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蓑衣鬥笠(2 / 2)

但該玩還是得玩的,吃飽喝足之後也會和幾頭小鹿在部落當中撒歡一番,但基本上都不會離開院子。

幾頭小鹿再來到部落也有一年了,雖然還沒有鹿大爺那般裝手的體型,但基本上也已經到了成年的狀態。

為了這幾頭小鹿的繁育大事,部落裡今年肯定還是得努力一番,旺財都有孩子了,其他的自然也得抓緊,鹿在騰蛇當中,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平時能夠用來搬貨,耕作之時還能用來拉犁。

在部落當中的牛數量沒有形成足夠多的規模之前,鹿應該都要充當最主要的畜力這一角色。

而且即便是牛的數量多起來了,大一些的鹿用來搬貨也是非常合適的,雖然載重量不多,一次也就是百來斤,但也快趕得上一個成年人的了。

最關鍵的是鹿的脾氣相當溫順,即便不是所有鹿都像鹿大爺這般聰慧,但隻要能養活的基本都不會傷人。

就連小孩子也能輕易馴服他們,今年部落當中最少有一半的魚獲都是這幾條鹿給搬回來的,當然,成天運魚身上難免會有魚腥味,這經常讓鹿大爺非常困擾,所以鹿大爺非常抵觸這件事情。

而且還經常阻撓孩子們牽另外幾頭母鹿,這一年孩子們沒少和他打遊擊。

…………

雖然今年雨季的雨水並不算多,但好像是平均到了其他時節一般,最近連著下了兩場雨,不僅雨勢比較大,時間還持續的非常長。

而現在又恰巧是水稻最關鍵的時刻,這樣的天氣明顯是有些不利。

再過上一個月不到下來就能收割了,宋軒也不想在這最近要的關頭出什麼問題,所以每天都會冒雨出去查看稻田的水勢。

雖然下了雨,但溫度並沒有下降多少,雖然淋了雨倒也不會特彆冷,但淋雨終究是非常難受的。

披上一件獸皮倒是能擋住大部分的雨,但這個溫度穿上獸皮,還不如不穿呢,獸皮的保暖效果實在是太好了,全副武裝的出去的話,估計沒有多少人能夠扛得住。

但每天淋雨也不是個事情,雖然也能頂一些獸皮,甚至做一個簡單的雨傘,但到了田裡時常需要清理水渠,所以到時候也不太能夠用得上,而且行動起來也不方便。

宋軒在想著是不是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蓑衣鬥笠出來,不需要太好,隻要能夠遮擋大部分的雨水便可以。

宋軒以前一直都是有著這個想法,但由於用的地方實在不多,並沒有著手製作。

最近這連綿的大雨,實在是弄得他有些心煩,看著也是這兩天應該還會繼續下,而且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停,所以宋軒想著趁著大家都在部落當中倒不如琢磨幾個出來。

所以鬥笠製作起來都不難,但想要做好可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但宋軒也沒想要太好的效果,隻要不影響不讓雨水影響到行動便可以。

鬥笠自從種完水稻之後,石班便已經在盾牌的基礎上改進了一番,作為當時唯一的遮陽工具,盾牌還是非常出彩的,不過雖然遮陽效果一流,但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了一些,拿在手中倒還不覺得,但要是頂在頭上的話,時間一長了還是有些難受的。

而且盾牌也隻能勉強的掛在腦後,彎腰倒還可以用,站起來的話就不方便了。

所以石班改良後鬥笠使用最細的枝條編織起來的,由於隻是遮陽的話,並不需要太寬,突出腦袋十來厘米便可以了。

所以宋軒讓他做了一個骨架,其他部分則是用薄薄的樹皮填充的,這樣記不住還能保持堅挺的外形,但缺點就是遇到雨水之後,泡時間長了很容易軟下來,而且雨勢一大的話,效果也不怎麼樣。

所以現在還得重新改造一番,讓它儘可能的防雨水效果好一些。

而且之前為了編織方便,直接就是一個空心的圓形,中間什麼也沒有,直接套在頭上,然後兩側有小繩垂下來往下頜那兒一係便可以了。

想要擋雨的話,中間那一塊自然也得補上。

宋軒也知道編織蓑衣最好的材料肯定是棕,但部落當中並沒有發現這種植物。

不過據他所知,用其他的草也能夠做起來,隻是效果稍差些,而效果恰恰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至於好不好用,慢慢改進就是了。

所以宋軒直接便選用了部落裡蓋房子用的茅草,雖然不太好編製,但現在這個天氣卻比較好收集,部落當中就有現成的,而且疊起來之後防雨效果也不錯,關鍵是乾了的茅草一點也不沉,想來穿在身上應該還是比較輕便的。

