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臭氣熏天(1 / 2)

看著眼前的稻田,宋軒心中又萌發出在稻田裡麵養魚的想法。

要知道稻花魚在後世也是相當出名的。

而且這樣一大塊地,不充分利用的話,說實話也有些對不住大家的辛苦勞動,開發這百畝的稻田,部落裡可是前後忙了好幾個月。

部落裡現在的魚還隻局限於大家在河裡圈起來的圍欄當中,經過幾輪擴張,目前已經形成七個比較大一點的圍欄了。

但是這裡麵養的還魚是以大魚為主,稍小一點的,便能順著縫隙自由穿梭。

本來密度就比較高,要是縫隙再小的話,對裡麵的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每次打到的魚,要麼就是吃掉,要麼就是圈養起來,當然也會有醃製的,但畢竟這需要消耗不少的鹽巴,所以數量相對來說並沒有太多,也就給大家提供一下不同的口味。

有時候一斤不到的魚都會被直接丟回河裡麵,畢竟部落裡也沒有多餘地方養它們,不如等它們在河裡吃的肥肥胖胖的,再撈上來

但是如果將它們放養在稻田裡的話,應該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和河裡麵相比,稻田並不缺少各種吃的,尤其是揚花期的時候,稻花也是不錯的食物,滿足這些說大不大,但也不是特彆小的魚的生存並不是問題。

最關鍵的是稻田的麵積足夠大,哪怕是一塊田裡麵養上個百八十條,那麼這百畝稻田也能帶來幾千斤的魚獲了,部落以後,肯定是以種水稻為主要的營生,所以如果能充分利用的話,那對不是來說總歸不是一件壞事。

而且現在種植水稻可沒有什麼農藥之類的東西,裡麵生長的魚自然也是完全無公害的。

想到了這點,宋軒便將到這是默默記在了心中,今年肯定是來不及了。

即便是有小魚,但等到秋收的時候,估計也長不了多少。

而且養魚的話,稻田肯定也得重新設計一番,裡麵肯定需要幾條比較深一點的溝,不然稻田裡麵水比較少的時候,這些魚可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但不管怎麼樣,在稻田裡養魚,對部落裡來說都是一件相當劃算的事情。

中午回到部落裡,宋軒找了塊陶板將其給寫了上去。

宋軒經常會有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但想的多了忘的自然也多,現在他也學聰明了,必須要做的事情那就先記下來,雖然部落當中沒有筆和紙,但陶板和石塊也能用來記錄。

當了兩年的老師,宋軒也已經習慣了這種寫字方式了,雖然對紙張依舊很向往,但部落裡暫時倒也不太能用得上,畢竟需要處理和記錄的事情並不多。

所以雖然知道紙是如何製作的,但宋軒一直都沒有行動。

費大力氣就為了寫兩個字,而且做出來的東西還不一定好用,宋軒覺得暫時還沒有這個必要。

部落裡最需記錄的那便是每次的祭祀了,以前都是直接刻在石板之上,由於石板本來就比較難做,記錄一次,所需的麵積又不小,所以也是相當麻煩,但現在騰蛇懂得製作陶器之後便方便多了。

兩位祭司,每次祭祀之前,都會去石頭那兒專門定製一塊陶板,大部分情況都是半米左右的。

石頭製好陶坯之後,兩位祭司便直接在上麵用細竹棍將祭祀中的東西寫上去,當然這裡為了保持傳統,用的還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雖然簡單但也算直觀,大部分一眼便能看出來是什麼。

寫好之後,直接放在窯裡麵燒一夜就好,這樣做出來的記錄板不僅方便快捷,而且上麵的字也都非常清楚,不像石板,刻了半天也隻有一個淺淺的痕跡。

而且陶板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偶爾花錯了一個,那也沒事,直接抹平了重新寫比較好,不像石板那樣,刻錯了怎麼打磨都會留下不一樣的痕跡。

…………

等稻田中的涼亭建的差不多之時,宋軒看池子裡的麻也差不多已經漚好了。

雖然並不在部落旁邊,但宋軒隔上兩三天還是會去看一看。

麻放進池子裡沒幾天便開始發酵起來了,還好上麵用竹子搭了一個頂,上麵還蓋了不少茅草,不然隔上多遠便能聞到那股腐爛的味道。

宋軒每次也隻是掀開一個角,淺淺的拿棍子挑起一部分看一下。

上次去的時候拿出來的那幾根麻,隨便搓了兩下便能露出來裡麵的纖維了,這又過了幾天,想來應該是已經可以撈出來拿到水裡麵洗一洗了。

所以一大早宋軒便讓石花留了十個人在部落裡麵,當然這裡麵主要還是以之前的俘虜為主,這種臟活累活,騰蛇目前還是交給他們來乾。

雖然對麻非常感興趣,但聽完宋軒的描述之後,石花還是非常堅定了拒絕了宋軒想讓她也跟過去看看的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