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薑還是老的辣(2 / 2)

老功曹在三原跟李靖共事了四年,相處的還不錯,也算結下善緣,後來李靖雖然去了雁門,但老功曹跟李家一直有往來,

能在縣衙呆了五十年,除了他家世代都在這裡為吏,也還是老功曹比較有手腕,人脈關係廣。

“租子收了嗎?”

老功曹還有孫子在長安雍州官學讀書,也費心送了兒子到長安做吏,又有兒子在外經商,有兒子在家中打理,

諸子各有分工,還通過把女兒嫁給縣中胥吏、豪強、元從禁軍等,把這人脈關係網拓的更寬。

老功曹直覺敏感,

他感覺到這次風雨欲來,不太對頭,想想便乾脆退了。一把年紀了,沒必要再趟這渾水,

他一個老功曹實在不敢跟宰相亂來。

“叫大郎來。”

老功曹收拾了東西,騎上騾子帶上隨從,便悄然離開了,甚至沒驚動其它人,他不想這個時候弄的動靜太大。

李大郎不解。

“不用擔憂,沒出什麼事,是我自己要退下來的,”

再說這新法肯定要得罪很多權貴豪強,武懷玉是年輕宰相,人家不怕,但他一個胥吏,可得罪不起。

人家那些門閥世家不衝在前頭,你出什麼頭?

“我辭去司功佐的差事,退休了。”

騎騾一路回到鄉下,

老功曹也姓李,他家在清河南岸,所在村子也叫李家莊,因為北岸還有兩個李家莊,

就算老李心中也反對這新稅法,但老李絕對不會做出頭鳥,相反,他還要兒子今年就提前一年,主動的先按新法繳納所有,

要衝讓彆人衝,自己先往後跑,等前麵打完了,到時再看情況決定不遲。

李大郎是老頭的長子,五十歲知天命的年齡,是他當年剛進縣衙後,娶了戶曹佐之女生的,這長子過於老實了些,書讀不進,人又不夠圓滑,胥吏都做不了,最後便安排在家守業,負責田地等事。

能在衙門乾了五十年而不倒,老胥吏的圓滑老道可不是一般。

“閉嘴!”老李看著兒子還在那扳指頭算要多交多少石糧食,這些糧食若是放貸又能賺回多少,什麼春借秋還,借一還二·······

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主動,什麼叫被動。

南李莊大多是普通百姓,老功曹家世代為吏,兼並了不少土地,是莊中最大的地主豪強,

不僅能讓這位武相公滿意,甚至還可能直達天聽,畢竟三原試點,如今朝野都在關注著。

“鋪子作坊這些,也都記得上報。”

李靖家最為有名,所以李靖家那莊便稱為東李莊,西邊那個稱為西李莊,而老功曹這邊稱為南李莊。

真是個新奇的東西,比修在清河上的碾磑可強的多。

他輔佐過的縣令十幾任,基本上都能相處的不錯,

不過他也清楚,他跟李靖的關係也就那樣,並沒有街坊百姓傳的那樣,人家李靖現在是右仆射,他仍不過是個縣衙老功曹,怎麼能比。

幾年間,這裡居然已經是三原縣最熱鬨的地方。

“回家!”

數代人的經營,在一次次的王朝更替、兵禍天災中大發其財。

麵對著熱鬨的街市,他甚至有點陌生感。

老功曹離開衙門,既沒去李家莊,也沒去武家堡,徑直回鄉下的家,他打算以養病為名,暫時不理會這外麵的紛紛擾擾,且靜待半年,再看看變化。

出了衙門,扭頭看了眼這剛搬來沒多久的縣衙,老功曹一聲歎息,

換下絳公服,穿著一件普通的褐色布衣,騎著騾子在龍橋街上慢慢逛著,

送酒請酒,這就是鄉下提醒交租的意思。

這份家業攢下也不容易,家族世代縣中為吏,以前還為子弟謀捉錢令史之職,把私錢冒充公廨本錢放貸,借用縣衙力量來催收。

老功曹沒打招呼突然就回來了,倒是讓家中很意外。

如果讓他當家,估計就算真到明年,他可能又會跟許多愚蠢的家夥一樣,想著各種手段拖欠,甚至拒繳,

鄉中小地主豪強,還真以為自己多有本事?

他這麼積極的主動申報納稅不是他真的讚成新法,恰恰相反,他內心極為反對,

可他不會自己站出來帶頭反對帶頭衝,

“你最近派人四下鄉裡多打聽,等縣裡工作組下來再次清查戶籍人口財產田畝這些,如果附近那幾家地主大戶,敢弄虛作假,你就暗裡檢舉他們,”老李一臉陰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