好在部落當中的麻已經收獲了,不然用獸皮繩的話,估計宋軒想要做也不一定能夠做得起來,雖然收獲了半屋子的麻,但麻繩的數量並不多,所以也隻能省著來了。

好在宋軒也沒有想做的多好,隻要能簡單的擋雨就行,後世見的那些編的又細又密的更是就沒有想過。

傳統的蓑衣還是非常有講究的,分為肩部,胸部,裙部三部分,做好之後再拚接起來,這樣一來,全身上下都能遮住,防護的可以說是相當到位。

不過宋軒也不想做的這麼麻煩,隻要能夠遮住上半身就好,至於下麵的反正也就是套了個小皮裙,試就試了,倒也無所謂。

雖然茅草編織起來不方便,但也不是沒有省事的地方,那就是茅草比較寬,一把茅草鋪開遮住的麵積非常大,宋軒隨便鋪了一排,也隻用了一把而已。

現在編織蓑衣,石班之前打造藤甲的經驗也能派上用場了,雖然現在隻要求做一個胸甲,但最開始的時候可是一整套全部都琢磨了出來,肩甲也和現在宋軒準備編的肩部差不多。

按照記憶宋軒將肩部的,所以直接編織成了扇形一樣的東西,而且弧度非常之大。將茅草把形狀鋪開來,心裡有個之後,再用麻繩給編起來,現在也就是用麻繩挨個給串了起來,倒也說不上太嚴密,不過好在蓑衣也不是一層裡麵,還得呈階梯狀鋪上幾層,所以稍微差一點,倒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編織蓑衣用的茅草就不能像蓋房子那樣從頭用到尾了,宋軒隻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頭和尾都沒要,頭太長尾太細,都不符合宋軒的要求,隻有中間那一段幾寬還輕便,非常合適。

用了半個多小時,宋軒就把大致的形狀給編了出來,甚至領口也弄了出來,不過雖然看起來還像那麼回事,但是用茅草編的領口卻是很硬,穿起來很難受的那種。

不過此時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做了,接下來就是要把領口給塑型,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一些茅草,使它更有層次感,也提高防水性能,隻憑著薄薄的一層可沒有多大的用處。

領口的塑型還是比較簡單的,宋軒直接找了個大木頭樁子,粗細正好可以和脖子差不多粗,把領口固定好,然後就可以慢慢往周圍繼續編了,肩膀兩側已經不用繼續加長了,茅草的長度差不多正好可以蓋住肘部往上一些,既有防雨功能,也不會太過影響做事,隻需要編的更密些。

用了小半天的時間,終於是將整個肩部給完成了,接下來便是穿在身上的了,石班負責改進鬥笠,宋軒負責製作蓑衣,兩個人的分工倒是非常明確。。

接下來的部分宋軒直接套用了藤甲,直接找了個草人靶子,穿上藤甲之後便在脖子上編了起來,這種靶子平時都是用來練習射箭的,此時倒是發揮了其他的作用。

接下來的部分倒是比肩部的,所以簡單了很多,無非就是一層一層的編織上去,而且宋軒也把握好了距離,上麵雖然比較重要,但畢竟大部分都已經和肩部重疊了,所以隔上四五厘米,宋軒再編下一層,整個身體也不過用了十來把,所以這都已經蓋過屁股了。

宋軒稍稍將其又加長了一些,使其能夠蓋到大腿中部。

整個蓑衣由於不用像衣服一樣還得考慮袖子的問題,所以編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

編好之後才是最後的工作,也是最麻煩的一道工序,那就是想辦法把編好的弄的更鬆軟綿密些,這個主要還是通過輕輕的捶打,把每一跟茅草都捶的散一點,

當然主要還是內側,然後再用繩子給固定一遍,這樣做出來的既有一定的版型,也不會顯得鬆散散的,最外側還能遮擋大部分的雨水。

這才是最費時的,每一個小地方都要照顧到,尤其是領口肩膀那裡,不僅需要把茅草給弄軟,宋軒還裁了幾塊兔子皮縫上去,這樣就不會刺到身體了,茅草不僅鋒利還非常紮人,宋軒光是編織的時候就受了好些苦。

這些細節不好好處理的話,穿上去受的苦可就更大了。

即便是宋軒再三節省,做完之後清點材料之時,依舊非常心疼,石花她們這些日子搓出來的麻繩,竟被自己用掉了三分之一。

雖然做之前便已經做好了準備知道想要編製一套,所以肯定會用掉不少繩子,但用了這麼多,實在也是有些出乎宋軒的意料。

本來還準備一次多做幾套的,現在的話宋軒放棄了這個想法,就弄一套湊合著用吧,大不了每天都出去看一看了,大部分情況下需要清理的地方也不多,一個人最多就是多用些時間而已,和用麻繩相比,宋軒覺得自己還是辛苦一些吧。

雖然累一點,但是至少不用肉疼了,要知道這些麻,可是曆經千辛萬苦才弄回來的,照這樣的使用速度,部落裡這一點可撐不了太長時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