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占河養魚(2 / 2)

賤名好養活嘛,為了能讓它好好長大,宋軒也算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

經過十幾天的成長,部落裡種下去的大部分秧苗都長大了不少,雖然也有少部分死了的,但也無傷大雅。

總體的長勢還是十分的喜人,稻田裡麵也是一天比一天更綠。

至於田裡麵的水量,宋軒目前還是在控製著往裡麵放水,雖然沒有種過水稻,但是他也知道水稻是有一個需水期的,那就是在極速快速成長和開始長稻子的時候,至於其他時間,對於水的需求應該不是很大,但肯定也不能讓田裡麵乾透了,隻能保持一個淺淺的狀態。

既然不清楚,那也隻能一點點摸索著來了,為此宋軒還把稻田分成了幾塊,主要就是看水量對其有沒有影響,但肯定是不能等到完全成熟之後,現在通過水稻的長勢也能判斷出來一二,反正這裡的夏天還算是挺長的,所以實驗的時間也挺充足。

水稻長得不錯,之前撒下去的那些不知名的種子,大部分也都長了東西出來,即便現在還沒有成熟,但宋軒還是從裡麵看到了幾樣,似乎有些熟悉的東西。

至少它們看起來應該是能吃的菜,即便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不能吃的,宋軒也沒有現在就給鏟掉,反正部落裡麵的空地非常充足,養著他們倒也不費工夫,就讓他們在地裡長著好了,萬一又蹦出來一個有用的東西呢。

現在也逐步開始步入夏季了,部落裡各種收獲都開始多了起來,宋軒也讓大家在外麵的時候尋找著其他一些能吃的東西,不管有沒有用,隻要沒有毒都可以先帶回來再說,畢竟宋軒也不能一個個跟著出去辨認。

今年的捕魚業對於去年來說可是一個量的提升,去年到最後也隻有三四張漁網在工作,今年這個數量已經漲到了八張,以至於部落裡的孩子都不夠用了,還從采集隊裡調來了一些婦女。

雖然對部分俘虜還是不放心,但宋軒最終還是選了幾個比較符合的俘虜來一起幫忙,好在即便他們知道有漁網這種東西,如果回歸了烏羽部落的話,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烏羽周圍可沒有這麼多河流,水產也相對要少上很多,捕魚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存手段,更多還是用來改善口味。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部分部落並不能像騰蛇這樣,大規模的生產比較窄的獸皮條,而用寬的獸皮做出來的漁網會非常的難用。

部落裡現在用的漁網也已經是更新換代過的了,即便是當時用的最窄的獸皮放在現在來看,也有些沉重。

現在的魚網下水之後比之前的可要輕上不少,特彆是裡麵裝有魚之後,每輕一斤對於捕魚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減負,尤其是騰蛇的主力還是那些沒有成年的孩子們,自然是越輕越好。

但如果是用石猛他們來捕魚的話,那就無所謂了,幾十斤對他們來說幾乎是沒有重量。

所以之前的魚網也沒有拋棄,偶爾回來沒有太多事情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將網撒到河裡麵去。

隨著越往上下遊發展,捕魚的模式也有了變化,不再像一開始那樣,需要幾十個人往裡麵趕了,而是將幾張網連成一張稍大一點的網,然後選擇一塊水域將其包圍起來,最後是岸上的人和河裡的人一起用力把網慢慢的拖上來。

這樣雖然每次捕魚用的力氣比較多,但人手卻減少了一些,畢竟你人想要往裡麵趕就必須得有一定的密度才行,不然魚很輕鬆的就能從中間的縫隙中溜走,損失比較大。

現在如果在沒有捕過魚的地方的話,一網下去幾十斤還是能有的,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捕撈,魚獲也不像之前那麼豐富了,至於更下遊的乾流,騰蛇部落目前還遠遠沒有發展到,而且越往下遊水越深,現在的魚網也就不太好用了。

即便是騰蛇下遊一兩裡的地方,魚網也已經加寬過兩次了,不然實在是沒法用將漁網撒下去之後,上麵直接就是空的,沒有漁網的遮擋,不少於都能輕鬆的從這兒越過去。

雖然魚獲不像一開始那麼豐富,但部落裡的養魚業卻越來越發達了,周圍的小溪已經完全不夠用了,能開發的地段大家都開辟了起來,尤其是現在天氣這麼好,不比冬天裡麵放上幾十斤都沒事,現在還得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生長。

所以再三思索之後,宋軒還是決定在利用河流養魚,小溪還是太窄了一些。

說起來也十分的簡單,就是用木頭在河裡麵圈出一塊地方就好,需要多大的地方就圈多大,而且可以弄成多個在水裡麵直接養,就不用擔心空間的問題了,雖然部落門口的這條小河不是多麼大,但也有十來米寬,即便是隻利用三分之一也要比小溪寬廣的多。

既然確定好了想法,那就直接執行了起來,不過用木頭還是太浪費了一些,大部分木頭都是大家一斧頭一斧頭砍出來的,不知道費了多少,力氣崩壞了多少石斧,但是收獲卻十分有限。

這些木頭還是用在更適合他們的地方吧,插在河裡麵,估計一兩年就得換一次了,現在的騰蛇和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不好在部落裡有著更好的一種材料,那就是竹子。

