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翅膀硬了(2 / 2)

這是什麼上策?這根本就是下下策,朝廷就應當出兵把還沒恢複過來的東突厥餘孽社爾給一舉剿滅,

西域雖遠,但可以聯合漠北薛延陀夷男和西域的肆葉護可汗,一起發兵聯合絞殺社爾,

至於西域,設立安西大都護府,把曾經跟皇帝拜把子的莫賀設阿史那泥孰,冊封為順義王,加安西大都護。

侯君集這番話慷慨激昂。

不僅不出兵討伐阿史那社爾,還要承認他自立的這個都布可汗,甚至要在漠北建個安北大都護府,加封社爾為安北大都護,並賜封奉義王。

讓社爾率領他的十餘萬人馬,挾新勝之機,去跟如今崛起漠北的薛延陀爭霸。

整個滅突戰役,其實戰前的諸多努力,才是最關鍵的,所以東突厥之戰看起來打的很輕鬆,幾年前一次次擊敗唐軍,直入內地腹心,甚至兵臨長安城下的突厥,居然一下子就不堪一擊。

若按侯君集的,眼下唐朝親自出兵去西域打擁兵十餘萬的社爾,大唐自己肯定會有不少損傷,甚至出兵要耗費許多錢糧裝備,

“侯君集,你長點腦子,你也是進了政事堂的宰相了,怎麼做事不用腦子,還聯合漠北薛延陀和西域肆葉護可汗,一起絞殺阿史那社爾,哼,無可救藥,蠢貨。”

這樣一來,漠北薛延陀必然對我大唐更加忠心,而我大唐幫肆葉護滅掉社爾,西突厥也會感激我大唐,

如此漠北、西域都會更忠心大唐,兩邊安穩,邊疆再無憂患。”

夷男之前已經向大唐請婚和親公主,在大唐滅突厥後,更是一直想要把東突厥舊地都接收,想要染指漠南,表現的很桀驁。

“你!”

“青陽這是真正上兵伐謀,上上策,我完全支持,”李靖率先表態支持,

溫彥博也緊跟著支持,他倒不是從軍事角度,而完全是認為遙遠的西域和漠北,大唐根本不該過多乾涉,還是先管好中原的事,應當先安心休養生息,恢複民生。

但宰相們考慮事情角度可不同。

可武懷玉說根本用不著大唐出兵,

但還沒在政事堂商議,

今天正好由武懷玉提出,然後說服大家通過,

想再好好練一練,但都三十多歲了,想再練也難以再提高了。

大唐還又挑動著突利、鬱射設等突厥實權大貴族跟頡利對著乾,

多管齊下,

侯君集說薛延陀是大唐忠心藩屬,這話沒有一個人信,薛延陀是大唐鼓動著東遷漠北沒錯,夷男是大唐冊封的可汗也沒錯,但是夷男和鐵勒人並不真就那麼忠心老實。

侯君集身為宰相,卻還跟將軍們一樣考慮事情,

兩虎相爭,並有一傷,

不管誰傷,對朝廷來說都是好事。

最終東突厥也是先被薛延陀打的元氣大傷,然後內部又內訌的四分五裂,唐軍最後再趁虛而入,發起猛烈突襲,臨門一腳,建立大功。

而一般正式奏疏,那可都是要經過層層流程,都是公開的。

李靖也敢,但他不屑。

當然,朝中想西征的人還是不少的,但主要就是將軍們,是那些坐在長安十二衛四府喝茶閒的無聊的大將們,

將軍們不怕打仗,就怕沒仗打,沒機會建功立業,在衙門裡喝茶可體現不出他們的價值,更難升遷。

就如擒頡利滅東突厥的大戰,其實大唐雖說發兵六路十餘萬人馬,但實際上真正決勝關鍵還是在戰場之外,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前期派使者說動薛延陀的夷男,率七萬帳人馬,從西域遷到漠北,

侯君集卻不滿了。

侯君集大怒,

可武懷玉的提議卻還是得到了侯君集以外,其餘七個宰相的支持,沒有哪個宰相支持此時出兵西域,而且大家基本上都看出稱霸漠北的薛延陀已經成為隱患,眼下引社爾回漠北,兩虎相爭,總有一傷,

想統兵西征的侯君集,

那就是個棒槌,啥也不是。

關於西域,西突厥、肆葉護可汗、還有阿史那社爾等,其實武懷玉跟李世民君臣兩個早就私下議論許久。

這個計劃是武懷玉跟皇帝已經商議好的,

什麼不得獨奏,其實也是表麵上的。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武相公此法確實不錯,我也支持,眼下確實沒必要萬裡之遙出兵西域、漠北,還是先息一息兵戈吧。”魏征也支持。

密奏本來是為防止下麵欺瞞皇帝,讓一些心腹可以替皇暗裡監察地方,收集信息的。

所以關鍵還是得保持對其絕對優勢,要削弱其實力,這才是控製他不敢犯唐的根本,而不是什麼給多少賞賜,多麼友好。

這個時候,自然得轉換思路,開始要把薛延陀列為首要之敵,哪怕現在表麵上關係還不錯,可也得開始防範,甚至得想辦法削弱、製衡。

“那此事就這麼議定,我便把結果記錄上呈陛下。”懷玉道。

“我不同意。”侯君集保留意見,

可武懷玉理都沒理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