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立政殿中(1 / 2)

第673章 立政殿中

長安。

李世民在立政殿與皇後喝茶,喝的是建州產的青鳳髓,但卻是宮廷特供版的蒸青餅茶,又稱鳳團。

“三原縣萬戶,一下子收上來五萬餘石糧,照武懷玉這新法,若是天下三百餘州千五百餘縣都能推行兩稅新法,僅地稅這塊,一年起碼能收三千萬石,”

長孫皇後給李治剝著石榴,她不乾涉朝政,但也知曉些國家根本。

“有那麼多嗎?現在朝廷三百萬戶人口,一年好像租賦僅有八百萬石,這還是武懷玉和戴胄把義倉糧推廣開後才有的。”

八百萬石到三千萬石,這個數字確實驚人。

但若以三原縣為例,往年額收八千石,實際隻能收到五六千石,而今年收五萬多石,那全天下八百萬石漲到三千萬石也是合理的。

“父皇、母後,兒臣親自到三原走了一趟,縣鄉都走訪了下,三原的變化確實驚人。”

太子承乾在那給妹妹長樂公主切石榴一邊道。

“一下子從八千石到五萬石,翻了數倍,百姓能承受的起嗎,會不會疲民?”皇後較為謹慎,並沒有隻為那數字吸引。

“恰相反,”太子有些興奮的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情況說給他們聽,“原來三原縣萬戶,因是畿縣,絕大多數的土地,倒都是在勳戚貴族官員地主豪強手裡,要麼就是公田,縣衙的公廨田、官吏職分田,學田、驛田,甚至還有就城諸司的職分田呢,”

“又有許多是元從禁軍田、十二衛統軍府的公廨田、職分田、軍田,”

承乾把一些細節說給皇後聽,以前地多的不納課,課丁卻地很少,租調負擔就很重,現在新法,這些課丁地少稅賦也減少了許多,

真正納糧繳稅的主力是原來那些貴族官員豪強地主們了,按畝征稅。

每畝征繳並不算多,而且他們地多,實際負擔更不值一提,但長孫皇後覺得這還是開了個先例,畢竟以前貴族官員府兵是不納課役的,現在這樣弄,會不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貴族官員府兵,這可是大唐基石啊,可不能自毀牆腳。

李世民捋著須,他當然清楚這新稅法觸及國家根本,但現在要是不改革租庸調,不出三五十年,這個製度就會徹底崩潰,到時危及的就是整個國家,

如今未雨綢繆,總比將來心腹大患再來解決強,那個時候,隻怕更難。

“貴族官員府兵,都是國家基石,但他們也享受著大唐賦予的地位,自然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今一畝地也隻是征幾升糧而已,二三十稅一,如果連這點責任擔當都沒有,那這些人談何與國休戚!”

“這些年已經有些人忘了根本了,”李世民道。

按朝廷原來製度,文武職事官三品出,若郡王期親、及同居大功親,五品以上,及國公同居期親,並免課役,既為同居,有所蠲免。

五品以上官員不僅自己享受免稅特權,還可以蔭及同居在一起的相應親屬。

於是有人千方百計要搭車避賦役,於是許多數十口人、上百口人的大家庭不分戶,四世同居的很多,有的官員家族,六院共一皰,也不分戶。

還有人故意在戶籍所在地以外地方購置田產,或刻意不在戶籍所在地居住而移居他處,這樣他們事實上脫離戶籍管理體係,而逃到逃稅避役的目的。

“父皇,兒臣在三原的時候,倒是聽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被父皇敕授檢校戶部員外郎的劉仁軌,有兄弟劉仁相仍在河南老家鄉曲,他們兄弟就主動的分家另立戶口,

而且今年劉仁相在夏收一,就主動的到縣衙按畝納租稅,當地縣吏好奇,說你與劉員外那是親兄弟,雖父母不在,可也不用急著分戶,這樣就能免課。

又說他們河南還沒推行新法,仍是租庸調製,用不著按畝納糧,僅需按畝繳義倉糧而已。

劉仁相答曰,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不滿渠溝乾,又說他兄長曾在信中教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還說武相公有言,權力與義務對等。”

“哦,真有此事?”

“嗯,兒臣也是聽老師親口說的,聽說劉仁軌劉仁相兄弟倆,自幼孤貧,少時艱辛,那時家族幫扶,願意資助一人進族學讀書,兩人都很聰明,可最後族裡挑了年長的劉仁軌,劉仁相則去族裡地主家放羊,

劉仁軌一直讀書,劉仁相則一直在族人家幫傭,都吃了很多苦,但後來劉仁軌的堂姑母給任瑰做了續弦,劉仁軌借著投到任瑰幕中做事,劉仁相也跟著去了。

可後來因為仁相收受彆人財物循私,這事被劉仁軌知曉後,親自打了兄弟一頓,還告訴任瑰,並請求把仁相開革,仁相因此跟兄長反目。

可仁軌卻還是每年給兄弟寄錢財,這些年還給兄弟娶了妻子、置了田地,十足長兄風範,也化解了兄弟間的怨氣,從此兄恭弟親。劉仁相雖留在鄉裡,但這些年也聽兄長的話一邊耕種一邊讀書,在鄉裡還樂善好施,挺有鄉賢之名。”

“這事朕還真不知曉,既然是懷玉說的,那這肯定不會有假,這個劉仁相挺懂事,假如天下人都跟他們兄弟一樣,也就不會有那些弄虛做假,寄莊寄住等事了,”

大唐開國,武德元年,全國登記在籍人口,僅一百八十萬戶,相比大業五年的八百九十萬戶,銳減近八成,少了七百多萬戶。

而經過十三年時間的恢複,現在人口三百萬戶。

仍僅有大業頂峰時的三分之一而已。

當然隋末戰爭其實也沒打那麼久,人口並沒有真正減少這麼多,主要還是隋亂之時,大量戶口逃亡隱匿,許多人成了貴族豪強的部曲,甚至也有許多人成了奴隸,還有人依附於寺廟,

而不論部曲、奴隸,還是逃亡,其實都不在官方戶籍統計表上。

李世民即位以來,除了要應付突厥這個心腹之患,最頭痛的地方,還是如何檢括出更多戶口人丁,如何恢複戶籍人口,尤其是課戶課丁。

經曆隋亂和唐初,朝廷原來三百萬戶,可不課戶卻占了二百萬。

課戶僅百萬。

這是很致命的危機,

天下已結束動蕩,甚至都滅掉了東突厥,但朝廷的稅源並沒擴大,好不容易從開國初的一百八十萬戶,增加到現在三百萬戶,但不課戶卻占了二百萬戶。

偏偏土地財富卻又多集中在不課戶手中。

財政困境一直難以解決,乾什麼事都捉襟見肘,積蓄三年能滅東突厥,除了軍事上李靖武懷玉等人的超凡表現,速戰速決外,關鍵還是武懷玉做計相時,提出的一些財政方案積攢了些錢糧,

比如義倉糧,畝征兩升,官紳一體納糧,這條是最救命的,沒有這條,朝廷攢不起打仗的錢糧,而開中鹽法,也幫助朝廷把糧食軍械迅速運送到邊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