和木頭比起來,雖然他沒有那麼牢固,但是優點同樣也很多,第一就是非常的直,部落周圍隨便砍上一根竹子,可用的部分少說也有十來米。

光是這一根柱子就可以分成三段,不管是用火燒還是用斧頭來砍,都要比砍木頭輕鬆的多,關鍵是量大管飽啊,想要砍這麼多數量的比值木頭,估計得砍上好幾畝地。

宋軒帶著十幾個人砍了兩天,就弄回來將近兩百根竹子了,將每段都分成三米左右的長度,最後算下來,加上稍微短一點的,差不多就是六百根的樣子。

部落門口的河流,並不是四四方方的遊泳池,每個地方都是同樣的深淺,靠近岸邊的地方肯定是要淺一些,所以短一些的也能發揮作用,至於那種真的太短了的自然就沒法用了,不過也能用在其他地方,即便是用來當柴燒,也是不錯的材料。

收集完足夠的材料之後,便開始下水圈地了,為了稍微減少水流對於竹子的衝刷,最後選擇的還是比較靠近岸邊的地方。

一般也就距離岸邊四米左右的樣子,這個地方的水深也就將將到脖子也不至於太深,這樣一來的話大家分出來的竹子,既能保證露出一定的長度,下麵也能釘進去不少,確保不會輕易晃動。

將竹子狠狠的往水裡麵釘上大半米,確保足夠的穩固,宋軒也沒有,讓大家像建房子一樣一根貼著一根,而是一根中間露出來三指左右的距離。

留出空檔一也是為了節省材料,二來這樣的話,裡麵的水和河水就能進行充分的交換了,將魚養在裡麵和直接放在河裡麵區彆基本不大,隻是密度稍微大上那麼一點點而已,但還是能直接在河裡麵獲取不少營養的,這就減少了部落裡麵的負擔了。

一些小魚雜魚甚至可以直接進來,成為裡麵一些魚的食物,這樣就不至於大家養了幾個月之後,魚一下子就沒了多少肉,甚至直接都瘦脫相了。

反正部落裡麵捕魚,對於小魚也看不上,倒不如讓他們自由進入,說不定鑽進來,吃飽了還出不去了。

除了豎的之外,為了保證穩固,宋軒還讓大家在上麵橫著再加上幾根加固一下,最下麵,中間和上麵各加固了一根,好在這邊的水也不算多麼的深,大家憋上一口氣也能輕鬆的綁上去。

擔心竹子的浮力太大了,宋軒還讓大家將部分竹子稍微砸開了,這樣水進去的話至少能減少一些浮力,當然也不能所有竹子都這麼做,還是得以結實最重要,不結實的話,其他的都免談,這樣一個寬四米長十幾米的養魚池,少說也可以養兩三百斤魚,這要是全跑了,可就虧大發了。

對於和吃的有關的東西,騰蛇的人乾起來向來都是很賣力的,隻是短短三天的時間,就已經建好了四個養魚池,附近小溪裡麵以前養的魚也都轉移了過來。

即便是這樣也才堪堪夠用而已,也能看出來部落裡之前的存貨有多麼大,即使是活魚也差不多有上千斤,足夠大家吃上好一陣子了。

好在河流沿岸能利用的地方很多,隨便截取一段都可以直接往裡麵釘竹子,至於為什麼做這麼大的池子,也是因為部落裡麵現在三四張網連起來,大概就可以直接包住這樣一個小池子,到時候有需要的話直接用漁網捕撈就行,一次性直接撈個乾乾淨淨的。

太大的話想吃的時候,大規模捕撈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太小了就顯得有些浪費,畢竟這些竹子也是大家一根一根慢慢燒砍回來的,為了保證足夠安全,宋軒還不讓大家將兩個池子連起來,所以每一個池子都有三條邊,建的多了自然用的竹子就多。

放在河裡麵養著的,主要還是鰱鱅、鯉魚這些塊頭比較大的,並不是所有的魚都能像他們一樣動輒就長到十來斤,還有一部分魚撐死了也就幾斤而已,這些魚還是得養在附近的小溪裡麵。

宋軒還是更喜歡吃那些魚刺比較少的,這樣啃起來不麻煩,而且一般味道也都比較好,至於部落裡的大魚也就占一個肉多而已,吃多了宋軒也變得挑剔了起來。

這其中宋軒吃的最多的就是黑魚了,不管是用來燉湯還是烤著吃,味道都比較好,而且可能是由於部落裡的水質非常不錯,也沒有亂七八糟的味道,當然這個時代的水質都非常好,所有的魚都比宋軒以前吃的要鮮美不少。

即便隻是撒上一點點鹽巴,烤出來的味道也相當不錯,隻要不是天天吃的話,感官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夏天魚比較多,和肉相比魚存儲起來損耗比較大,所以現在這個時節,大家一般還是以吃魚為主。

基本上每天都要吃上一頓,不管是魚還是河裡麵撈出來的其他東西,在宋軒的帶領下,現在河蝦河蟹,也有不少人開始吃了,之前大家還都嫌棄他口硬肉少,直到真正吃了之後才領會到奇是多麼的美味。

這裡的河蝦放在後世少說不得幾百塊錢一斤,自己卻是想吃就吃,量大管飽,吃著美味的魚獲宋軒心裡還是挺舒服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