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懷玉的辭呈剛送進宮,秦瓊的稱病折也到了,他說舊疾複發,無法勝任宰相之職。
緊接著馬周也辭職了。
理由是他為禦史台的佐貳,如今妻弟受彈劾,他位置敏感,請辭回避。
然後兵部尚書李靖也請辭了,理由當然是他是武懷玉的老師,現在武懷玉被彈劾的十大罪名裡還有結黨營私罪,王珪列舉的武黨裡就有他李靖,所以他也請辭回避。
一連四位重臣辭職,倒好像確實坐實了武懷玉結黨這事。
侍中王珪和黃門侍郎韋挺摩拳擦掌,準備正麵硬剛武懷玉,這次的突然襲擊,其實是早有準備。
武懷玉的行為,確實得罪了許多人。
最近各方也在慢慢串連,甚至在通過輿論一點點的傳揚發酵,就準備挾帶輿論一舉把武懷玉掀落馬下,順便把他那些亂七八糟的政策給廢了。
隻是王珪似乎遺忘了最重要的一個人。
那就是天子。
他也似乎忘記了武懷玉隻是個衝鋒陷陣的先鋒,真正指揮的是元帥李世民。
宮中,李世民很氣。
他奪位以來,一直隱忍,一直想著重新團結各方勢力,為的就是能夠把大唐帶向更安定繁榮,為此他忍魏征、忍杜淹、忍他王珪,甚至諸如薛萬徹、謝叔立、馮立等一個個都忍下來了。
要不是李瑗、王君廓、羅藝、李叔良、李孝常等做死非要謀反,他也是能忍的,連裴寂他都忍了許久,直到他非還替太上皇四處聯絡。
“朕要殺了王珪!”
皇帝麵前,坐著長孫皇後和她兄長長孫無忌,兄妹倆人也是難得一見皇帝如此盛怒。
“陛下息怒。”
“局麵好不容易好轉了一些,有人就坐不住了,就開始要使陰謀詭計,開始要內訌,要黨爭,他娘的就不能安份嗎?”皇帝難得破口動粗,“賊他娘!”
皇後都被這汙言臟了耳朵。
“陛下先吃個西瓜吧,冰鎮過的。”長孫無忌勸說。
皇帝現在沒心情吃瓜,這段時間攻擊武懷玉的奏章很多,他都留中不發,還特意給武懷玉賜號帝心,本以為傳遞的信息已經夠明確了,可有些官員搞不清楚也就算了,王珪也這樣?
好說歹勸,皇帝才終於稍平息了幾分怒火。
這時長孫無忌也才說道如今長安是有那麼一股勢力,正在串連煽動。
“有人在教孩童唱些童謠,有人悄悄在街巷裡坊撒下小文章,流言四起,和尚、貴族、商人、官吏,甚至有軍官也參與其中。”
長孫無忌這話有如火上澆油。
李世民的火騰的又往上冒。
“他們想乾什麼?”
“其實他們目的很明顯,就是想把翼國公趕下台,最好是流放嶺南,然後順勢請去罷廢他提出的那些政策,諸如畝納二升的義倉糧,再如這拆坊牆建街市,又諸如僧道考試、百貫一牒、禁止僧道從事工商放貸等等,”
“王侍中之前就一直反對按畝征義倉糧,甚至提出義倉糧當由士民自願捐獻,若要開征,也隻能按戶等收,上戶最多兩石,且王公等不課戶不征。”
······
次日,大家發現,武懷玉、秦瓊、李靖、馬周都沒上朝。
朝會上,王珪依然再次彈劾武懷玉。
皇帝點名蕭瑀,“蕭相領禦史台調查王珪所彈劾之事,查明清楚上報。”
宣陽坊。
武懷玉跟姐夫馬周在下棋。
“姐夫你沒必要也請辭,咱都走了,那不正趁了王珪韋挺他們的意?那調查起來,不也更好下手?”
懷玉落下一子,“我覺得蕭瑀這老頭,也對我早有意見,特彆是上次檢校佛法,我沒給他麵子,這次估計這老子要趁機弄我。”
“不會吧,蕭相公看著挺忠直一人。”
“人啊,都有私欲,都會有立場,很難做到真正大公無私的,何況,能做到宰相,哪個又簡單,不管伱有心無心,這一路上來都免不得要鬥爭的。”
能當上宰相的,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宰相們不得要有才,還得有個必備本領,就是得狠,關鍵時候能對政敵下手,否則如何出頭?
蕭瑀在貞觀朝都已經是三拜宰相了,這更是個鬥爭高手。
“不過蕭老頭這次如果敢對我下黑手,那他就是沒看清形勢,老糊塗了,最後吃虧的還是他。”
“二郎這次這麼淡定自信?”
懷玉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