是你夥伴,要珍惜這關係,將來你們要互相幫助。”
問了些三人的功課之類的,如今的城南武氏族學,教學條件越來越好,師資力量也不斷加強,不僅請來的常駐老師們學問越來越高,甚至在武懷玉的麵子下,還經常能請來不少名士名師客座講學。
如今武氏族學裡的學生也多,不僅是太原武氏各支的族人子弟,也還有家族的一些親戚朋友子弟附學。
當然,武氏族學還以教學嚴謹而出名,封閉式管理,哪怕是公侯家的嫡子,也頂多能帶一個陪讀入校,隨從奴婢是一個也不許進去的,就算帶一個陪讀,生活日常也都要自理,不得代勞。
一旬要在裡麵封閉讀書九天,然後才能放假一天出校。
每天教學內容安排的滿滿當當,早起操練、晨讀,每天還得有勞作課、手工課。
不好好讀書,違反校規,輕者挨戒尺,重者打屁股,更嚴重的直接開除。
多少人願意捐獻大筆錢糧給族學,想讓子弟進來附學,都還得不到機會。
除了經史子集,族學也還是要學書、算、律,還外還有繪畫、音樂、圍棋、騎射等課程,雖說分了年級,課程有所不同循序漸進,但武氏族學確實是貴族學校,君子六藝,德智體美全麵發育。
小胖在學校還挺用功的,他老丈人王學士兄弟三個,現在都在族學裡做客座教授,鬥酒學士更是一旬得去起碼三天,反正對小胖抓的挺嚴,對這準女婿可不會放水,讀不好就挨戒尺。
“好好讀,學到了學問,就是自己的,永遠不會吃虧。”
懷玉想起自己如今倒是忙的沒什麼空去族學了,有時間要多去去。
回到後院,去瞧了瞧丘氏姐妹,這兩姐妹如今雙雙懷孕。
“聽說我那兄弟闖禍了,妾代他向阿郎賠罪。”
大長腿丘德柔丘十二娘倒是態度挺端正,並沒有因為兄弟今天在家門口讓小叔子揍了,就要偏袒兄弟。
“小孩子玩鬨罷了,我已經讓他們互相道歉了,這事就過去了,”
“你阿耶在襄州可還好?”
“挺好的。”
旁邊丘三十娘德淑也說他爹丘行則剛從交州送了信到京,說是有一大批蔗糖正從交州北上。
“我阿耶說這次先從交州走海路到廣州,然後再走內河水運到韶州,再翻大瘐嶺梅關道進江南西的贛江北上。”
交州的紅河三角洲平原可是很富饒的,氣候除了適合種占城稻,也很適合種甘蔗。
丘家以前就在交州搞了許多種植園,抓了大批的獠奴狸奴種甘蔗,現在武懷玉有了比天竺阿三們更高超的脫色秘方,武家的白糖現在成功取代阿三們,成了長安,乃至整個大唐的白糖高檔市場的壟斷者。
連海東四國,甚至西域商人、天竺商人,都要反向來從長安進貨白糖冰糖。
白糖生意很賺錢,不過武家沒有蔗糖原料,這些現在主要掌握在丘家、段家還有嶺南的馮家、冼家、陳家、寧家這些土豪手中,他們握著大量甘蔗種植園。
武家跟他們組建白糖聯盟,他們供應蔗糖原料,懷玉脫色加工,生產的白糖,要分配給各家一定的份額,這樣聯盟的好處就是武家能不被在原料上卡脖子,甚至拿到價格不錯的原料。
但付出的就是得讓出不少白糖的份額給他們,出貨價格同樣不能太高。
丘行則現在是交州都督,在交州都督府下各州,那是瘋狂推動甘蔗種植,這家夥為了能夠弄到更多種甘蔗的奴隸,甚至向皇帝上書,說林邑蠻夷之國,所上奏章中言辭不夠恭順,請發兵討伐。
這家夥其實就是想去抓奴隸,順便搶點金子。
林邑在交趾之南,在漢代的時候,林邑大部也曾是中原統轄之地,隻是後來割據自立,林邑雖是偏遠小國,可海上貿易發達,崇尚婆羅門教,本就盛產香料象牙黃金等,又通過貿易,使的其國中有大量財富。
中原南北朝時代,林邑也經常北上侵犯南朝所屬的交州,結果就多次遭到討伐,每次中原軍隊討伐打過去時,都能掠獲到大量的金銀象牙等。
隋煬帝時,就曾派將領統兵萬餘遠征林邑,他們一路攻進了林邑國都,搶了大量財富,甚至還搶到了林邑王室供奉的十八尊巨大的純金像。
可惜這支遠征軍,後來班師時染上瘟疫,連主將劉方都病死,士兵折損極大,楊廣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新置林邑等三郡,向南擴張許多,可惜後來三征高句麗,隋天下大亂,新置三郡,也被林邑奪去。
丘行則此時提議以表奏不順為由討伐林邑,不外乎就是想搶黃金、搶象牙、搶人口。
糖這玩意太賺錢了。
哪怕是本土蔗糖製作技術,製作出來的傳統的普通沙糖,都是按兩賣,最次的都要九錢一兩,好點的十二錢一兩。
這種沙糖,顏色很深,可以稱之為黑糖。
顏色淺點的,紅色的,則更貴一個檔次,至於之前最高檔的,那是天竺人才有的糖,他們稱為白糖,其實是黃色的。
那玩意,六十文錢一兩。
幾乎就是一貫一斤。
而這還是批發價,其中還有些上品、精品,賣的更貴。而這些從天竺販來的白糖,中原商人一般都是跟那些千金藻豆、薔薇香露等這些奢侈貨,一起放在大藥店裡銷售,價格再翻幾番。
價格雖沒胡椒、樟腦等那麼誇張,一升就得七八貫,甚至二三十貫,但哪怕最普通的沙糖,九文一兩,一斤也要近一百五十錢。
而現在長安糧價,一鬥米才三十錢,一升不過三文,粟一升才兩文。
最普通的沙糖那都是大米的近五十倍。
不是達官貴人,普通百姓誰吃的起蔗糖?
頂多吃點麥芽糖或是自己在山裡采的蜂蜜。
以前高檔白糖都要從阿三那進口,讓他們大賺特賺,現在技術反超,阿三也得來大唐進口白糖,絲綢路上的波斯商人、粟特商人甚至羅馬商人,也都開始搶購大唐白糖,使之成了跟絲綢、瓷器、茶葉一樣的東方好貨。
隻是這量現在確實太少。
前景如此好,掌握大量甘蔗園的這些家夥們,當然都想擴大產能。
段家程家在蜀地南中,丘家在交州,馮家冼家在海南島在雷州半島等地,寧家在欽州灣,有這條件的都在抓緊。
地不夠,那就征討生番蠻夷,把他們的部落編戶齊民,設縣置鄉,讓他們種甘蔗,對那些不配合的甚至直接攻打俘虜,然後讓他們成為甘蔗園的奴隸。
他們這麼積極,最主要原因就是白糖聯盟裡的協議,就是要用蔗糖換取白糖,提供的蔗糖原料越多,能拿到的白糖配額也越高,這倒手銷售能賺到的錢也就越多。
丘家在交州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那裡既有地有人可大量種植,氣候又非常適宜,而且交州有大港,本來就有傳統的海上貿易,這塊的份額,丘家有天然優勢。
丘家現在還一直勸說武家到那邊去建加工作坊,甚至願意拿出他們家在交州的許多甘蔗園,來換一點提煉作坊的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