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裡,宋軒讓石頭做了不少專門為提煉鹽巴而準備的陶器。
這些鍋又寬又大,這種鍋一口可以抵得上以往四五口,用來最後蒸發鹽水中的水分再合適不過了。
同時那種下部帶有出水口的陶缸也做了幾個出來,但是由於體型比較大,而且製作起來相對麻煩一些,所以隻做了三口,但用來提煉部落裡所需的鹽巴,也是綽綽有餘了。
還有碾磨鹽礦石的青石棒,以及各種錘子鑿子部落裡也打磨出來了一些。
最關鍵的是自然是過濾設備了,這也改成了大型的陶器,比之前的竹筒要粗上很多,而且按照宋軒的要求,上方是漏鬥狀的,下麵有一個斜著向下的出水口,直接可以將過濾後的水流進在下方的陶缸裡麵。
過濾自然還是以竹炭為主,部落裡沒有足夠的布料,宋軒還是隻能拿野獸的毛發來充當初步過濾的東西了,為了能夠看清裡麵的雜質,所選用的毛發大多也都是白色的,而且經過了反複的淘洗,至少能保證上麵肯定是沒有什麼其他的臟東西。
隻要將這一套設備擺放好,還是能夠節省不少人力的。
雖然有了不少設備,問題的想要將這些東西搬過去都不是那麼的容易,尤其是每一口大鍋都有七八十厘米寬,雖然是要比吃飯的鍋淺一點,但是重量上還是重了好幾倍。
想要扛在肩頭,幾乎不太可能,兩個人抬的話,在森林裡麵走路可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宋軒隻能想辦法讓大家用獸皮將其綁起來,然後背在身後。
好在大家力氣都比較大,這大幾十斤的東西,並沒有對行動造成太大的影響,隻是速度要慢一點而已,這次除了基本的食物之外,其他東西便沒有過多攜帶了,即便是武器,一人也就帶了一兩種最趁手的。
每個人身上都是大件小件的,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地方放其他的雜物,即便是宋軒也背了好幾個過濾筒。
好在距離並不算遠,下午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到了山穀之中,首要任務並不是提煉鹽巴,而是將身上背著的這些壇壇罐罐都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所以放下裝備之後,大家便出來尋找石頭了。
不管是架鍋,還是放過濾桶,甚至研磨岩礦石的底座都需要不少大石頭,好在這是在山裡,而且此處還正是一個山穀,石頭並不算少見,隻是這碩大的石頭搬起來有些困難而已。
但石頭太小的話,大家也不放心,尤其是架鍋用的,一旦塌了或者碎了,那上麵的鍋可能都直接摔下來砸碎了。
不過處理這些石頭,大家還是十分有心得的,除了直接搬回來之外,騰蛇的人還會使用一種非常傳統的方法使其直接裂開。
而且理念還相當的先進,大家先是在石頭周圍放上不少乾柴,然後點火猛燒,使石頭的溫度迅速升高,等燒得差不多的時候,然後一盆冷水潑過去,石頭在劇烈的冷熱交替之下直接就裂開了。
好在之前便是準備了大量的木柴,而且都堆放在了棚子下麵,現在也已經完全乾透了,正好可以直接拿來用,而且取水也是相對來說比較方便的,從小水潭走到山穀口也就是一二百米的距離。
上一次挖出來的小水溝並沒有堵塞,反而有逐漸擴大的跡象,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流,明顯是要比一開始大了一些。
已經現在的窪地之中已經充滿了水,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水潭了,隻是麵積稍微小了些,隻有二十來平,水最深的地方也就一米不到的樣子。
不過有著源源不斷的活水彙入,滿足大家的消耗還是不成問題的,光是這一潭水想要用乾都不太可能。
兩人抱著大盆將水搬到崖壁上,然後再用繩子直接吊著下來,七八米的高度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隻是稍微麻煩了一些,但這也能避免讓兩人上下攀爬,和這相比還是能輕鬆不少的。
宋軒本來是想一次性解決水的問題,但這次實在是騰不開人手,一根這麼長的竹子最少需要兩個人扛過來,人手確實不太夠。
但索性也沒有特彆麻煩,最多弄這一次,下一次再來肯定能夠將這裡打造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