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建設營地(2 / 2)

棚子頂端也就用各種木頭簡單的架了一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坡度,畢竟不是天天都要使用的,造得太豪華,反倒是有些浪費。

而且山穀之中並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用,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四周弄過來的,節省材料也讓大家輕鬆點,太高要求就是在為難自己人。

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在山穀的一側搭建了一排小木棚,這一側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岩礦石的,至少表麵上沒有發現太多,而且最關鍵的是那塊非常適合用來碾碎鹽礦石的大青石就在這裡。

這塊大青石上麵便是有幾個小洞,雖然現在隻有半個碗口大小,但用著用著肯定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將礦石放在裡麵直接砸就行。

這一塊大青石簡直就是為了提煉這裡的鹽巴而誕生的一樣,本來就比較突兀,長相還非常貼切大家的使用。

雖然在房子的建築上省了不少材料,但是木頭可沒少運進來,提煉除了水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火了,在這裡肯定是隻能用木頭。

雖然周圍有不少枯木,但真正要用來連夜不斷的燒,肯定也是不夠用的,而剛砍下來的木頭又不能馬上用,所以大家這也是提前為了下一次過來做好準備。

木頭就堆在棚子下麵,要不了多長時間,自然而然的就乾透了。

用了幾天時間,總算是將營地的雛形給打造了出來,宋軒也沒有立即就趕回去,而是就地使用了一番。

也算是初步檢驗這三四天的成果,同時空著手回去也不太好看,兩次之前兩次天加起來也隻有淺淺的一小碗,雖然活沒少乾,但是不帶點東西回去,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所以既是檢驗成果,同時也是提煉一些鹽巴,二十幾人專心負責提煉,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半天的時間便已經鑿下來足夠多的礦石了,宋軒並沒有讓大家繼續趴在岩壁上開鑿,而是讓大家都過來碾碎這些礦石。

開采算是整個流程中最簡單的事情,隻要有一把力氣就好,而且大家也學聰明了,找水的路上每個人都尋了幾塊順手的石頭,將這些石頭綁在木棍上可比斧頭好用得多,而且還不用心疼,這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敲碎碾成粉末,泡水融化,然後多次過濾,最後蒸煮,即便是一刻不停,想要煮乾一鍋水,也得小半天的時間,滿打滿算一天也就能煮個兩三鍋,這還是效率比較快的情況下,如果像之前,碾碎的人隻有宋軒和石林兩個人的話,效率就更加慢了。

所以以後肯定是分成兩批行動,一部分人將岩礦石從四周的崖壁上敲下來,另外一幫人負責專門提煉,這樣效率肯定會更快一些。

雖然帶來了五口鍋,但真正同時開煮的也就隻有兩三口,剩下的過濾還得用,一開始大家還覺得宋軒讓帶的鍋太多了一些,等真正參與進來才發現,即使背了這麼多,也還是不太夠用。

一天下來,最後提煉出來的鹽巴,正好四碗半,也就是五六斤的樣子。

對於這個結果,宋軒還算是滿意,畢竟條件就擺在這裡,隨著部落裡往這裡運的東西越來越多,到時候效率自然能提升不少,像蒸煮的鍋以後肯定得多運一些過來,既要大也要多,多就是好,大就是美。

以後肯定不能像這樣大家圍在一旁乾等著,既沒有足夠的鍋用來融化礦石中的鹽分,也沒有鍋能夠用來過濾鹽水,按照現有的效率估算,估計還得有七八口鍋才能輪轉得過來。

而且還得更大一些,部落裡平時吃飯用的還是顯得太小了,這個問題倒是難解決,交給石頭就好,也就是可能運過來要麻煩一點,畢竟要穿過茂密的森林,太大太重的陶鍋並不方便攜帶。

以後人手充足了,倒是可以將沿途的道路擴充一番,人員往來也能更方便一些,不過就現在來說,還是得一切從簡,能湊合就湊合,湊合不了的也得按照高的標準來執行。

忙活了兩天,終於弄出來十多斤鹽巴這個分量已經不少了,帶回去也算是能有個交代,宋軒覺得這一次出來的時間也比較長,前後加起來都有七八天了,所以便決定明天就返回部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