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州幫著馮智戴喪事辦完,
長安的旨意也來了。
皇帝采納了武懷玉的建議,罷高州都督府,馮智戣接高州刺史,馮智玳升戎州都督,
春、潘、竇、辯被並去的四州刺史縣令等官,也都調江南東西兩道任職。
追封馮智戴左武衛大將軍、廣州都督,蔭封其嫡長子馮君豪為高涼縣公,朝散大夫,接入宮中撫養。
據說,
皇帝在金殿上,本已授耿國公馮盎為高州都督,還說要把珠崖四州也劃到高府,使喚高府仍有八州。
但馮盎在殿上辭了,
皇帝下詔三次拜他高州都督,馮盎請辭三次,
於是朝廷才罷撤高州都督府,仍留馮盎在朝為左驍衛大將軍。
五月,
朝廷下詔,正式將散號將軍改易為武散官,從此文武散官並立,武官的散品不再是文散官,而是有了自己的武散官。
大唐是以武立國的,
但在貞觀之初,李世民還是在魏征王珪等人建議下,推行偃武修文政策,武人的地位在不斷下降。
到了此時,朝中文武關係已經不平衡。
此次武散官的推出,
也是皇帝在重新調整文武平衡,以文散官的品階體係為模板,重新修訂武官的散階體係,將原有散號將軍和八校尉納入武散官的職銜體係,建立起從正二品至從九品的武散階體係,與文官散品序階平衡。
文官授文散階,武官授武散階。
散階為本品,授官先定階。
在這個時間點上,皇帝推出了武散階體係,選擇也是挺微妙的,
武懷玉已經跟皇帝密信中溝通過,知曉今年皇帝就要正式發動對吐穀渾的戰爭,本來去年就要打,結果沒打成,今年肯定是不能再等。
而大唐經過數年體養生息,現在君臣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吐穀渾隻是第一個要被錘的,接下來薛延陀、西突厥、高句麗,要錘的還很多。
會有一係列的戰事,大唐會進入一段高速擴張的時期,
也正是朝廷用武人之際,理所當然的要先調整、提高武人的地位。
這次設立武散官後,
擔任武職的官員,都改授武散階,
但軍中最能打的那幾個,卻並沒有授武散階,比如李靖,公認的大唐軍神,也是即將開打的征吐穀渾之戰的主帥,
但他仍是文散階開府儀同三司,原因他先前官至宰相,現在雖不為相,卻也還是太子太保。
門神秦瓊這次也沒授武散階,他也還是開府儀同三司,他也是官至宰相,又任太子太師。
擔任武官的改授武散階,
十二衛的大將軍將軍們,各折衝府的都尉校尉,還有就是都督都護也是武職,刺史屬文官。
程咬金、柴紹這些人都是都督兼刺史,又掛有十二衛大將軍銜的,這次也都授予了武散階。
柴紹、尉遲恭、程咬金、樊興、張士貴等都被授鎮軍大將軍階,這是從二品武散階,
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等被授冠軍大將軍,正三品。
並州都督李績,因父喪丁憂去職,仍還是金紫光祿大夫的正三品文散階。
而在嶺南任嶺南道觀察使喚、六府經略使、安南都護的武懷玉,這次也沒改武散階,仍是開府儀同三司,
可以看的出來,
雖然朝廷設立了一套與文散階相同體係的武散階,可文散階明顯還是要比武散階地位高一些。
再有一個就是,
這次朝廷設立了武散階體係後,最高的武散階是從一品驃騎大將軍,然後是正二輔國大將軍、從二鎮軍大將軍,正三冠軍大將軍,從三雲麾將軍,
帶大將軍的就四個,正三還有個懷化大將軍是專授給胡人首領的。
而這次所授最高的也僅是從二品的鎮軍大將軍,
連個輔國大將軍都沒有,更彆提驃騎大將軍了。
本來能授驃騎大將軍的也就李靖、秦瓊、武懷玉了,但他們都做過宰相,又有師保銜,自然也就還是文散階。
任大都督、大都護的老資曆名將,才有可能拜輔國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了,好像曆史上程咬金到了高宗朝,後來是撈了一個驃騎大將軍的。
閏四月,
左驍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褒國公段誌玄授西海道行軍總管,
左監門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段樊二將並為先鋒,率先出擊吐穀渾,正式打響了攻吐穀渾大戰。
開府儀同三司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轄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樊興、蘭州都督李君羨、岷州都督李道彥、靜州刺史侯君集、利州刺史高甑生等諸部行軍總管,和歸唐的社爾、契苾何力等突厥、鐵勒軍進擊吐穀渾。
李道宗在庫山大敗吐穀渾軍,伏允燒儘野草,輕兵入磧。
李靖兵分兩路追殲。
五月,吐穀渾戰事正酣之際,
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太上皇李淵病死在大安宮垂拱殿。
君臣上奏,請皇帝準遺誥視軍國大事。
李世民不許,嚴格按照禮製為父守孝,不視政事,詔令居喪期間令十七歲的太子承乾監國,於東宮平決庶政。
國喪,
舉國哀悼。
“征吐穀渾之戰不能停,傳旨李靖李道宗諸將,決戰到底,務必功成,決不可半途而廢功虧一簣。”李世民紅著眼睛對太子、房玄齡等人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