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武少保(2 / 2)

黃綾詔書送到懷玉手中,天使恭賀道喜。

太子少保,是從二品的職事官,雖早淪為象征性的榮譽虛銜,卻也還是職官之列,比正二品的特進散官,更顯榮耀恩寵。

“恭喜二郎。”豆盧懷讓比懷玉還激動。

武懷玉倒挺淡定,一個虛銜而已。

唐初的三師三公,太子三師三少,授的都比較少,如三師沒授過,三公則李世民李元吉裴寂擔任過,封德彝死後追贈司空後又剝奪,如今杜如晦死後也追贈司空。

至於太子三師也沒授過,三少則授過杜伏威、蕭瑀、李綱、裴矩,此前還授過羅藝。

裴矩已逝,杜伏威也早沒了,羅藝也造反被誅。

蕭瑀倒是厲害,先拜少師,如今再降少傅。

李綱則是先拜少保,再遷少師。

武懷玉拜少保,他倒沒料到,主要這個一般是授給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除了杜伏威、羅藝這些割據反王特殊,如蕭瑀李綱裴矩都符合這條件。

武懷玉明顯是不太符合的,太年輕,不過他拜過宰相,又做過東宮的太子洗馬、崇賢館主、太子少詹事,現在拜太子少保倒也說的過去,畢竟雖是加銜,太子三少也屬於東宮官,是太子老師。

懷玉領旨謝恩。

“陛下讓武少保入宮。”

管家送給天使一本金冊,天使笑著收下,並說自己是張阿難的孫子。

這透露出的是自已人的意思。

要說老張也確實厲害,這宮裡義子義孫很多,雖然老張平時蔫蔫的不顯山不露水,但宦官能封縣公穿紫袍,擔任內侍監,在宮裡宦官中甚至有了自己的張氏宦官家族,勢力很大,隻是他很低調,不會犯蠢越界,李世民對他一直很信任,也很滿意他的這種本份,從秦王府到東宮,一直讓他總管大內。

“二郎快去吧。”豆盧懷讓替他高興。

他覺得武懷玉這是要複相了,畢竟判度支這塊,還需要懷玉來統領啊。

民部尚書也一直還空缺著呢,不就是皇帝在給他留位置嗎?

雨後的長安,空氣清新,也顯得格外的乾淨。

懷玉特意走東市街。

他辭相後的這段時間,長安改造並沒有停止,不但三市周邊六坊的改造日新月異,連三市也已經開啟拆牆工程。

以前東西市是要午時擊鼓三百下開市,日落時再擊鼓閉市,一天其實才開市半天。

武懷玉覺得這很不好,早製訂計劃拆除坊牆,解除種種限製,以後開市時間放到早上,天亮開市到天黑,不再有坊牆隔離,雖然管理上可能會麻煩些,但相比之下,拆牆利大於弊。

騎馬走在街道上,路上沒有積水,東市街剛經過擴建維修,墊土硬化再鋪沙,路邊的水渠都加寬加深並改成暗渠。

與宣陽坊相鄰的東市西麵坊牆,已經全拆掉了,露出了東市井字街,原來環東市坊牆的環坊街道也露了出來。

雨剛過,許多工人已經開始又在忙碌。

一片熱鬨景象。

懷玉覺得挺好的。

整個長安的這些拆牆、街市、坊市的改造,將要持續很長時間,基本上全部采用的招標承建模式,並沒有免費征服民丁服役,而是承包的各商人,出錢雇傭長安及京郊百姓,許多長安的百姓都得到份不錯工錢的活,

甚至帶動了許多建築材料的交易。

相比起傳統的官府土木工程,幾乎完全采用征召民夫、工匠免費服役,甚至所需材料,都是讓各地方采集輸送,現在這種模式不擾民不給百姓增加負擔,也不會耽誤農時什麼的。

甚至百姓還能得到一份不錯的收益。

而且還不需要朝廷出錢,改造好的商鋪街市,部份抵給開發商做工程款,剩下的還能出售出租賺一筆,這個模式是魏征他們怎麼都想不明白的。

但長安可是都城,如此多的人口,注定他的消費力巨大,城市經營是可行的,現在這一路做下來,雖也遇到不少問題,但都還是在順利前行。

長安因我而正在改變。

武懷玉覺得很興奮而自豪。

起碼那些在工地上乾活的百姓,他們沒有哪個會跟楊廣修東都挖運河運征糧時那樣的麻木和怨憤,相反他們雖辛苦乾活,臉上卻很高興,因為這活是有報酬的,而且度支使衙還定下了各工種的最低薪標準,給予他們保障,乾的快進度好,還會有獎賞,甚至每天這三頓飯的夥食,度支使都有標準要求。

免費的和有償的,心態完全不一樣。

進入東宮,懷玉發現宮裡很忙碌,很多人整理打包。

嗯,大安宮也已經提前修好了,太上皇將讓出太極宮,而天子也終於將要正位太極宮,這狹小的東宮將留給承乾。

見到天子,李世民笑著上來,“這段時間在家可休息好了?”

“謝陛下牽掛,臣休息好了。”

“嗯,那就回來做事,民部尚書判度支還給你留著。”

皇帝沒說讓武懷玉複相,武懷玉也沒提,但對於回來再任民部尚書判度支他拒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