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絕不讚成和親(2 / 2)

就連黨項諸羌,現在判歸吐蕃的也就兩個羈縻州刺史,另外就是拓跋部了,其餘諸部,大都還是以大唐馬首是瞻的,雖沒為大唐出擊吐蕃軍,但這也還是好消息。

這一仗,

大唐早就立於不敗()

之地了,

一個甘鬆嶺,就人讓吐蕃人望而興歎,他們喊的再狂再響,也隻會讓他們騎虎難下,

而猶豫就會敗北,

會讓他們這二十萬人在此消耗,耗個半年,等他們士氣困頓,糧草難濟的時候,唐軍殺出,那就是下山猛虎,

朝廷這次的目標不是說擊退吐蕃,真要就這麼點目標,根本不值得這麼費儘心思。

李世民想要的是生擒那位年輕的吐蕃讚普,

想讓他來長安跳舞陪酒,

皇帝還想要在河曲殲滅吐蕃的主力,把俘虜遷到內地放牧耕種,

皇帝還要趁勢反推,把鬆外黨項、白蘭、多彌都給拿下,然後再把吐穀渾那些不服王化的家夥,狠狠的收拾一遍。

要一戰功成一勞永逸的解決劍南西部、隴右青海這些地方,

當然,若是能夠因此把蘇毗吐蕃羊同也一並納入大唐羈縻臣屬,那就更好了。

正因為皇帝的胃口很大,所以這次皇帝在劍南四大將外,又增派了兩員胡人悍將,加上青海隴右的那兩位,

八員大將,如此將星璀璨,還不得把那個十九歲的輕狂讚普打出屎來。

“朕聽說,當初吐蕃鬆讚乾布平定吐蕃內亂後,便出兵攻打羊同,擊敗羊同後,把妹妹和親羊同王,成功的化敵為友,這次吐蕃打著迎公主的旗號來,他那羊同妹夫也率兵前來相助。”

“如果這次不能生擒鬆讚乾布,那麼朝廷可以考慮賜婚一位公主和親吐蕃。”

武懷玉聽到這直皺眉頭。

“陛下,臣以為此戰必勝,不過能否生擒鬆讚乾布不好說,但不管能不能生擒,臣絕不讚成和親吐蕃。”

“除非吐蕃戰敗,投降納貢割地,送公主來大唐和親,這才勉強能接受,但嫁公主到吐蕃,臣絕不支持。”

李世民對和親這事倒不覺得有什麼太難接受的,從政治角度來考慮,和親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至於說公主,朝廷完全可以以宗室女冊封公主送去和親,又不用真嫁親女兒。

皇帝擺擺手,“和親之事先不提。”

“來人,去帶晉國公的三位公子和女兒前來。”

等武家四個孩子帶來,李世民拉著懷玉跟他去了甘露殿不遠的淩煙閣。

這座三層的閣樓,

裡麵掛著一位位大唐功臣們的畫像,

“朕近來時常來此閣中,”

那些功臣畫像,有的人已經亡故,多數還在世。

“為人君者,驅駕英才,推心待士,”

朕從這些功臣畫像中選出了二十四位功臣,另將十八學士也一並陳列。

所有畫像皆麵朝北,北麵是三清殿。

最內一層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為其它功臣。

李世民帶著懷玉,還有武家四個孩子進淩煙閣,看他新定的二十四淩煙閣功臣和十八學士。

這二十四功臣,是在原實封功臣基礎上精選的。

排名以官爵高低排序。

第一位,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武懷玉倒不意外,玄武門之變後長孫無忌就是功高第一,而他這些年雖一直沒有什麼實職,但他也是做過宰相,後來又加封三公之司空,再到司徒,這可是正一品,真正位極人臣。

當年李世民的天策上將,都還在這三公之下呢。

“承嗣,你可認得這淩煙閣功臣第二是誰?”李世民指著第二幅畫像笑問。

“回陛下,第二是我阿耶。”

“沒錯,這淩煙閣功臣榜第二,便是司空、晉國公武懷玉()

。”

“陛下,臣僅是代司空。”武懷玉在一旁道。

“不,從今日起你就是三公之司空了,”

緊隨其後的是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杜如晦的司空是死後追贈,可也仍是司空。

前三長孫無忌、武懷玉、杜如晦,

跟貞觀實封功臣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榜一大哥不再是裴寂了,

裴寂做為太上皇的老夥計,曾經一直是武德和貞觀兩朝的功臣之首,是個無法繞過去的大山。

但現在是貞觀十年了,太上皇都早大行西去,裴寂更是先一步死在征召回朝的路上。

李世民的這個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也可以看做是他對大唐開國以來許多事情的否定和修訂。

緊接著是冊贈司空的前宰相武士彠,

第四位,司空、周國公武士彠。

排在第五位的,竟然是曆史上排最後一位的秦瓊。

太子太師、齊國公秦瓊

曆史上秦瓊因為貞觀朝病退的早,也死的早,官爵並不是很高,故在一眾功臣中墊底。

而在如今時空,秦瓊曾出任宰相,官階是開府儀同三司,官至太子太師,這是從一品,僅次於三師三公天策上將。

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梁國公房玄齡排第六,太子太保、衛國公李靖排第七,

開府儀同三司、河間郡王李孝恭排第八,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申國公高士廉排第九。

特進、太子少師、民部尚書宋國公蕭瑀排第十,特進、鄭國公魏征排第十一。

輔國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排第十二。

後麵是段誌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謹、程咬金、樊興、唐儉、李績。

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太子右內率、紫金光祿大夫、英國公李績最後一名。

相比起武懷玉記憶中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少了虞世南、劉政會、張亮,多出了武懷玉、武士彠、樊興。

秦瓊也從最後一名到了第五。

看著那一張張功臣畫像,這些等身高畫像,全都出自武懷玉之身,看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