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明年勢必是要大規模收割的,到時候效率也是需要考慮到的事情,平均下來一人差不多得負責將近一畝地,用那種小石刀可就太折磨人了。
當然收割水稻的鐮刀也不是普通的那種,普通的刀刃用來割草砍樹都不錯,但是用來收割水稻就有些不夠看了。
水稻不比其他的東西收獲的時候,已經是非常黃的了,稻草韌性十足,普通的刀雖然也能割斷,但用起來就沒有那麼順手了,而且對於刀刃的磨損也十分嚴重,尤其是部落裡現在隻能用石頭來打磨刀具。
水稻的收獲有一種專門的道具,那就是鋸鐮刀,宋軒以前見過的鋸鐮刀是比較狹長的,但是在騰蛇這裡肯定是沒辦法做出來,石頭做的太窄的話,就沒那麼結實了。
所以宋軒還是采用普通的鐮刀造型,但是得將刀刃改成鋸齒狀,雖然製作並不麻煩,和普通的石刀程序差的不會太多,無非就是多了打磨鋸齒的環節,但部落之中的需求量還是非常大的。
收割水稻的時候對於刀刃的磨損非常大,不管是做成什麼形狀的,隻能是改善收獲時的體驗,對於耐磨並沒有太大的益處,可能改成了鋸齒狀,反而可能會增加磨損。
宋軒也不知道一把打磨好的鐮刀可以收獲多少水稻,但想來應該不會太多。
所以想要加快收割時的效率,那就得有充足的儲備才行,不然收割一會兒就需要上去打磨一番,這就太費時間了,如果數量足夠的話,那麼還能有的替換。
宋軒估摸著一人怎麼著也得有上三四把才行,這樣也能有充足的時間給專門的人打磨替換下來的鋸鐮刀。
沒有好的材料,便隻能使用這種最笨的方法了,宋軒也在嘗試著用骨頭能不能磨出刀具以來,骨頭雖然要更耐磨一些,但是缺點就是很難做的鋒利,之前試了一下,效果並不好。
眾人聽了宋軒的介紹之後,知道這是為明年受割水稻準備的農具,積極性倒是十分高漲。
雖然現在對稻米說不上熱愛,但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有所抵觸了,和其帶來的效果相比,騰蛇眾人還是非常樂於去種植它的。
雖然聽宋軒的介紹也知道這鋸鐮刀打磨有些複雜,但大家還是很快就執行了起來,就連孩子們也開始打磨自己的專屬小刀。
改變收割道具,除了增加效率之外,宋軒也是想著利用一下田裡的稻草。
說實話今年那幾畝地的稻草最後被燒掉了,宋軒有都是些心疼,那可是非常好的引火材料。
除了用來燒之外,最大的用處就是可以用來蓋房子、做草泥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部落周圍的茅草基本上已經被割得乾乾淨淨的了,在想蓋房子隻能去下遊找,雖然河流兩岸並不少見,但畢竟需要更麻煩一些,哪有這稻草來的方便,而且數量還多,如果將這塊地全部種滿的話,怕是足夠騰蛇用上好幾年的。
甚至連木柴都會少用不少,雖然稻草燒的時候並不持久,但火焰卻足夠大,而且關鍵是數量多呀,可以肆無忌憚的想怎麼燒就怎麼燒。
著手製作之後,部落裡砸石頭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
部落裡打磨石器,除了少部分可以憑借著運氣找到大小形狀都相符的石頭直接打磨之外,大部分都是得從大石頭破碎中碎片中尋找。
這也是一個碰運氣的事情,即便是大家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對於一塊石頭究竟會碎成什麼樣,也很難有什麼把握,最多就是通過細小的縫隙稍微控製一下破碎後的形狀。
但好的要求也不是特彆高,隻要外形基本上相仿就好,真想要做成宋軒記憶中那種,估計每一個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才行,隻要能用,倒也沒必要太苛刻。
打磨好之後也可以直接拿一些乾草來試驗一下,主要就是檢驗是否順手,沒有組裝之前還是比較方便調整的。
雖然不如的乾草要比水稻收獲之時更有韌性,但僅僅是用來檢驗的話,也勉強能用。
宋軒給每人暫定的要求是三把,即便是每一把都持續不了太多的時間將來三把也能轉得開了,當然到時候肯定得配備不少人手,負責專門打磨。
人手的安排隻能等明年下地之後再重新調整了好,在現在騰蛇的人並不算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充足的。
隻要一切能夠平穩的進行,問題應該不會特彆大。
………………
“神使,盾牌已經有三十多個,是不是可以讓首領他們先用著?”
聽到石班這話,宋軒也是一下子瞪大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