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暴君
長安。
李世民從大安宮陪太上皇過中秋回到太極宮,獨自在甘露殿前望月。
月光皎潔,
皇帝心緒起伏,剛才陪太上皇賞月,爺倆難得的聊了些心裡話。太上皇已經顯得很老邁,這幾年太上皇縱情聲樂,過於放縱,身體已被酒色掏空了。
如今的上皇,跟當年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那位父親相差太大了,上皇的眼神裡已經沒有了神光,有的隻是落寞孤寂。
李淵今天對他說,看到如今的大唐江山穩固,社稷安定,他很欣慰,看到頡利可汗都在長安宮廷宴上為唐皇跳舞,看到嶺南酋長之子為之賀詩,看到漠北薛延陀、西域西突厥等大酋,都遣使進貢賀中秋,他確實既震驚又欣慰。
太上皇甚至感歎,就算是他,這短短幾年隻怕也做不到這些事情。
他承認自己老了,承認李世民足夠優秀,
這些遲來的肯定,讓李世民幾乎落淚。
可是回來後,李世民卻又慢慢的冷靜了下來,如今還沒到放鬆的時候。
先前太上皇曾跟他聊到了隋朝,聊到了楊堅和楊廣,提到了開皇之治和大業崩潰,上皇難得的提醒他,大業初年,楊廣文治武功,更是曾達到漢以來的巔峰,
戶口近九百萬,人口五千萬,
營東都建運河,
南征林邑攻滅王都掠林邑曆代先王金像而歸,發兵渡海征討琉求島蠻俘虜蠻王歸朝,
攻滅吐穀渾,開西海四郡,甚至兵出玉門關,攻滅伊吾國置郡。
突厥汗國更是匍匐在大業天子腳下,東突厥大汗為楊廣北巡割草開道,西突厥大汗直接被擒回洛陽。
若不是最後百萬大軍征高句麗兵敗,且接連數敗,引發天下大亂·······
換一句話,李淵覺得自己比隋文帝楊堅差遠了,楊堅統一南北,開創的開皇盛世,那是真的盛世,而李淵雖用儘權謀手段,武德九年,也僅勉強平定中原。
李世民雖在位四年多,就已經滅東突厥俘頡利可汗,但比起楊廣大業初的功績,確實還相差太多。
天可汗李世民,僅僅是乘東突厥內憂外患滅之,還沒有征服其它蕃胡,吐穀渾、西突厥,甚至諸如林邑、琉求、伊吾、高句麗、奚、契丹等可還沒打服。
這些話在大安宮聽到時,李世民有些不服氣。
但回到太極宮後,在甘露殿裡一人靜思許久,卻覺得很有道理。
如今的貞觀朝,戶口僅三百萬,人口千餘萬,僅是大業頂峰時的三分之一戶口,
可李世民還是有幾分不服氣。
楊廣可是被稱為亡國昏君,甚至被罵暴君。
他李世民怎麼可能不如楊廣?
楊廣能在短短數年裡,乾下那麼多大事,營造東都,修建南北大運河,甚至征討四方,那不過是因為有楊堅為他積攢下的充實家底,
楊堅在位二十四年,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積攢豐厚家底,但楊廣卻僅用了十年左右,就把大隋家底掏空了。
楊廣打吐穀渾滅伊吾征高句麗,在李世民看來,都很失敗。
如果朕有文帝留下的家底實力,擁有百萬帶甲精銳,又豈會數征高句麗而不下?
可歎他現在國庫空虛。
李世民想超越楊廣,可這空虛的府庫處處掣肘著他。
“朕終有一日會攻滅吐穀渾,複置西海四郡,也會攻滅高句麗,再複遼東四郡,甚至還要再入西域,重複漢之西域都護府,”
李世民對著明月放出豪言壯語。
長孫皇後過來,為皇帝披上一件衣服。
“陛下,天色已晚,早點歇息吧。”
“觀音婢,今日與上皇一席話,讓朕醒悟,朕這個天可汗,比起大業天子曾經的功績,都還差的太遠了。”
“陛下,隋煬帝怎能與聖人相比,煬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且剛愎自用,繼承開皇盛世,卻讓大業成空,誤國誤民,昏君。”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歎道,“煬帝無德,卻也有功。隻是他的功在後世,罪卻在當代。他修的南北大運河,就是利在千秋的,可惜過於急切,他征吐穀渾、高句麗、攻打契丹等本也沒錯,錯就錯在太急了,”
李世民對楊廣這個表叔其實也有些尊崇之處,比如楊廣很有才,尤其詩才了得,楊廣各方麵都很優秀,甚至雄心壯誌,
楊廣絕非昏君,他有能力有誌向,可惜他沒能真正關心過百姓,甚至忽略了隋朝統治根基的關隴集團,一心為了他的大業,而無視天下所有人,
他的雄心壯誌,他的大業夢,最終讓他成為了一個把中原千千萬人拖入深淵的惡夢,他也成為了一個無德的暴君。
如果苛刻點說,楊廣是個眼高手低的人。
次日。
李世民特讓楊妃請蕭後入宮,
楊妃是楊廣之女,但並非蕭後親生,不過楊妃母早逝,楊妃也算是蕭後幫忙帶大的。
蕭後被李靖俘獲送回長安,獻玉璽有功,與孫子楊政道居於興道坊,日子也還算不錯,畢竟楊政道還被賜爵豫章公爵,授官散騎常侍。
六十多歲的蕭後接到旨意,便更衣入宮覲見。
楊妃迎入宮中,一同麵聖。
六十多歲的蕭氏,頭發已經染上風霜,但仍還顯雍榮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