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石頭便和宋軒興致勃勃的來到了窯這裡,半夜的時候石頭已經起來,用水將大一點的窯裡麵的火給澆滅了。
而且這一次全部都用的木炭,時間掌握的很好,所以爐內溫度到此時已經基本上冷下來了,隻有上麵的蓋板還剩下一點點餘熱而已,這已經基本不會影響取裡麵的陶器了。
要是爐內的溫度和外麵相差太大的話,直接開窯取陶,肯定是會影響裡麵陶器的質量,宋軒可是知道,著名的冰裂紋便是由於巨大的溫差所造成的。
部落裡直接開窯肯定不會形成什麼好看的東西,但對陶器的質量肯定是有不小的影響。
打開之後輕輕取出裡麵的碗,這一批的碗明顯要比昨天石頭拿出來的要黑上不少,這肯定也和草木灰塗的比較均勻有關係吧,至於那些沒有塗的也在表麵形成了黑黑的顏色,隻是沒有塗了的那麼深而已。
掂量了幾個不同的陶坯,燒出來的陶碗之後,宋軒對著石頭說道:
“試一試!”
首先自然是直接摔在地上,為了保證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嚴謹,宋軒還拿來了幾個大家正常用的碗,果然稍微加了一點點力氣,就直接摔碎了。
有些出乎宋軒意料的是這幾個陶碗,用差不多的力道摔下去都沒什麼事情,直到宋軒多用了些力氣,才有一個出現了裂紋。
最先出現裂紋的,自然就是隻刷了草木灰水的那幾個陶坯了,和另外兩種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差距。
但即便如此,這也要比以前燒出來的陶器要好上那麼一些,摔第一個的時候宋軒還不敢確定,但多砸了幾個,宋軒基本能確定這樣卻是是要硬上一點,將兩者的碎片撿起來,砸了砸也能明顯感覺出來,刷了草木灰水的要稍微硬上那麼一點點,但差距並不是十分的明顯就是了。
沒想到這部落中最最最常見的草木灰,竟然對於陶器的質量也有一定的提升。
至於另外兩種陶坯燒出來的陶碗,宋軒一時之間都沒能分出個高低來,兩者碎裂時的力度也差不多,基本上都用了比較大的力氣將陶片剪起來比較,一時間也感覺不出來哪個更好。
但從刷了草木灰水的陶器和沒刷的直接比較,宋軒也知道,刷上至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作用的。
至於明不明顯,左右也就是增加了一小道工序而已,這一道工序並不算多麼的複雜,再陶坯做好之後,晾乾的過程中慢慢完成就行。
但還有一點,讓宋軒有些不太能確定的就是澆滅爐火的時間,宋軒讓石頭接著摸索一下,到底是中間燒著的時候弄出一些煙來好,還是說快結束的時候更好。
至於煙那就更好辦了,到時候弄一些乾草過來,放在窯裡麵燒煙一定非常多。
仔細觀察燒出來的黑色陶器,宋軒覺得以後能讓石頭將陶器做得更薄一些了,反正質量提升了這麼多,薄一些拿起來手感也要好上不少,不然像現在一樣,每一個陶器都十分的厚實,重量上自然也就比較大了。
將幾種不同的陶碗放在一起比較,宋軒突然就有了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